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11A期

脑血栓形成与慢性支气管炎关系的临床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慢性支气管炎是否为脑血栓形成的易患因素。方法以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明显病因的脑血栓形成患者为对照组,以长期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脑血栓形成并且也没有脑卒中明显病因的患者为研究组,通过对我院2001年1~1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脑血栓形成患者进行系统回顾,观察两组患者的发病人数并进行对照和分析。......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慢性支气管炎是否为脑血栓形成的易患因素。方法 以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明显病因的脑血栓形成患者为对照组,以长期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脑血栓形成并且也没有脑卒中明显病因的患者为研究组,通过对我院2001年1~1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脑血栓形成患者进行系统回顾,观察两组患者的发病人数并进行对照和分析。结果 在总共30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中,经过认真、严格的筛选,最后获得研究组病例23例,占7.67%;对照组病例9例,占3.00%,两组对照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t=2.548,P<0.05)。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比正常人更容易患脑梗塞。

  关键词 脑梗塞 慢性支气管炎 危险因素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笔者曾经注意到:有一小部分脑梗塞患者同时伴有慢性支气管炎史;而另有一小部分脑
梗塞患者查不出明显的病因。历来,脑梗塞都是与高血压病、糖尿病、长期心房颤动、高脂血症、血液流变学异常等相联系,鲜有报道涉及脑梗塞与慢性支气管炎之间的关系 [1,2]  。为进一步阐明这个问题,笔者对2001年1~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回顾。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组

    1.1.1 一般情况 患者共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48~89岁,平均75.48岁。

    1.1.2 卒中资料 发病时间1~3天18例,最短4h;4~7天5例。症状和体征:头晕3例、口角歪斜2例、左侧偏瘫7例、右侧偏瘫11例、失语3例、口齿不清7例、浅昏迷2例、深昏迷1例、晕厥2例、反应迟钝3例、抽搐3例。以上情况可以互相交叉并存。检查,单纯行头颅CT者10例,单纯做头颅MRI者1例,CT+MRI者12例。做两次以上CT者3例。梗塞部位:基底节区10例(丘脑2例)、颞叶6例、额叶6例、顶叶11例、脑室旁2例、枕叶5例、小脑1例、脑干5例(其中脑桥4例)。以上病变部位可以交叉并存。病变性质:大片梗塞2例(枕叶、颞叶)、出血性梗塞1例(在颞叶大片梗塞的基础上)、单纯局限性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梗塞18例、多部位多发性腔隙性梗塞3例、脑萎缩8例、脑白质变性3例。住院时间:最短2天(死亡)、最长66天,平均24.35天。出院时情况:无明显后遗症者3例、有不同程度后遗症者15例、死亡5例(其中枕叶大片梗塞1例、颞叶大片梗塞伴出血1例、脑干梗塞1例、左基底节梗塞1例、死于并发症者1例)。

    1.1.3 慢性支气管炎资料 病史:所有研究组23例患者均有明确的慢性支气管炎史,其中40年以上2例、30年以上5例、20年以上4例、10年以上8例、3~5年4例,平均病程17.81年。胸部X线摄片共做22例,1例因入院第二天死亡未做。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21例,肺野透亮度增加、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双横膈降低、滴状心7例,双下肺炎症5例、右下肺炎症2例、左肺舌段炎症1例、左肺大泡1例、左下胸膜增厚1例、右上胸膜增厚1例、右侧少量胸腔积液1例、两上肺陈旧性结核3例、胸廓畸形(脊柱侧变)1例、两肺未见异常1例。肺功能测定15例,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轻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4例、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中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5例、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血气分析共做21例,其中正常1例、单纯二氧化碳潴留4例、单纯低氧血症8例、Ⅰ型呼吸衰竭5例、Ⅱ型呼吸衰竭3例、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2例、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过度通气)1例、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1例。细菌培养:咽拭子细菌培养1例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普通菌痰培养15例,其中正常菌群(草绿色链球菌、干燥奈瑟菌)6例、肺炎克雷伯杆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铜绿色假单孢菌1例,以上两种菌群可以交叉并存。入院时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测定:共测定23例,在正常范围内者9例,数值异常者14例,其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升高者9例;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者(核左移)4例;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正常者1例。

    1.1.4 脑梗塞危险因素检测资料 吸烟饮酒史,无吸烟者10例,偶有者2例,明确长期吸烟者11例,占总数11/23(47.83%);无饮酒者11例,偶有者5例,明确长期饮酒者6例,占总数6/23(26.09%)。空腹血糖,共测23例,全部在正常范围内。血脂,共测22例,基本全部在正常范围内。血粘度,共做22例,全部在正常范围内。心电图,共做23例,窦性心动过速5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食管电生理示窦房结功能正常),窦性心律17例,正常心电图4例、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不完全性1例)、左前分束支传导阻滞1例、肺型P波2例、极度顺钟向转位1例、Ⅰ°房室传导阻滞1例、肢体导联低电压3例、ST-T改变10例、房性早搏1例、室性早搏1例。24h动态心电图,共做21例,全部为窦性心律,即刻心率最高140次/min、最低45次/min,24h平均心率最高104次/min、最低55次/min,24h室性早搏最多者1274次、房性早搏最多者2893次,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Ⅰ°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窦性心动过速1例、阵发性房颤1例、心肌损害6例。24h动态血压,共做22例,结论均在正常范围内,其中总体血压平均值,收缩压最高138,最低100;舒张压最高88,最低56(单位mmHg)。平均动脉压最高99,最低72,平均87.68(单位mmHg)。超声心动图,共做13例,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均在正常范围内,心内结构及血流均未见异常。入院时血压,共测23例,均在正常范围内(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1.2 对照组

    1.2.1 一般情况 患者共9例,男5例,女4例,年龄46~80岁,平均68.6岁。

    1.2.2 卒中资料 发病时间:3~7h3例,半天1例,1~3天4例,4天1例。症状和体征:头晕3例,口齿不清3例,口角歪斜1例,饮水呛咳1例,左侧偏瘫6例,右侧偏瘫3例。无抽搐、昏迷病例。检查:单纯头颅CT1例,单纯头颅MRI1例,CT+MRI6例,CT+MRA1例。梗塞部位:左基底节2例,右基底节3例,双基底节3例,左额叶1例,右额叶3例,双额叶2例,左顶叶1例,双顶叶2例,右颞叶1例,左脑室旁1例,脑桥2例,右丘脑1例,脑萎缩1例。以上病变部位可以交叉并存。MRI1例示:右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左大脑后动脉分支未见显影,考虑阻塞。病变
性质:多发腔隙性梗塞1例,脑萎缩2例,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梗塞灶8例,多发性梗塞灶5例。住院时间:最短13天,最长 29天,平均18天。出院时情况:无明显后遗症者3例,有不同程度后遗症者6例。

    1.2.3 慢性支气管炎资料 病史:所有9例患者均无慢性咳嗽、咳痰、喘息史。胸部X线摄片:两肺未见异常影7例,主动脉增宽1例,两上肺陈旧性结核(TB)、胸椎侧弯1例。入院时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测定:共测9例,总数升高者2例,中性粒细胞升高者3例。由于完全无慢支的病史、症状、体征,故临床上未做血气分析、肺功能等测定。

    1.2.4 脑梗塞危险因素检测资料 吸烟饮酒史:无烟酒嗜好者4例。明确长期吸烟者5例,占总数5/9(55.56%)。不饮酒者2例,少量饮酒者2例,明确长期饮酒者1例,占总数1/9(11.11%)。空腹血糖:9例均在正常范围。血脂:9例均在正常范围。血粘度:9例均在正常范围。心电图:9例均为窦性心律,其中ST-T改变5例。24h动态心电图:7例均为窦性心律。24h动态血压:7例结论均为正常。超声心动图:共做5例,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均在正常范围内,心内结构及血流均基本正常。入院时血压,共测9例,均在正常范围内。

    2 方法

  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一组为对照组,两组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

    2.1 研究组患者入选标准 (1)新发生的脑血栓形成者,有明确的定位体征,如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口齿不清、吞咽困难、共济失调、意识障碍等。而单纯眩晕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不列入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做过头颅CT和/或头颅MRI,明确影像学病灶与临床体征相符合。(2)有明确的慢性支气管炎史,符合诊断标准:慢性或反复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至少持续3个月,并连续两年或以上者。必须排除肺结核、尘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非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等。X线胸片有两肺纹理增多、增粗或紊乱。可以有肺气肿的体征和X线表现,肺功能检查可以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但不可有单纯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血气分析可见低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痰菌培养可见相关致病菌。外周血白细胞测定可有总数升高及核左移。(3)所有入选的患者必须无高血压史,入院时及住院期间血压正常,24h血压测定在正常范围内,超声心动图排除早期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表现;无糖尿病史,空腹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无心房颤动史及体征,无明显的胸闷胸痛史,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均排除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心动超声排除瓣膜病、左房粘液瘤、心肌病等,但肺源性心脏病可以存在;无高血脂史,血脂检查在正常范围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不做限制。

    2.2 对照组患者入选标准 (1)同研究组患者入选标准1。(2)必须无慢性支气管炎史,无阻塞性肺气肿的表现,如肺功能检查没有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X线胸片、血气分析均为正常。(3)同研究组患者入选标准3,但肺源性心脏病除外。从以上分组可以看出,对照组即为目前尚未发现明显病因的脑血栓形成患者;研究组就是仅仅伴有慢性支气管炎而无其他明显病因的脑血栓形成患者;两组进行对照、比较和分析。由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液流变学可以异常,因此在对照组中对此也不做限制,以保持两组的可比性。

  3 结果

  (1)2001年全年我院神经内科病房共收治脑梗塞患者300例,经过认真、严格的筛选,最后获得研究组病例23例,占7.67%;对照组病例9例,占3.00%,两组对照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t=2.548,P<0.05),说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比较容易患脑梗塞。(2)两组患者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测定,见表1、表2。研究组共做23例,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异常升高者14例,占60.87%,其中有核左移者13例,占56.52%;对照组共做9例,数值异常升高者3例(均有核左移)占33.33%,两组对照在核左移上差异无显 著性(t=1.1796,P>0.05)。(3)研究组患者年龄48~89岁,平均75.48;对照组46~80岁,平均68.6岁。两组对照差异无显著性(t=1.720,P>0.05)。(4)研究组明确长期吸烟者11例,占总数11/23(47.83%);对照组明确长期吸烟者5例,占总数5/9(55.56%),两组对照P>0.05。研究组明确长期饮酒者6例,占总数6/23(26.09%);对照组明确长期饮酒者1例,占总数1/9(11.11%),两组对照差异无显著性(t=0.9216,P>0.05)。(5)研究组23例心电图,见表3、表4,共有11例有ST-T改变(单纯右束支传导阻滞不计在内),占47.82%;对照组9例心电图有5例ST-T改变,占55.56%,两组对照P>0.05,差异无显著性。

  表1 研究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测定项目 (略)

  表2 对照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测定项目 组(略)

  表3 对照组9例心电图    (略)
    
  表4 研究组23例心电图心率(略) 

  4 讨论

  长期以来慢性支气管炎与脑梗塞的关系已经引起了不少医学工作者的警觉和兴趣 [1,2]  ,祖国医学早就把活血化瘀作为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的措施之一 [3]  。但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文章把慢性支气管炎作为脑梗塞的有关危险因素来报道。这可能与脑梗塞的影响因素多,关系错综复杂,单一因素的研究比较困难有关。在长期的工作中确实发现有一小部分脑梗塞患者没有明显的病因 [4]  ,他们没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也没有心房颤动和高粘血症等。这就为研究慢性支气管炎与脑梗塞提供了实验基础。本文通过对我院神经内科在2001年所收治的全部脑梗塞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得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发病人数上有差异,证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比正常人更容易患脑梗塞。

    必须指出,严格剔除高血压患者是本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筛选病例时,不论治疗组还是对照组,患者必须没有高血压史;入院时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24h动态血压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均在正常 范围内,以排除早期高血压性心脏病者;在心电图中也未见与高血压性心脏病有关的左室肥厚(左室高电压)等表现。有报道指出,脑梗塞与心脏病尤其是冠心病关系密切 [5,6]  ,在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劳损、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等。本文研究组23例心电图共有11例表现异常(单纯右束支传导阻滞不计在内)(47.83%),对照组9例心电图共有5例表现异常(55.56%),两组对照,差异无显著性。年龄是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见于老年人,本文研究组平均年龄75.48岁;对照组平均年龄68.6岁,两组对照差异无显著性。

    有报道指出,目前的流行病学资料证实,绝经后妇女脑梗塞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与同年龄段的男性基本一致 [7]  ,基于此,本研究两组患者在男女性别上的差异不需对照。长期嗜烟酒是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本文研究组嗜烟者占47.83%,对照组嗜烟者占55.56%,两组对照没有明显的差异。研究组嗜酒者占26.09%,对照组嗜酒者占11.11%,两组对照差异也没有显著性。由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血粘度等均在正常范围内,故无需对照。

    慢性支气管炎之所以容易引起脑梗塞可能的原因有:(1)患者长期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使内皮细胞受损,功能异常。有报道称慢支患者血浆内皮素(ET-1)、TXB 2 水平升高 [8]  ,这可以是血管内血栓形成的基础。(2)患者长期缺氧,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变形能力下降,血粘度增加,血流缓慢 [9~11]  。红细胞增多可加剧红细胞同血小板碰撞,使血小板向血管壁的输送速度与频率增强,在高切变应力下释放ADP引起血小板聚集 [1]  导致血栓形成。但是本文研究组慢支患者入院时血液流变学检测大多正常,可能是脑梗塞后体
内调节机制启动加之门急诊给予一定的补液所致。(3)炎症可能是卒中的诱发因素 [12]  ,长期慢性反复感染,血白细胞增多引起机械阻塞或细胞毒性因子以及细菌本身均可损伤内皮细胞,使血管收缩、血流受阻并与血小板一起参与血栓形成。反复感染后血中IgG、IgA等免疫球蛋白增加,使红细胞表面电荷被遮盖,红细胞聚集性增强 [1]  。本文研究组入院时摄X线胸片者22例,8例有肺部炎症(36.36%);痰、咽细菌培养16例,10例培养出异常致病菌(62.50%);白细胞总数在卒中早期异常升高已有报道 [13]  ,但是是否有核左移尚
无说明。本文研究组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测定23例,核左移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13例(56.52%)。对照组测定9例,核左移者3例(33.33%),两组对照差异无显著性,说明两组中部分患者在发生脑梗塞早期确实均有感染的因素存在。(4)患者常常并发肺心病,心功能不全,以致长期卧床,血流缓慢。急性加重期心衰更加明显,血流更慢且多汗、呼吸急促、进食少,而治疗上却常用利尿剂、限制补液,使血液浓缩,粘度进一步增高,脑组织灌注更下降。

    综上所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确实存在着发生脑梗塞 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实验也确实证明其较正常人更易患脑梗塞。而二者均为当前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急症危重病,搞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对现时的医疗工作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建议无论在长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还是在抢救急危重症慢支患者时均要警惕和预防脑梗塞。

  参考文献

    1 毛昌芳.慢性肺心病合并脑梗塞临床分析.辽宁医学杂志,2000,14(2):97.

    2 张韶英.肺性脑病时并发急性脑梗塞的临床分析.河南医药信息,2001,9(1):11.

    3 曲勇,赵健雄.活血化瘀药干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4):341.

    4 郭晓兵,赵华.青壮年脑梗塞的病因探讨.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3,11(1):31.

    5 李燕.冠心病与脑梗塞并存102例分析.云南医药,1997,18(3):174.

    6 陈光熔.脑梗塞危险因素的观察.黑龙江医学,1998,(3):30.

    7 Thorvaldsen P,Kuulasmaa K,Rajakangas AM,et al.Stroke trends in the WHO Monica Project.Stroke,1997,28(3):500-506.

    8 汪伟民,邓松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ET-1TXB 2 和6-K-PGF 1 α的临床意义.安徽医学,1998,19(2):11.

    9 王跃平,程春兰.慢性支气管炎与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观察.山西医药杂志,1995,24(1):43.

    10 周优昌,江劲.慢性支气管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浙江预防医学,1996,(3):40.

    11 叶晓春.慢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浙江实用医学,1998,3(4):31.

    12 如冰.炎症可能是卒中的诱发因素.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7.

  13 王红清.急性脑梗塞外周血白细胞变化的临床分析.山西临床医药杂志,1998,7(5):298.    

  作者单位:200120上海市东方医院 

    (收稿日期:2004-09-02) (编辑含 秋)

作者: 林闽加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