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6期

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以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常见。本文应用平阳霉素治疗海绵状血管瘤,与以往手术治疗相比较效果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患者体位移动试验阳性,穿刺可抽出凝固血液,确诊为海绵状血管瘤。2治疗方法患者在治疗前作胸片、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正常方可接受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以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常见。本文应用平阳霉素治疗海绵状血管瘤,与以往手术治疗相比较效果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14~76周岁。病变部位:颜面部11例,舌部8例,唇颊部5例,颈部2例。瘤体范围最大4.0cm×5.0cm,最小1.0cm×1.0cm。患者体位移动试验阳性,穿刺可抽出凝固血液,确诊为海绵状血管瘤。

    1.2 治疗方法 患者在治疗前作胸片、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正常方可接受治疗。对注射次数多、用药量大者注意观察血象和肝、肾功能变化。按平阳霉素8mg和地塞米松5mg、1%利多卡因2ml的比例混合作瘤体内注射,每次注射应尽量抽尽瘤腔内血液,进行多点注射,平阳霉素1次用量不超过16mg,7~10天注射1次,总数不超过6次。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瘤体缩小90%以上,局部皮肤黏膜颜色正常,外观无畸形和功能障碍,随访无复发。显效:瘤体缩小60%以上,颌面部畸形明显减小,但局部仍需进行整形手术。无效:患者治疗前后和体征无明显改变。2.2 治疗结果 本组26例,治愈23例,占80.8%;显效3例,占19.2%,总有效率100%。

    2.3 不良反应 平阳霉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发热,其次为局部肿胀、疼痛、组织变硬、皮肤色素沉着等。本组患者中有5例出现低热反应,未作特殊处理,24h后体温恢复正常。另有2例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经给予冷敷后症状缓解。经全身检查未发现肺炎及肺纤维化改变,肝肾功能正常,造血系统及凝血功能无障碍。

    3 讨论

    海绵状血管瘤是先天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或血管细胞。体积不大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如继续发展可引起颜面、唇、舌等畸形及功能障碍。若继发感染则可引起疼痛、肿胀、表面皮肤或黏膜溃疡、并有出血的危险。以往在临床中常用3%鱼肝油酸钠治疗海绵状血管瘤,但其使用中易形成大血栓,导致严重的组织肿胀、坏死和出血。手术治疗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术后常出现外观畸形、功能障碍等。平阳霉素是一种抗肿瘤抗生素,是由平阳霉菌产生的,为抑制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主要抑制胸腺嘧啶核苷掺DNA和DNA结合,抑制DNA的合成,影响细胞代谢功能。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对造血功能亦无明显损害。该药可用于静脉、动脉、肌肉给药,不良反应少,副作用小,主要是发热,最严重的是肺炎样症状和肺纤维化表现 [1] 。平阳霉素使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萎缩破碎,血小板黏着,微血栓形成,导致间质性肺炎或肺纤维化 [2] 。临床上就是利用这一副作用的发生机制来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平阳霉素配以利多卡因可消除注射疼痛并使药物在局部停留时间延长。地塞米松可以增加血管收缩剂的感受性,对未成熟血管瘤的增殖有抗同化和血管收缩作用,促使血管瘤退缩。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疗效好,治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和其他治疗方法相比,优点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 郑勤田.平阳霉素治疗小儿血管瘤407例的体会.中国肿瘤临床,1992,19(3):230.

    2 贾暮云,金志勤,唐友盛,等.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24例临床报告.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3,11(1):59-60.

    (编辑建 伟)

    作者单位:161000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口腔科

作者: 刘金明 于素平 焦兴友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