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8期

胃镜下微波治疗胃黄色瘤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我院在1998年1月~2004年1月的13600例胃镜检查中共检出胃黄色瘤58例,均经病理证实,对其中44例进行了微波治疗,并进行了1年以上的随访,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院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胃黄色瘤患者58例,对其中44例进行胃镜下微波治疗。胃镜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扁平隆起,呈黄色或黄白色,边界清楚......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在1998年1月~2004年1月的13600例胃镜检查中共检出胃黄色瘤58例,均经病理证实,对其中44例进行了微波治疗,并进行了1年以上的随访,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胃黄色瘤患者58例,对其中44例进行胃镜下微波治疗。男24例,女20例;年龄28~69岁,平均45岁。胃镜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扁平隆起,呈黄色或黄白色,边界清楚,表面稍粗糙。单发12例,多发32例,其中胃窦部68枚,胃体下部18枚,胃角8枚,残胃胃侧4枚,共98枚。
   
  1.2 治疗方法 采用Fujinon WG-88FP、Olympus GIF-XQ240电子胃镜、内镜微波治疗仪(南京新技术公司生产)。术前常规咽喉麻醉,术前30min肌注山莨菪碱(654-2)10mg以减少胃肠蠕动及分泌物,在胃镜直视下,经活检钳道插入微波同轴柱状导线,将导线伸出胃镜头端1~2cm。选用60~80mA凝固功率,时间2~4s,点灼病灶,直至病灶发白,黄色瘤消失,术后3天内进食流质,逐渐半流质、普食,常规口服抑酸剂及胃黏膜保护剂,4周后复查胃镜。
    
  2 结果
    
  所有病例经微波治疗后均未出现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均于4周后复查胃镜,所有病例黄色瘤均消失,继续随访1年以上,其中有2例复发,经再次微波治疗后病灶消失。

  3 讨论
    
  胃黄色瘤又叫网状内皮细胞瘤或脂质岛,指吞噬了类脂质的巨噬细胞局灶性聚集的瘤样增生性病变,其为一种假性肿瘤,是组织细胞对血浆脂质变化的增生性反应,确切病因不清楚,可能与十二指肠—胃反流、胃炎有关,也可能是胃部分切除术后的反应 [1] 。
    
  胃黄色瘤常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仅在胃镜检查中发现,由胃镜、病理及PAS组化染色确诊,胃镜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扁平隆起,大小约3~10mm,呈黄色或黄白色,边界清楚,表面稍粗糙。病理学特点:胃黏膜固有层内聚集巢团状巨噬细胞,细胞境界清楚,圆形或多边形,胞浆淡染丰富,核小,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或偏向一侧,核染色质细腻,分布均匀,HE染色呈淡染泡沫状,PAS染色全部阴性 [2] 。文献报道胃镜检出率为0.39%~0.8% [3] ,而我院胃镜检出率为0.43%,与文献相符。黄色瘤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以胃窦发病率较高,是由于不分泌酸的幽门区具有吸收功能,因而在该区亦能增加为吞噬细胞提供较多的脂质物质 [2] 。
   
  胃黄色瘤已被视为癌前病变,提倡尽早灼除,微波治疗胃黄色瘤,使之变白、凝固、汽化、坏死、脱落,有利于改善或恢复胃黏膜上皮正常生理功能,对防治早期胃癌发生和缓解患者恐癌心理有积极意见 [4] 。笔者使用微波发生器进行胃镜下微波治疗,一次治疗其消失率为100%,年复发率为4.5%,经再次微波治疗后病灶消失。未出现胃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总之,胃镜下微波治疗胃黄色瘤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莉,古丽娜,阿不拉江,等.胃黄色瘤与印戒细胞癌.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4,27(2):173-174.
   
  2 任长庆,高梦先,童明超.胃黏膜黄色瘤21例临床病理学研究.河北医药,2001,23(3):204-205.
   
  3 刘先琪,冯丹书,侯景贵,等.胃黄色瘤45例临床病理分析.中华消化杂志,1989,9:97.
   
  4 武育卫.内镜下微波治疗胃黄色瘤192例.实用医药杂志,2004,21(10):907.

  (编辑田 雨)

  作者单位:535000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

作者: 陈哲 邹尤宝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