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0期

高原地区发现细胞内感染微小生物—附红细胞体的实验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调查微小生物—附红细胞体在白细胞内的感染分布,并延伸调查部分动、植物内微小生物的分布。结果观察发现所有人血液中都能找到不同百分比的白细胞内有运动活泼的微小生物寄生,部分人血小板内也有,染色后还能观察到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外浆,在部分植物的汁液和细胞中也能看到类似的微小生物,这种微小生物......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调查微小生物—附红细胞体在白细胞内的感染分布,并延伸调查部分动、植物内微小生物的分布。 方法  用人、动物血浆、全血溶血液和植物内汁液制作压片后油镜观察。 结果  观察发现所有人血液中都能找到不同百分比的白细胞内有运动活泼的微小生物寄生,部分人血小板内也有,染色后还能观察到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外浆,在部分植物的汁液和细胞中也能看到类似的微小生物,这种微小生物还能耐受90℃高温30min以上。 结论  这种微小生物无处不在,它与细胞伴生,同人和动植物密不可分,它的存在对机体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还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至少这种感染细胞>40%时,人体就会处于亚健康状态,关于它本身有很多不解之谜需要我们去共同研究了解。
    
  关键词  微小生物 白细胞 附红细胞体 动物 植物
     
  The experiments of intracellular infection of tiny biology-eperythrozoon in plateau region 
  Yang Xuexiang,Zhang Chengyou,Zhang Shijie,et al.
   
  The22th Hospital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Geermu816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statistics of tiny biology-eperythrozoon in leucocytes,and extends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his tiny organism among animals and plants.Methods Human or animal blood plasma,or dissolved whole blood and plant juice were taken to make a slice,then oil microscope was used to observe.Results We found that in all individuals'blood there are an amount of leucocytes parasitized by some moving-ac-tively tiny organisms,which even were found in some of the individuals'blood platelets.After dying we had observed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of leucocytes and blood platelets.Analogically,in some plant juice and tissue cells we had also found the similar tiny organism,which had an ability to survive under the heat of90℃for30minutes.Conclusion This kind of tiny organism really exists anywhere.It lives within the cell of human beings,animals and plants.Whether it is beneficial or deleterious to human body,yet there is too much unknown about this kind of tiny organism for us together to study and research.But as to our observation results,it is definite that when more than40percent of the cells are infected by this tiny organism,the sub-healthy symptoms will emerge.
   
  Key words tiny biology leucocyte eperythrozoon animal plant
      
  文献中都记述附红细胞体(简称附红体)只在血浆和红细胞表面发现,不在细胞内寄生,其大小仅为0.2~1.5μm,只有少数能达到1.5~3.0μm [1~3] 。在调查格尔木地区(海拔2800m)及部分周边地区人群血浆中附红体感染情况时,能清楚地看到白细胞和血小板外周的不同部位都连有一个透明、呈半圆、液滴状或气球样的囊状物(暂称它为细胞的外浆),不时能看到游离的外浆中含有数量不等、运动活泼的微小生物。将全血用水或1%HCl稀释溶血后压片油镜观察,意外地发现在所有人的血液中都有不同比例的白细胞内有大量运动活泼的微小生物寄生(有动态录像),也可能在细胞内新发现的这种微小生物与附红体不是同一个种属。最后延伸了调查范围,对部分动、植物进行观察,都发现有微小生物寄生。在描述血浆中多用附红体,在细胞内及植物中多用微小生物,所以在文章中会出现微小生物与附红体混用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新鲜抗凝血(可同血常规共用)498份,均为本单位接收的健康查体、门诊及住院人员。新鲜羊血10份,牛血5份,鸡血10份,鸭血、鸽子血各5份,兔子血5份,植物花卉、西红柿、苹果、柑橘、香蕉、葡萄、蘑菇等。
   
  1.2 器材设备 显微镜,EDTA-K 2 真空抗凝管,煌焦油蓝染液(贝索公司生产),去离子水,1%HCl,一次性毛细采血管,载玻片,盖玻片(22mm×22mm),香柏油,尖嘴镊子。

  1.3 方法 取新鲜自然沉淀或500r/min离心3min的血浆15μl于载玻片上,再加入2~3μl煌焦油蓝染色液混匀,用尖嘴镊取盖片先用一角接触液体,然后缓慢放下做成压片。血浆压片主要用于观察游离的附红体、细胞外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内处于静止状态的附红体。另取红细胞与血浆交界处富含白细胞的血液1份,加水2份稀释使其溶血5min后取15μl制作压片,这种压片主要用于观察细胞内运动活泼的微小生物。植物、果实可取其内汁及少许植物细胞制作压片。压片制作后要静置10~15min让细胞下沉、液流稳定后在油镜下观察,要注意光线的调节,过亮过暗都会影响微小生物的识别。结果判断,血浆观察不少于10个视野,以每个油镜视野找到2个以上运动活动的附红体 [1,3] 判为感染阳性;溶血压片计数100个白细胞中含有活的微小生物白细胞感染的百分比。

  2 结果
    
  观察498份水稀释溶血压片,外周血中100%的都能找到白细胞内和游离外浆被微小生物感染寄生,一个细胞感染从几十到上百个充满整个细胞,单个核细胞感染微小生物的比例、密度要比中性粒细胞少许多。在用煌焦油蓝染色的压片中,可见到有核细胞和血小板外周不同部位都连着一个无色透明,与细胞大小相似,呈半圆、液滴、气球状或不规则的外浆,还能见到从细胞上游离出来象水泡一样外浆内含运动活泼的微小生物,细胞外浆在不染色压片中一般不易观察到。10份羊血、5份牛血、5份兔血、10份鸡血、5份鸭血和5份鸽子血中都能找到附红体的寄生。2份大丽花、2份菊花和2份喇叭花、西红柿、苹果、香蕉、葡萄、柑橘、野生鸡腿菇、人工凤尾菇的汁液中都能发现有类似的微小生物寄生,在一些植物细胞内也有运动活泼的微小生物。这种微小生物能耐受90℃60min(本地水的沸点只有90℃)不死,5%HCl中120min仍能存活,但75%乙醇能在5min抑制其活性,0.1%~0.5%碘液也能抑制它的活性 [1,4] 。
    
  3 讨论
    
  根据文献资料报道,附红体属于人畜共患疾病,各种调查人类、动物的感染阳性率也有较大差异,对人体的致病性也了解得不多 [5~8] 。在调查青海格尔木地区(海拔2800m)血液中附红体感染时,对制片用的标本、观察放大倍数进行改进,将全血改用血浆和溶血液制片,消除了一些干扰因素,少量染料能使一些成分着色、视野清晰,把高倍镜换成油镜认真观察,一个视野只要有1~2个活动的附红体就能被发现,明显提高了阳性检出率,所以本地区感染阳性率为100%,周边5个地区的小样本也是100%阳性,对人的其他体液检查也都发现有附红体寄生(资料另文报道)。
   
  染色的血浆中,能清晰地看到90%以上的有核细胞和血小板都连有一个与其大小相似的外浆,它无色透明、无颗粒,但少量的外浆内有运动活泼的微小生物寄生,少则几个,多者上百个不等。还能看到许多血小板内有染成大小不等、1~7个红色、蓝紫色球状、杆状的颗粒,白细胞中有时也能观察到,但不如血小板内清楚,主要是白细胞较厚的原因。在稀释的溶血标本压片中,都能找到白细胞中充满大量运动活泼微小生物的感染细胞或外浆,少数人血小板内也有运动活泼的微小生物寄生,这种感染白细胞在病人体内最多时可达到95%;而一般无不适症状人体这种感染细胞达到40%以上时,多与某种疾病早期、抵抗力降低、亚健康状态或应激反应有直接关系;还有一些人血液中这种感染细胞较少,但能发现有许多游离的、内含运动活泼微小生物的外浆存在,这时需仔细观察才能发现。调查151例健康青年这种感染细胞的阳性率为5%~35%,对56例心血管病人检查感染细胞在60%~85%,妇产科病人67%例阳性率在50%~80%,对72例外伤及术后病人调查发现感染细胞阳性率为60%~90%,呼吸道感染48例细胞阳性率为50%~90%,93例消化道疾病、胆道及腹痛病人细胞阳性率在60%~85%,感觉疲乏无力、有类似感冒症状者(11例)感染细胞阳性率为60%~85%。这种细胞感染情况与年龄、性别关系不大,但感染细胞>40%可作为判断亚健康状态的一个指标。对于细胞感染微小生物的确切致病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动物血浆中以羊、牛的附红体密度最高,一般为10~ 300个/油镜,兔子为5~30个/油镜,鸡鸭为5~20个/油镜,以鸽子的感染密度最低,为2~15个/油镜。羊牛兔的细胞、血小板与人的相似,鸡、鸭、鸽子的红细胞呈长椭圆形,有核,白细胞的外浆不明显。不染色压片中能看到鸡鸭的白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有的空泡内有1~5个运动活泼的微小生物寄生。用染色的压片可观察到白细胞上染成红色的片状、粗杆状、圆点状物体,还可见到白细胞内有活动的被染成蓝紫色的附红体,血浆中活的附红体看不清着色情况,偶尔能见到2~3μm特大的失去运动能力的附红体被染成红色的大圆点游离在血浆中。鸽子与鸡鸭相似,只是在部分幼稚有核红细胞浆中有少量附红体寄生。兔子有些特殊,在染色标本中有较多的血小板内含1~5个大小不一的、染成红色、蓝紫色的小圆点,白细胞中较少,兔子是以感染血小板为主。羊和牛与人类结果相似,它们的白细胞内也有微小生物寄生,最多的一头牛有80%的白细胞内充满运动活泼的微小生物寄生。
   
  在做上述实验观察后联想到植物界是否也有类似的微小生物寄生呢?引发对部分植物、水果进行观察了解。花卉用易获得汁液的大丽花等3种,用消毒刀片去掉外周皮子压汁制片观察,蘑菇、水果都是取内部干净的组织汁液压片,均能找到活的微小生物。在蘑菇中有较多细胞内含有活的微小生物,其他的植物细胞内寄生的数量要少一些,但认真观察都能发现有微小生物寄生的细胞。
   
  为了进一步验证植物内的微小生物,在三角烧瓶中放少许自来水(证实无耐热微小生物)及海绵,用15磅40min消毒,将绿豆、黄豆和芸豆用75%乙醇浸泡3min后接种到灭菌三角烧瓶中,置26℃48h,待豆芽长到1~2cm取出压片观察,仍能观察到有大量活的微小生物存在。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种豆内有处于休眠状态的微小生物,随豆芽细胞的生长它也同时生长繁殖;二是种豆内无休眠的微小生物,当豆子在发芽生长、植物细胞在分裂的同时,植物的某种基因把它伴生出来,当然,前一种的可能性最大。这种小生物还能耐受5%HCl2h以上,但它对75%的乙醇敏感。
   
  通过对人、动植物的压片观察研究,笔者认为:微小生物—附红体,在人和动物的血液、体液、细胞中存在,在植物的组织液及细胞中也能找到,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微小生物。它的传播途径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垂直、母乳和消化道传播。那植物又是如何传播的,是水土还是种子,还有待于生物、植物学家来进一步研究。从观察血浆与感染白细胞的数量上看,两者并不成正比。在一些感染细胞达到80%~90%的血浆中附红体的密度并不是很高,而在另一些血浆中附红体密度较高,而感染细胞阳性率也只有40%~60%。从整个观察过程与结果分析,了解到这样一个现象,微小生物无论是主动从血浆进入到细胞内还是被细胞吞噬到细胞内,但细胞不能将其消化溶解,反而它能在细胞内大量生存或利用细胞的酶系统及营养进行繁殖与细胞共存。在观察过程中曾多次看到让人激动的细胞,当一个完整而充满活的微小生物的细胞膜某一处出现缺口时,大量的微小生物就会象决堤的洪水一样在几秒钟之内迅速分散于血浆中,最后只剩下寥寥无几和一个破碎的细胞骨架。由于微小生物的发育成熟是呈周期性或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下才大量在血细胞内增殖,这就不难解释感染细胞与血浆中密度不成比例的问题,同时还能解释这种微小生物为什么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的原因 [3] 。一群微小生物的发育成熟,也就意味着一个细胞的消亡。那细胞的存活时间是否就相当于微小生物的一个发育周期?在微小生物没有离开细胞时,笔者在瑞氏染色血片中观察细胞质中的颗粒是不是微小生物在细胞内存在的另一种方式或状态。微小生物的致病性总体上还不清楚。在人和动物抵抗力低下、亚健康状态、外伤、细菌病毒感染及环境条件的改变等情况下都有利于微小生物的生长繁殖,它的生长繁殖会造成大量白细胞或血小板的破坏,使部分人的血象或血小板出现时低时高的现象,低时并伴有疲乏无力症状。我科一名工作人员在有疲劳感、精神状态不佳时曾多次查白细胞总数都减少,以前找不到原因,在调查中,他的白细胞感染率曾达到80%。分析这种微小生物对人体危害的原因:一是微小生物在细胞内增殖时,白细胞出现中毒反应及白细胞减少;二是微小生物大量增殖成熟释放代谢产物或菌体裂解导致人体出现中毒反应,有些人还可出现发热类似感冒症状。由于这种情况的发生,会影响到其他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甚至加速病情的恶化。曾有一位老年病人因脑出血住院,血浆中微小生物在1000个/油镜以上,3天后病人去世,这可能不是直接原因,但大量微小生物的繁殖生存,至少会加速病情的恶化。
   
  附红体在动物体内发现到目前已有70余年,在人体血中发现还是近年的事,在人和动物的白细胞内发现有活的微小生物寄生目前还未见文献资料报道。由于它太小、能耐高热、耐酸,但对75%乙醇敏感,根据这些特性分析,它的组成成分应是以脂类、多糖为主,才能耐受如此长时间的高温。实验中另一个奇特的现象是:在未稀释的全血和血浆中极少能看到白细胞内有运动活泼的微小生物,用生理盐水稀释也是很难发现。一旦用水或1%HCl稀释溶血后,一个标本立即会出现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前者感染细胞可能为零,而后者可能会有60%~90%的感染细胞出现。分析原因是后两种稀释液除了破坏红细胞外,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它的生存环境和渗透压,白细胞的某种外层膜结构被破坏或低渗刺激了微小生物,我们才能在放大1000倍下观察到它的存在与活动。这种奇特的微小生物,它分布广,显微镜下放大1000倍也只能辨认活体,到现在还无法在体外培养,给研究带来了很多困难。通过上述实验,现在可以用浓缩白细胞的方法来获取这种微小生物,这会给生物学和医学同仁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机遇。关于它的无处不在,与细胞的密切伴生关系和它本身仍有很多不解之谜,将有待于更多的科学家、实验室参与研究揭迷。一旦揭开这个谜底及它对人、动植物的利与弊,很可能会对生物、医学领域的某些观点产生冲击与挑战。
   
  以上在小结分析中可能有些属推测或还缺乏更有力的证据,但旨在提供给大家一个简单观察研究的方法,结合实验观察结果、分析、设想提供给大家共同研究讨论。由于微小生物只有0.2~1.5μm大小,小到生物显微镜刚刚能观察到它的活动,假如是不运动的,这么小的颗粒是很难辨认的。电子显微镜观察需要对观察物体进行预处理,这可能会影响到它原本的一些特征。若有条件能将其微小的活体放大2000~3000倍直接观察研究活体,研究它本身的物质组成及它的代谢产物,一定会出现一个具有临床意义的美好前景。
     
  参考文献
    
  1 赵洪明,李庆忠,倪富美,等.家畜附红细胞体病研究现状.中国兽医杂志,1978,13(9):43-46.
   
  2 冯立明,张之南.附红细胞体病.疾病监测,1992,7(5):135-139.

  3 尚德秋.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4):234-239.
   
  4 夏定友,邓心武,杨承玉.猪新热病的研究.兽医科技杂志,1982,5:8-10.
   
  5 尚德秋,李兰玉,栾景辉,等.附红细胞体感染人畜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5,16(2):143-146.
   
  6 尚德秋.李兰玉.裴标,等.附红细胞体感染人畜的流行病学调查(Ⅱ).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6,17(4):221-224.
   
  7 尚德秋,李兰玉,陆宙光,等.附红细胞体感染人畜的流行病学调查(Ⅲ).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3):150-152.
   
  8 张汝勇,罗富贵,黄桂英,等.马、牛、羊附红细胞体的发现与虫体检查法.兽医科技杂志,1983,9:24-27.
    
  (编辑川 夏)

  作者单位:816000青海格尔木解放军第22医院

作者: 杨学祥 张成友 张世杰 郭冬黎 张新德 肖富浩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