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期

调和脏腑法治疗老年咳喘浅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咳喘患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这类患者西医多诊断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因其具有相似的中医病机、相近的临床症状,故以咳喘统而言之。因老年咳喘多有复杂的内伤基础,其发生、发展、预后、转归、治疗方法等均不同于年轻患者,现就其病机及治疗特点做一概述。1内伤与......

点击显示 收起

    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咳喘患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这类患者西医多诊断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因其具有相似的中医病机、相近的临床症状,故以咳喘统而言之。因老年咳喘多有复杂的内伤基础,其发生、发展、预后、转归、治疗方法等均不同于年轻患者,现就其病机及治疗特点做一概述。

    1 病机特点

    1.1 内伤与外感共存 老年患者抵抗力较弱,常因起居不慎,反复感受外邪,导致咳喘的反复发作,因大多数老年人多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颈椎病骨质疏松或增生、消化道疾病等多种基础疾病,即有内伤基础。由于体质因素和久病宿疾的存在,外感内伤常相互影响,使老年咳喘的证候表现复杂化,病机演变非典型化,发展演变多样化,预后较年轻人差。

    1.2 正虚与邪实夹杂 老年人脏腑功能虚弱,阴阳气血失调,体内易形成气滞、食积、血瘀、痰阻、肝火、湿热等实证因素,风、寒、暑、湿、燥等外邪也易乘虚而入,构成了正气虚与邪气实虚实相兼的病理。在疾病过程中,由于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虚实证型也在不断发生转化,病情易于传变。老年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病理上相互交织、影响,造成证候变化的错综难辨,给临床辨证施治带来困难。

    1.3 脏腑病变相关连 早在《素问·咳论》中就已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观点,说明咳喘与多脏腑相关,这一点在老年人表现更为突出。老年咳喘患者多病程较久,初起咳嗽,日久形成咳喘,久病致虚,不仅可致肺气虚、肺阴虚、更可致脾气虚、心气虚、心阴虚或肾之阴阳偏虚。老年咳喘的病机存在着明显的脏腑相关性,因此治疗时不能仅仅治肺,必须注意到肺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

    2 治疗方法

     老年咳喘病情复杂多变,多有脏腑不和、证候错杂的病理特点,应强调整体、平衡的治疗,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贯以调和脏腑、扶正祛邪的思想,运用综合调理的方法,不偏不倚,稳步调治,宜缓不宜急,调节其异常的病理状态,使之恢复正常和谐、平衡的生理状态。明朝赵献可在《医贯》中提出“故咳嗽者,心责之肺,而治之之法不在于肺,而在于脾。不专在脾,而反归功于肾。盖脾者肺之母,肾者肺之子”,可见咳喘的治疗不宜单从肺脏论治,而应从五脏论治,中正平和,调和脏腑。

    2.1 肝肺同治 肝与肺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表现在气机的调节方面,肺主降而肝主升,二者相互协调,是全身气机调畅的重要环节。很多老年人平素血压偏高,素体肝阳偏亢,多有头晕头胀、头痛、脾气急躁、面红、耳鸣、双目干涩等症状,肝气升发太过,必然影响肺之肃降,若不慎感受外邪,则肝肺气机失调表现更为突出,肝郁化火则易木火刑金,肺失滋润,出现咳嗽、咽干燥、咽痒、咳吐黄痰或白痰量不多而粘、活动后加重、口干不欲饮、气短、舌嫩红、苔白欠润、脉弦细等肺失肃降之症,治宜清肝平肝、润肺止咳平喘,此乃肝肺两治之法。内有肝旺肺燥,又复感风寒邪气,宜内润外散,平肝清肺。肝胆气郁,少阳枢机不利,肺失宣降,兼见表邪袭肺,宜和解少阳,扶正达邪。多用生石决明、羚羊角粉、天麻、黛蛤散平肝清肝;以北沙参、百合、麦冬、玄参、茅芦根滋阴润肺;以象贝母、知母、桑叶、炒杏仁、瓜蒌、黄芩、牛蒡子、金沸草、郁金清肺化痰止咳;紫河车、山萸肉、银杏肉等纳气平喘,柴胡、黄芩、桂枝和解少阳兼解表邪。

    2.2 肺肾同治 《类证治裁·喘症》中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矣”。并且,肺肾阴液互相滋生,肺阴虚可损及肾阴,肾阴虚亦不能上滋肺阴导致肺燥肾亏之证。老年人肾气虚弱,肾又为五脏之本,治咳喘需治肾。素体肾气亏虚者,多见于患肺心病、心功能不全的老年人,每遇外邪犯肺,引动冲气上逆,形成肾虚痰恋之证,见咳嗽喘憋,活动后加重,痰多色黄粘,难咯出,乏力,胸背痛,大便溏,小便量少,尿频急,舌淡胖红苔薄白,脉细滑等,治宜清肺补肾,肺肾同治。素体肺肾阴虚,外感表邪而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或苔剥脱,脉细数者,宜养阴润肺滋肾,兼以散邪。肺燥肾亏者宜润肺纳气。肾不纳气,痰瘀内阻者,症见咳喘,动则甚,吐白稀粘沫,咯吐不畅,胸闷憋气,乏力,尿频,咽中粘滞,口唇紫暗,舌淡暗,有瘀斑,舌下脉络粗大,脉细涩等,宜纳气平喘,化痰瘀。以杜仲、仙茅、仙灵脾、补骨脂补肾纳气;以党参、黄芪补益肺气;制半夏、金沸草、川贝母、前胡、百部清肺利肺化痰;苏叶、防风散表邪,郁金、丹参活血以助祛痰;以炙麻黄、银杏肉、生熟地、黄精、山萸肉纳气平喘;菊花、白蒺藜清肝明目;兼湿热者以藿佩、炒白术、薏米、白蔻、杏仁等健脾化湿;痰瘀互阻则加赤白芍等化瘀之品。

    2.3 脾肺同治 肺脾在气的生存和津液的输布代谢方面联系紧密。“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气虚损常导 致肺气不足或湿聚成痰,肺病日久亦可致上病及中。素体肺脾气虚痰伏之人,复感外邪,引动伏痰,即可形成内外合邪而迁延难愈的脾虚痰阻的咳喘。症见咳嗽喘息,咳声弱,气短,乏力,纳少或纳呆,便溏,痰白,平素易外感,舌淡红胖有齿痕等。治宜健脾益气,宣肺化痰。肺脾同病多见于素有消化系疾病者。对于素体胃失和降的患者,当外邪肺而致咳喘时,则易形成肺胃同病的病机,症见咳喘,痰少,口干,食欲不振,恶心,胃脘痞塞,属肺胃蕴邪,津伤而燥,宜清肃肺胃,润肺通降。以党参、白术健脾;制半夏辛开苦降、化痰;白芷、荆芥散风寒。

    脾胃为后天之本,与它脏密切关系,当机体处于阴阳、上下、五脏皆病的状态时,可将中焦脾胃作为整体调治的切入点,治疗脾胃乃正本清源之举。老年咳喘的病机复杂多变,治从中焦脾胃不仅治疗咳喘,更是调节全身气机、阴阳、脏腑,使身体达到平衡状态的重要方法。

    2.4 心肺同治 心主行血、肺主呼吸,心肺功能正常对于全身气血的调畅至关重要。心气不足、心阳不振、瘀阻心脉,常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出现咳嗽、气促等肺气上逆的病理表现。肺气虚、肺失宣肃又可影响心的行血功能,导致胸闷、心率改变,唇青舌紫等症。患肺心病、冠心病、高血脂的老年患者,素体多气虚血瘀,络脉不通,感受外邪后,出现胸闷、气喘、腿肿、不能平卧、咳嗽、痰难咳出、口干不欲饮、小便量少、大便干、纳少、舌红绛胖无苔有裂纹、舌下络脉粗等。属心肺阴虚,血分瘀热,治宜滋心肺之阴,清血热化痰瘀。心阳不振,痰浊壅肺,症见咳嗽、咯大量白色粘痰、喘息、纳少、多汗、肢体或后背发凉、怕冷、眠差、夜间不能平卧者,宜温阳通脉,化痰平喘。以百合、生地、玄参、天麦冬滋阴;水牛角片、丹皮、赤芍凉血活血;车前子、葶苈子、瓜蒌、紫菀、知贝母、黄芩、牛蒡子泻肺化痰利尿;以炙麻黄、炮附子、细辛温振心阳;天竺黄、白芥子豁痰下气。

    2.5 肺肠同治 对于平素便秘的患者,多素有腑气不通的病机存在,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在外感邪气而诱发咳喘加重时,则易出现肺肠同病的病机。肺热气壅,腑实不通,肺气上迫而作咳喘,症见咳喘痰黄,烦躁口干,面红身热,腹胀便秘,舌红苔黄厚而干,脉弦滑数。治宜清肺通腑,止咳平喘。方用麻杏石甘汤合承气类方。多用瓜蒌、牛蒡子、熟大黄、虎杖化痰通腑,活血行瘀;可选加鱼腥草、桑白皮、黄芩、地龙等清肺化痰平喘;若夹积滞可加大腹皮。

    2.6 多脏同治 临床咳喘患者辨证属多脏同病的相当多见。肺脾肾同病、肺肝肾同病、心肺肾同病、肺脾肝肾同病等等,脾肾亏虚、气阴两虚、痰浊阻肺者,宜补脾肾,益气阴,调中通降;上盛下虚、肝肾不足者,宜补肝肾,泻肺实调补之;肺肾阴虚、肝肺瘀热者,当滋润肺肾,平肝化瘀,止咳平喘;心肺阴虚、肾不纳气者,宜滋润肺肾,补肾纳气;脾肾亏虚、胃失和降而肝气偏亢者,宜补肾纳气,健脾和胃平肝。临床上视邪正盛衰的程度、属性、定位等具体情况采取补中佐攻、攻中寓补、攻上补下、补上攻下等治则。
    
    作者单位:1100700北京东直门医院    2110034辽宁省中医研究院 

作者: 王宁群王东海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