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1期

急性胃炎的辨证施治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急性胃炎多属中医“胃脘痛”、“胃痞”、“呕吐”等范畴。根据本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舌脉表现,临床上中医多数按食滞胃脘型、暑湿犯胃型、胃热炽盛型、寒邪犯胃型、肝郁气滞型等对急性胃炎进行施治。1辨证施治1。治则: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点击显示 收起

  急性胃炎多属中医“胃脘痛”、“胃痞”、“呕吐”等范畴。根据本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舌脉表现,临床上中医多数按食滞胃脘型、暑湿犯胃型、胃热炽盛型、寒邪犯胃型、肝郁气滞型等对急性胃炎进行施治。

  1 辨证施治
    
  1.1 食滞胃脘型 主症:胃脘胀满、疼痛拒按、或吐酸腐及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食后加重、嗳气反酸、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厚腻、脉滑实。治则:消食导滞,和胃降逆。药用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莱菔子、陈皮、茯苓、连翘、半夏。

  1.2 暑湿犯胃型 主症:胃脘痞满,胀闷不舒,按之腹软而痛,纳差食减,口干而腻,头身沉重,肢软乏力、小便黄热、大便滞而不爽,或兼见发热恶寒,舌质红,苔白黄而腻,脉濡细或濡数。治则:解暑和胃,化湿止痛。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半夏、大腹皮、紫苏、白芷、陈皮、茯苓、白术、厚朴、生姜、大枣。
   
  1.3 寒邪犯胃型 主症:胃痛猝发,痛无休止,得温则减,遇寒加重,多有受凉或饮食生冷病史,或伴见呕吐清水,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喜食热水,口淡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治则:温中散寒,和胃止痛。方用良附丸合桂枝汤加减:高良姜、香附、桂枝、炒白芍、炙甘草、姜半夏、荜茇、生姜。
   
  1.4 胃热炽盛型 主症:胃脘疼痛,胀满,痛处灼热感,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有酸臭味或苦味,饮食喜冷恶热,大便干结,尿黄,舌质红,苔黄厚或黄腻,脉弦滑。治则:清热止痛,降逆通便。方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
   
  1.5 肝郁气滞型 主症:胃脘胀满,攻撑作痛,痛及两胁,情志不畅时更甚,或呕吐吞酸,饮食减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用四逆散合小半夏汤加减:醋柴胡、炒白芍、炒枳壳、生甘草、姜半夏、鲜生姜、元胡、炒川楝。

  2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33岁,胃脘部疼痛,其痛以胀痛为主,嗳气频频,舌红苔白,脉弦数,当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主。方用:川芎、青防风、桂枝、苏叶、苏梗、香椽、元胡、青皮、陈皮、旋覆花(包煎)、九香虫。二诊:腹痛消失,饮食后脘痛又作,进流质则舒,遂作消化不良论治,方用生枳实、生内金、薤白、半夏、陈皮、佛手、焦三仙、黄连、吴茱萸。三诊:服上方后其症顿减,宗方续服。
   
  例2,患者,男,35岁,平素喜嗜烟酒,四五日来胃脘部隐隐作痛,纳呆,时有欲吐,舌苔厚腻,脉滑。此乃湿热中阻,胃失和降,治宜燥湿化痰,和胃止痛。方用生苍术、制半夏、陈皮、云苓、薤白、乌药、旋覆花(包)、苏子、元胡、青皮、乌药、甘草,嘱食清淡,戒烟酒辛辣油腻之物。二诊:服上方后,胃脘部隐痛减轻,恶心欲吐好转白蔻、砂仁、柴胡、乌药、川厚朴、槟榔等。呕吐与嗳气,二症均由胃气上逆所致,嗳气频多因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治宜舒肝和胃降逆为主可选用川连、半夏等。

  (编辑毅 文)

  作者单位:222116江苏省赣榆县柘汪镇马站卫生院 

作者: 仲伟保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