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9期

烧伤后残余小面积创面的处理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烧伤晚期残余创面在烧伤治疗中很常见,处理较困难。患者体表长时间遗留散在、大小不等的慢性溃疡创面,给患者精神、肉体上带来很大痛苦,严重者可威胁生命。这些残余创面,通过正常的治疗措施,很难起到满意的效果。因此对于患者烧伤残余创面的处理成为棘手的大问题。...

点击显示 收起

  烧伤晚期残余创面在烧伤治疗中很常见,处理较困难。患者体表长时间遗留散在、大小不等的慢性溃疡创面,给患者精神、肉体上带来很大痛苦,严重者可威胁生命。这些残余创面,通过正常的治疗措施,很难起到满意的效果。因此对于患者烧伤残余创面的处理成为棘手的大问题。自2003年以来笔者使用促上皮生长因子治疗深度中小面积烧伤;治疗后残余小面积创面效果良好。应用上皮生长因子进行伤口换药7例,与常规伤口换药7例做比较观察,发现上皮生长因子换药能够促进伤口上皮再生、肉芽组织生长,加速伤口的愈合,临床伤口换药取得较好的效果 [1]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2~63岁,平均26岁。烧伤面积5%~30%。残余小创面面积0.5%~3%,平均2.3%。
   
  1.2 方法 上皮生长因子换药组:男5例,女2例,年龄12~62岁。受伤原因及受伤情况:烧伤7例,发生部位:大腿部1例,小腿部1例,足背部3例,手部2例。烧伤面积1cm×1.2cm~10cm×8cm,烧伤的程度大部分为深Ⅱ度,小部分为Ⅲ度。其伤口换药的具体方法如下:清创之后新鲜创面单纯使用上皮生长因子换药;伴有创面感染的伤口用上皮生长因子加抗生素进行换药。常规换药组:男4例,女3例。年龄14~63岁。受伤原因及受伤情况:发生于上肢3例,大腿部2例,小腿部2例,烧伤面积1cm×2cm~8cm×9cm,烧伤的程度大部分伤口为深Ⅱ度,小部分为Ⅲ度。其伤口换药的具体方法:烧伤患者的伤口用磺胺嘧啶银或磺胺嘧啶锌换药,切痂等。
    
  2 结果
    
  上皮生长因子换药组:7例烧伤患者,4~8天伤口完全愈合,伤口边缘上皮向伤口中央生长速度每天约3~9mm。在深Ⅱ度烧伤中,伤口创面中可见上皮片片相连,使伤口很快愈合;在Ⅲ度创面中,以毛囊为中心生出多个上皮小岛,然后上皮小岛逐渐向周围扩大,相互连接,直到创面愈合。6例皮肤新鲜性表浅伤口,单独使用上皮生长因子换药3~5天伤口完全愈合。1例化脓性感染伤口,初期使用上皮因子疗效不佳,后控制感染伤口后效果明显,7~20天伤口全部愈合。常规换药组:7例烧伤患者伤口边缘上皮向伤口中央生长速度每天1~3mm,创面中部形成的上皮岛较上皮生长因子组明显减少,伤口7~20天愈合。

  3 讨论
    
  3.1 烧伤晚期残余创面的发病机制及形成原因 (1)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感染,形成溃疡。临床表现为愈合创面形成痂下感染并向周围侵蚀扩大,形成溃疡。经治疗后感染得到控制,创面趋向愈合结痂。如创面排泄不通,易再次形成感染,致使创面经久不愈。(2)深Ⅱ度创面愈合后,表皮损毁涉及真皮2/3以上。深Ⅱ度创面是以汗腺、汗腺管为中心重建上皮,上皮化时间长达4~5周。这种新愈合的创面表皮薄嫩,其下为致密质坚的真皮,正常皮肤的上皮脚与真皮乳突间犬牙交错的相嵌结构消失。薄嫩表皮在真皮表面犹如玻璃上放的一张薄纸,极轻微的外力作用即可移位、损伤,形成水疱。破溃后形成残余创面。(3)早期植皮皮片间距离过大,上皮向周围扩散生长未能完全遮盖创面;或者皮片间隙已愈合的创面,由于新生上皮很薄嫩易于破损或由于未用绷带包扎保护,致新生表皮过早活动,引起水疱反复破溃,经久不愈。(4)供皮区取皮较深、长期不愈,也是残余创面形成的原因之一。(5)大面积烧伤后期忽视了创面的处理或处理不当,致残留小创面反复感染,经久不愈。
   
  3.2 上皮生长因子对皮肤的损伤有显著促进修复作用 在皮肤烧伤中,应用上皮生长因子伤口换药后,上皮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常规换药。创口边缘的上皮生长速度达3~9mm。在深Ⅱ度烧伤的创面应用上皮生长因子后,在伤面中上皮组织成簇而又密集的出现,逐渐相连成片,使伤口很快愈合;在深度的烧伤创面中,从毛囊处形成很多上皮小岛,然后上皮小岛逐渐扩大,与周围的小岛相连,达到愈合,伤面的愈合时间及速度明显优于常规换药法,上皮生长因子对角化细胞的再生作用十分明显。上皮生长因子有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作用。笔者在临床观察到上皮生长因子对肉芽组织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常规换药法,而且可以较长时间保持肉芽组织新鲜,为伤口的进一步处理,如游离植皮、皮瓣转移提供良好的条件。
   
  3.3 上皮生长因子伤口换药的注意事项 首先必须做到的是延长上皮生长因子与伤口接触的时间。以往我们单纯使用纱布作为敷料,上皮生长因子液很快散发,其疗效欠佳,以后改用凡士林纱布外敷于含有上皮生长因子液的纱布外面,延长了上皮生长因子与伤口的接触时间,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烧伤患者伤口换药,在新鲜无感染的创面上单纯使用上皮生长因子;有感染创面应用上皮生长因子加抗生素,但是观察发现这种方法用于较多脓液及存在坏死组织的创面就很难发挥作用,必须使感染基本控制,将坏死组织彻底清除后,使创面与上皮生长因子很好接触,才能发挥促进伤口愈合的最佳效果。
   
  此方法简单、经济,比较适用于烧伤后残余小面积创面的处理以及许多慢性感染溃疡等小创面的处理。易于在基层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汪良能,高学书.整形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74-275. 

  (编辑毅 文)

  作者单位:114001辽宁省鞍山市消防支队卫生队 

作者: 张金录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