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8期

推拿治疗枕后三角肌综合征132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根据微解剖学而命名的枕后三角肌综合征是临床多发病,近四年笔者运用推拿手法治疗本症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检查枕后三角肌综合征的特点为枕后三角区域(相当于枕骨粗隆的风池穴)的一侧或双侧有明显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结节状痉挛组织,严重者有水肿,瘢痕组织样感觉。(2)用一指禅推法、弹拨法,顶按法施于......

点击显示 收起

  根据微解剖学而命名的枕后三角肌综合征是临床多发病,近四年笔者运用推拿手法治疗本症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2例,男64例,女68例;年龄21~70岁,其中21~30岁22例,31~40岁35例,41~50岁39例,51~70岁36例;病程15天~5年,平均2.5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颈部枕后肌群一侧或双侧酸痛,可放射至颈部,伴阵发性头痛、头晕、耳鸣、眼眶胀痛、视物模糊、后枕部头皮麻木、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症状。临床检查枕后三角肌综合征的特点为枕后三角区域(相当于枕骨粗隆的风池穴)的一侧或双侧有明显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结节状痉挛组织,严重者有水肿,瘢痕组织样感觉。
   
  1.2 方法 (1)首先用法、拿法交替作用于患者的颈、肩、背部5min,逐步放松患侧肌群,缓解肌肉痉挛,疼痛。(2)用一指禅推法、弹拨法,顶按法施于枕后三角肌区(枕骨粗隆风池穴处)5min,手法力度要适中,忌用蛮力,以免引起局部组织损伤。(3)双手托下颌部使颈椎在牵引的状态下作颈部的旋转、侧弯、前屈、后仰活动各10次。(4)按揉印堂、太阳、百会穴各36次。(5)以轻柔的法、揉法施于颈、颈、背部5min结束治疗。以上手法隔日一次,12次为一疗程。
    
  2 结果
    
  局部疼痛、压痛和条索状结节消失,临床症状解除,能胜任正常工作53例;局部疼痛、压痛明显减轻,条索状物松解,但长时间低头伏案偶有症状出现38例;局部压痛减轻,条索状物变软缩小,临床症状得到缓解,遇劳累或长时间低头工作症状加重33例;症状体征无改变8例。总有效率93.9%。

  3 讨论
    
  枕后三角属微解剖结构,为背部深层肌肉,由枕后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头后小直肌、头后大直肌在枕后形成的三角区域,受第一对脊神经后支支配,其中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和头上斜肌起自第1~2颈椎,止于枕骨,收缩时使头后仰,一侧收缩时向同侧旋转。头下斜肌起于枢椎的棘突,止于寰椎横突,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旋转并向同侧屈曲。枕后三角区是颈椎动脉入颅的通道,当该组织因外伤、劳损等原因而产生炎性反应、水肿痉挛、瘢痕粘连,继而使椎动脉通道狭窄,引起椎动脉供血受阻,产生类似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在诊断上应予以区别。引起本症的主要原因是外伤,长期从事低头伏案工作,卧高枕,习惯性姿势不良,引起颈椎结构改变(本组有78例生理弧度改变,占80%),并节失稳,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受力不均,使该肌群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肌纤维产生水肿、变形,部分断裂痉挛粘连,继而出现该肌群弹性减弱,甚至出现条索状硬节,硬块,当其刺激枕下神经和椎动脉,就会引起枕后部酸胀麻木,放射于同侧或双侧肩部,头晕,头痛耳鸣,视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状。手法的作用:枕后三角肌综合征属软组织损伤范畴,由于组织变性而在病变部位产生无菌性炎症,代谢产物渗出。通过手法刺激,活血化瘀疏筋通络,解除局部肌肉痉挛,拉长肌群,改善组织充血、水肿、炎性渗出,营养神经,松解粘连而解除,改善症状。现代实验证明通过推拿治疗可使患者软组织外周单胺类物质5-羟色胺(5-HT),色胺酸(TYP),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A),酪氨酸(TYR)的血液浓度明显下降,从而起到抗炎解痉的作用,为推拿治疗本症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保持疗效,必须改变不良的工作姿势和生活习惯,合理安排工作节奏,充分利用工作间隙作一些颈部伸曲,后仰活动,放松颈部肌肉,调整颈部结构,参加一些适当的体育活动,对改善症状保持疗效有积极的作用。
   
  (编辑苜 紫)

  作者单位:311200浙江省杭州市萧山第一人民医院 

作者: 何晓 李卫东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