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11B期

光刺激诱发大脑后动脉供血变化的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为探讨光刺激对大脑后动脉(posteriorcerebralartery,PCA)血流速度的影响,笔者采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Doppler,TCD)超声技术,对来我院健康疗养的飞行员进行视觉诱发试验并进行TCD检测,同时对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进行评价。首先让受检者闭合双目(此时室内光线较暗为宜),在寻找到理想的PCA多普勒信号以后......

点击显示 收起

  为探讨光刺激对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血流速度的影响,笔者采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超声技术,对来我院健康疗养的飞行员进行视觉诱发试验并进行TCD检测,同时对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来我院健康疗养的飞行员42名,排除心、脑、肾等疾患,年龄24~41岁,平均32.4岁。均体检合格。

  1.2 方法 采用德国EME公司生产的Companion TC2021-Ⅲ型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用脉冲重复频率为2MHz探头安放在受检者一侧颞窗上,检测深度设置在60~70mm处。首先让受检者闭合双目(此时室内光线较暗为宜),在寻找到理想的PCA多普勒信号以后,将探头方向和检测深度固定并记录多普勒频谱和血流速度参数。然后嘱受检者睁开双眼,并用手电筒光照射瞳孔,数秒钟后记录PCA多普勒频谱。最后关闭光源,继续观察PCA血流速度变化并进行记录。

    2 结果

  所有受试者当用手电筒光照射瞳孔时,其PCA血流速度均增加,流速在光刺激6~10s达到最高,平均血流速度增加12%~23%。当关闭光源时,数十秒后其血流速度又恢复到照射前状态。见表1。

    表1 42名飞行员光刺激试验前后PCA血流速度参数值 (略)

    3 讨论

  PCA是基底动脉的终末支,两侧PCA在脑桥上端由基底动脉分叉处发出后不久,即与后交通支吻合,随后走行在动眼神经的上方,与小脑上动脉走行平行,绕大脑脚外侧至背部,在小脑天幕切迹游离缘内侧转向其上方,在颞叶内侧和底面向后、向上,最后到达枕叶,且是视觉中枢血液供应的重要来源。本试验中,当受试者被用手电筒光照射瞳孔时,其PCA的血流速度均增加,且血流速度在光刺激6~10s达到最高,平均血流速度增加12%~23%。说明光刺激反射增加了视觉中枢的兴奋性,引起阻力血管扩张。而PCA又是负责视区供血,该区功能活动的增加也就相应地引起PCA的扩张,导致血供增加,流速升高 [1]  。而当关闭光源时,数十秒后其血流速度又恢复到照前状态。说明随着光刺激反射的消失,视觉中枢的兴奋性随即减弱,PCA的血供也就逐渐恢复了正常。由此可见,该试验对PCA的识别具有特殊的意义,特别是后交通动脉功能丧失,或PCA主干来自颈内动脉(ICA)及或PCA部分血流来自ICA时,可以用这一试验来识别PCA。

    脑血流自动调节是机体的一种适应功能,广义地说是脑组织按其功能和代谢需要来调节脑血液供应的内在能力,狭义地说是指灌注压变化时仍能保持恒定的脑血流供应。脑血流量,特别是脑不同部位的区域性血流量的调节 大多是通过改变脑血管阻力来完成的。本试验中,通过光的刺激可使脑血管阻力相应地发生改变,而脑底血管的血流速度的改变和脑血流量的改变又相一致,且TCD又可以准确地检测这些血管的血流速度,故经颅多普勒和光刺激试验对评价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华扬.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7.      

  作者单位:310013浙江杭州空军杭州疗养院 

  (收稿日期:2004-07-28) (编辑云 兆) 

作者: 张刚林 李交杰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