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期

中草药联合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45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急性黄疸性肝炎在我们的诊疗工作中经常遇到,多见于病毒性肝炎。我们在治疗中将肝细胞生长素和中药联合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90例均为1999年1月~2004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病例,男80例,女10例。2%),急性乙肝4例(4。...

点击显示 收起

    急性黄疸性肝炎在我们的诊疗工作中经常遇到,多见于病毒性肝炎。我们在治疗中将肝细胞生长素和中药联合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0例均为1999年1月~2004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病例,男80例,女10例;年龄65~13岁,平均(24±5)岁。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甲型肝炎46例(51.1%),戊型肝炎20例(22.2%),急性乙肝4例(4.4%),慢性乙肝急性发作8例(8.9%),丙型肝炎2例(2.2%),病因不明10例(11.1%)。

    1.2 治疗方法 9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以肝细胞生长素和中药治疗,对照组45例以甘利欣、丹参液、门冬氨酸钾镁、谷胱甘肽等治疗。其中治疗组用肝细胞生长素80~120mg,中药为生大黄、郁金、丹参、太子参、栀子、甘草各10g,茵陈、金钱草、赤芍、黄芪各30g,100ml水煎,日1剂,分2次服用,1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以常规量治疗,如情况变化,分别对症处理。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消失,肿大的肝脏回缩,肝功能正常。显效:症状明显好转,肝回缩,胆红素下降50%,酶学恢复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黄疸不退或上升。

    2.2 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TBIL、ALT、AST比较 (ˉx±s) (略)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P<0.05

     2.3 治疗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治愈28例,显效15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23例,无效4例。治愈病例平均住院日,治疗组为22.6天,对照组为28.4天;治疗结果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住院日明显少于对照组。

     3 讨论

     病毒性肝炎是感染科的主要组成病种,其中急性黄疸性肝炎是常见病,来势凶猛,发展快,症状明显,在急性黄疸的基础上,如果未能处理好,出现有神经系统改变和渐进加重的消化道症状,部分可发展为重症肝炎。急性黄疸性肝炎在病理上表现为肝细胞的肿胀、嗜酸性变、脂肪样变、点灶状坏死。小叶内胆汁瘀积,肝毛细胆管含胆栓,坏死灶及窦内有小团含色素吞噬细胞聚集,有的出现肝细胞脱落,类似屑坏死 [1] 。中医认为此病为湿热疫毒炽盛,进犯脾胃,蕴结肝胆,内窜心包,煎灼营血,血凝成瘀,阻滞血脉,胆汁不畅,故有黄疸。治宜清热利湿,凉血活血而退黄。中药大黄有刺激肠道蠕动,排泄体内毒素,减轻内毒素血症,疏通肝内毛细胆管,增加胆汁排泄,抗病毒作用 [2] ;赤芍能改善微循环,恢复肝细胞的血供和正常代谢,减轻细胞的水肿,且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加速炎症消失功效。丹参有改善微循环,疏通瘀阻胆管的作用;茵陈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诱导肝药酶的作用;栀子、金钱草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的功效;郁金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太子参、黄芪补益正气,甘草调和改善消化。本方中茵陈、金钱草、栀子、大黄清湿热,涤邪热,重用赤芍凉血活血,结合丹参改善微循环,郁金、黄芪健脾和胃,互相兼顾,也可用来治疗重症肝炎,并取得良好效果 [3] 。诸药相加,使湿热清,血瘀化,快速改善临床症状,达退黄、保肝之目的。治疗同时,须清心静养,调畅性情,清淡饮食,防寒保暖。本组治疗方法与平常单纯西药治疗,不仅花费相当,且可以缩短住院时间,有良好的性价比。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2000,19(1):56-60.

    2 王锦鸿,陈仁寿.临床实用中药辞典.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45.

    3 张有礼.中药配合强力宁654-2治疗重度黄疸肝炎68例.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2):117.

     作者单位:239300安徽省天长市人民医院传染科

作者: 杨定康 赵连香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