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9期

退伍工程兵晚发性矽肺特征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为预防和诊治晚发性矽肺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5例工程兵矽肺患者的发病特征和肺通气功能测试分析。肺通气功能测试显示对照组及各期尘肺组均数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明矽肺患者肺通气功能有显著性降低。...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为预防和诊治晚发性矽肺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5例工程兵矽肺患者的发病特征和肺通气功能测试分析。 结果  接尘工龄平均(6.32±3.12)年,脱尘到确诊Ⅰ期年限平均(24.43±6.30)年,0 + 升Ⅰ期年限平均(1.05±0.43)年,Ⅰ期升Ⅱ期平均(2.52±1.53)年,Ⅱ期升Ⅲ期平均(2.64±1.11)年。肺通气功能测试显示对照组及各期尘肺组均数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明矽肺患者肺通气功能有显著性降低。各项统计指标均值由对照组至Ⅲ期矽肺有逐渐减低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工程兵晚发性矽肺的特征是“两短”、“一长”、“一明显”,即接尘工龄短、晋级年限短,脱尘作业至确诊Ⅰ期矽肺年限长,肺功能降低明显,提示要加强退伍工程兵的健康监护。
    
  关键词  工程兵 晚发性矽肺 肺通气功能 分析
      
  退伍工程兵矽肺是我市近年来确诊最多的尘肺,2000年至今4年时间共确诊12例,占本地区全部确诊尘肺的60%,这些被确诊的矽肺患者全部是1968~1969年到部队服役、1972~1973年退伍的工程兵,脱离粉尘作业20~30年后才诊断为矽肺,属晚发性矽肺。为了解这些晚发性矽肺患者接尘作业、发病、晋级的发病特征,为预防和诊治晚发性矽肺病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我市建国以来确诊的25例工程兵矽肺做了观察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观察对象为我市建国以来确诊的25例工程兵矽肺患者。查阅每年的尘肺患者复查资料,分析这些矽肺患者接尘工龄、尘肺晋级时间、从确诊为尘肺起到死亡的经过时间。
   
  1.2 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测试 以23例Ⅰ期以上尘肺患者(年龄51.92~59.08岁)为测试组,20例经复查确认无尘肺工人(年龄35.08~56.33岁)为对照组。用DFM9100肺功能仪,按仪器操作规程测试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最大肺呼气流量(PEF),75%、50%、25%肺活量呼气流速(V 75 、V 50 、V 25 )等7项肺通气功能的实测值与预测值,并以实测值与预测值的比值为统计指标,用方差分析各组间差异。采用预计值与实测值的比值≥80%为正常,比值60%~79%为轻度障碍,比值40%~59%为中度障碍,比值<40%为重度障碍的判断标准。肺通气功能障碍分型:单项FVC%<80%为限制性;FVC%>80%,FEV1.0、MMEF、PEF、V 75 、V 50 、V 25 等项<80%为阻塞性;FVC%<80%,其他项也<80%为混合性。

  2 结果
    
  2.1 工种、接尘工龄、尘肺晋级时间分析 25例患者全部是男性,年龄51.92~74.42岁,平均(61.35±6.98)岁,20世纪50年代入伍4例,60年代入伍21例,兵种全部是工程兵坑道作业,其中风钻工5例,掘进工4例,爆破工2例,不分工种14例,接尘工龄平均(6.32±3.12)年(2~12年),较其他行业矽肺接尘发病工龄短[1] 。在25例患者中,3例是1970年退伍前在部队诊断的,5例是20世纪80年代诊断,6例20世纪90年代诊断,11例2000年以后诊断,脱尘到确诊Ⅰ期,平均(24.43±6.30)年(11.17~31.5年)。晋级年限:0 + 升Ⅰ期19例,平均(1.05±0.43)年,Ⅰ期升Ⅱ期12例,平均(2.52±1.53)年,Ⅱ期升Ⅲ期6例,平均(2.64±1.11)年,0 + 升Ⅱ期3例,0 + 升Ⅲ期3例。与省内其他地区 [2] 比较,0 + 升Ⅰ期年限较短(P<0.05),Ⅰ期升Ⅱ期、Ⅱ期升Ⅲ期年限差异无显著性。矽肺合并结核4例,合并结核率16%,其中Ⅰ期2例,Ⅲ期2例。25例矽肺死亡2例,死亡率8%,死亡患者年龄为60.33和72.17岁,死因为呼吸衰竭。
   
  2.2 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测试分析 测试了23例尘肺病患者和20例对照者的肺通气功能,经分析受测者的预计值与实测值的比值,对照组及各期尘肺组均数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明矽肺患者肺通气功能有显著性降低。各项统计指标均值由对照组至Ⅲ期矽肺,有逐渐减低的趋势。见表1。各组均数两两比较,对照组与Ⅲ期矽肺7项统计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Ⅰ期与Ⅲ期矽肺比较,除PEFR、V 75 两项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数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尘肺病患者到了Ⅲ期,各项肺功能指标都受到显著性损害。对照组与Ⅰ期、Ⅰ期与Ⅱ期矽肺组比较,除对照组与Ⅰ期的FVC、FEV1.0差异有显著性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
    
  表1 工程兵尘肺肺功能统计结果表 (略)
    
  表2 四组均数间两比较(略)
    
  肺功能损害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轻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损害3例(15%),Ⅰ期尘肺组轻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损害3例(38%),中度阻塞性2例(25%),中度混合性肺通气功能损害1例(13%);Ⅱ期尘肺组轻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损害2例(25%),中度混合性肺通气功能损害4例(50%),重度混合性肺通气功能损害1例(13%);Ⅲ期尘肺组重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损害1例(14%),中度混合性肺通气功能损害2例(29%),重度混合性肺通气功能损害4例(57%)。表明Ⅰ期尘肺肺功能障碍以阻塞性肺通气功能损害为主,Ⅱ、Ⅲ期尘肺以混合性肺通气功能损害为主。

  3 讨论
    
  3.1 脱尘至确诊Ⅰ期矽肺年限和晋级年限 有学者认为晚发性矽肺发病年限3~5年 [2] 。我们调查的25例晚发性矽肺患者中有19例是从0 + 到Ⅰ期发展而来的,脱尘到确诊Ⅰ期矽肺11.17~31.5年,平均(24.43±6.30)年,0 + 升Ⅰ期年限平均(1.05±0.43)年,Ⅰ期升Ⅱ期年限平均(2.52±1.53)年,Ⅱ期升Ⅲ期年限平均(2.64±1.11)年,表明工程兵矽肺发病年限虽长,但病情发展快。脱离了粉尘作业30多年后才发病的晚发性矽肺,至今不明其确切的原因,通过对工程兵晚发性矽肺的观察研究,提示曾经接触粉尘作业的人,即使脱离粉尘环境三四十年后还有患矽肺病的可能,不要忽视对脱离粉尘作业人员特别是退伍工程兵的健康监护。
   
  3.2 工程兵矽肺肺通气功能损害明显 我们对存活的23例工程兵矽肺患者做了肺通气功能测试,结果表明工程兵矽肺肺通气功能是明显降低的,特别是Ⅲ期矽肺7项肺通气功能都显著降低。有报道认为:矽肺患者的肺通气功能随矽肺期别的升高而下降显著。我们观察的结果表明:各期别各项肺通气功能指标均值虽有随期别下降的趋势,但各期别组两两比较,虽Ⅰ期与Ⅲ期间差异有显著性,但Ⅰ期与Ⅱ期间差异无显著性,因而,工程兵矽肺患者随矽肺期别升高而肺通气功能下降的趋势不显著。矽肺肺功能障碍类型,Ⅰ期矽肺以阻塞性通气障碍为主,Ⅱ、Ⅲ期矽肺以混合性为主。
     
  参考文献
    
  1 张东辉.广东省尘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1987~1994年).职业医学,1997,24(6):16-19.
   
  2 齐国安.尘肺病学.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73-74. 

  (编辑吴 莹)

  作者单位:524018广东省湛江市职业病防治所

作者: 陈亚珍 李尚朝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