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2期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1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是一种常染色体阴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现将我院误诊1例分析如下。次日患儿就诊于当地县医院,查血常规示:WBC4。复查血常规:PLT34×109/L,为进一步诊治收住院。...

点击显示 收起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是一种常染色体阴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现将我院误诊1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12岁,因反复鼻衄1年,加重40天入院。患儿1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鼻衄,出血量不多,肢体碰撞后有瘀斑,未在意。40天前,患者再次出现鼻出血,量多,经堵塞鼻孔及肌注止血药1h后出血停止。次日患儿就诊于当地县医院,查血常规示:WBC4.2×10 9 /L,Hb104g/L,PLT50×10 9 /L,经骨髓穿刺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缺铁性贫血。予“青霉素、强的松、氨肽素”等药物,未再出血。复查血常规:PLT34×10 9 /L,为进一步诊治收住院。入院查体:体温37.1℃,脉搏82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8/90mmHg,体重31.5kg。神志清,言语含糊,双下肢散在陈旧性瘀斑。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未及,四肢肌张力正常,指鼻试验阴性,步态平衡试验足跟对足尖不准,书写字体有逐渐缩小的趋势,闭目双手平举无震颤。病理征阴性。辅助检查:血常规:WBC3.5×10 9 /L,N69.4%,L26.8%,M3.8%,RBC3.86×10 12 /L,PLT42×10 9 /L。尿常规:OB(+++),BUN8.4mmol/L。血铜蓝蛋白20.1mg/L(正常250~630mg/L),其父293mg/L。腹部B超示:肝硬化,脾大,少量腹水。颅脑CT示:符合肝豆状核变性。请眼科会诊:角膜KF环阳性。诊断:肝豆状核变性。治疗:减少铜摄入,嘱少食含铜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巧克力、核桃、花生等带壳食品。促进体内铜的排泄,青霉胺70mg tid。减少体内铜的吸收,ZnSO 4 200mg tid。对症治疗,继续保肝治疗。
    
  2 讨论
    
  肝豆状核变性,铜在肝内合成铜蓝蛋白减少,血铜增高,再随血流沉积在全身,尤其是血供丰富的器官,如肝、脑、肾、及角膜等器官,并引起相应的表现。本患儿以出血为主要表现,在外院查血常规示:WBC4.2×10 9 /L,Hb104g/L,PLT50×10 9 /L。骨髓穿刺诊为:ITP。若查体不仔细,易误诊为ITP。但入我院后查血常规三系均减少,结合B超示:肝硬化,脾大,少量腹水。单纯用ITP不易解释。进一步查血铜蓝蛋白下降,颅脑CT示:符合肝豆状核变性。请眼科会诊:角膜KF环阳性。故诊断考虑为:肝豆状核变性。误诊原因:此病少见,临床医师考虑片面,查体不仔细,缺乏临床经验。

  (编辑川 夏)

  作者单位:265617山东省蓬莱市人民医院潮水医院内科

作者: 纪淑娟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