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11B期

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17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2年4月~2003年9月收治的17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计24条患肢)采用电凝术治疗,并对其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论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疗效确切的微创手术方法。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电凝术大隐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1]......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评价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002年4月~2003年9月收治的17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计24条患肢)采用电凝术治疗,并对其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例出现下肢浮肿,至2004年4月,随访2年未愈。其余16例顺利康复。结论 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疗效确切的微创手术方法。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术中电凝量化指标。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电凝术
     
  大隐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 [1]  ,传统术式做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只因其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周期长且瘢痕多,部分患者不愿接受。我院在2002年4月~2003年9月共收治17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4条患肢),以电凝术治疗,近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35~76岁,平均49岁。双侧发病7例。病史2个月~20年,平均9年。并发色素沉着1例,血栓性静脉炎1例,合并2型糖尿病1例。所有患者术前常规做顺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证实深静脉无返流或返流在Ⅱ级以下。无深静脉血栓形成。

  1.2 手术方法 静脉炎病例术前静点青霉素800万U、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局部硫酸镁湿敷一周,红肿消退后手术。糖尿病病例空腹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术前用龙胆紫标记曲张大隐静脉及属支。采用硬膜外麻醉。取腹股沟下股动脉内侧沿皮纹做斜切口长2~3cm,游离大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不刻意处理属支。向远端插入电凝导管(由不锈钢丝构成内芯,两端裸露,全程绝缘)至内踝上方2cm,边退电凝导管边做电凝(电凝强度40mA、抽出导管速度10cm/s)。电凝导管插入过程如遇阻力不能前进,近心端电凝后于内踝上方做切口,游离大隐静脉主干,远端结扎,向近心端插入电凝导管电凝。如曲张较重,电凝导管插入困难,于遇阻力处另做切口分段电凝。小腿曲张属支用自制电凝穿刺针(14G套管针,植入适宜不锈钢丝做成),电流强度调整至25mA,以10cm/s速度边电凝边抽出穿刺针。电凝完成后迅速用棉垫附于曲张血管走行区,患肢抬高30°,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缝合切口(部分患者用可吸收线做皮内缝合)。每个患肢手术时间约20~30min。

    1.3 术后治疗 术后静点抗生素及低分子右旋糖酐1周。

  2 结果

  17例患者中1例出现患肢浮肿(做深静脉彩超排除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余16例住院7~14d,痊愈出院。患肢浮肿患者术后静点抗生素及低分子右旋糖酐2周,配合做微波治疗、硫酸镁湿敷,浮肿渐消退,但长时间行走的患肢仍轻度浮肿。

  3 讨论

    3.1 手术原理 通过电灼伤曲张静脉内膜,促使其粘连从而使血管腔闭合,截断了曲张静脉内血液倒流,达到治疗目的。

    3.2 评价

    3.2.1 优点 (1)切口小,出血少,是一种疗效确切的微创手术方法。(2)左右患肢可同时手术。(3)手术时间大大缩短。(4)住院周期短。

    3.2.2 值得注意的问题 (1)对适应证的选择应严格掌握,术前常规做下肢深静脉造影。对Kistner分级Ⅲ级及Ⅲ级以上病例,不适宜单纯做导管电凝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不适宜做大隐静脉曲张电凝术。对于大隐静脉曲张严重、小腿曲张属支广泛的病例不适合做电凝术,因广泛电凝致组织烧伤严重,曲张静脉闭合同时造成周围组织尤其是下肢淋巴管广泛损害,下肢淋巴回流障碍,致下肢淋巴水肿经久不愈 [2]  。本组病例中,术后患肢浮肿即属此类。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80.

    2 张涤生.整复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20.       

  作者单位:157001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医院 

  (收稿日期:2004-08-13) (编辑田 雨) 

作者: 李贵双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