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5期

腺性膀胱炎18例诊疗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1899年由Stoerck首先描述,临床较少见。膀胱镜检查:病变位于膀胱颈部5例及侧壁10例,三角区2例,前壁1例。表现为3种类型:(1)乳头状增生型(12例),膀胱黏膜呈带蒂的乳头状增生,表面充血水肿,蒂大小不等。(2)片状增生型(4例),膀胱黏膜呈绒毛状或片状增生。...

点击显示 收起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1899年由Stoerck首先描述,临床较少见。我院1986年1月~2005年1月共诊治18例该病患者,为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现将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5~56岁,平均40.9岁。症状主要为尿急、尿频、尿痛8例,排尿困难6例;无痛性肉眼血尿4例。膀胱镜检查:病变位于膀胱颈部5例及侧壁10例,三角区2例,前壁1例。表现为3种类型:(1)乳头状增生型(12例),膀胱黏膜呈带蒂的乳头状增生,表面充血水肿,蒂大小不等。(2)片状增生型(4例),膀胱黏膜呈绒毛状或片状增生。(3)慢性炎症型(2例),膀胱黏膜呈局限性充血、粗糙、小的糜烂面和滤泡。3种类型均经取活体组织检查诊断为腺性膀胱炎。
   
  1.2 治疗方法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黏膜层剥离术10例,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经尿道电灼2例和经尿道电切1例,在局麻下用1%AgNO 3 膀胱灌洗1例。
    
  2 结果
    
  16例治疗后症状消失,无复发;2例病灶位于左侧壁的片状增生型膀胱炎,采用膀胱膜剥离术治疗复发3次,复发部位分别在膀胱颈部、右侧壁和前壁;表现为慢性炎症型(2例)和片状增生型(4例),分别采用电灼(2次)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愈。随访时间18~117个月,平均5.3年,无恶变。
    
  3 讨论
    
  3.1 病因 腺性膀胱炎病因尚有争论。目前一般认为是由膀胱感染、梗阻、结石及过敏体质等慢性刺激引起的一种黏膜增生性病变。正常膀胱内并无腺组织,Edward(1972)对腺性膀胱炎的发病提出两种假说:(1)正常尿路上皮的间变;(2)内胚层组织的胚胎残留。在此基础上如膀胱上皮受慢性刺激使基底细胞呈灶性增生形成细胞巢,并向固有层生长称为Brunn细胞巢,巢的中心部分细胞退化而形成囊腔称为囊性膀胱炎,目前对于本病尚无统一命名。Parker(1970)报道32例囊性膀胱炎及8例腺性膀胱炎,其中38例(95%)存在感染、梗阻和结石等。Vlatkovic等(1977)报道157例儿童腺性膀胱炎,其中127例(81%)尿培养有细菌生长。但Wiener等[1] 报道100例尸检肉眼正常膀胱,其中发现Brunn巢及囊性膀胱炎分别为89%及60%,却未见炎症表现。本组12例存在感染,2例有梗阻,1例伴结石。
   
  3.2 诊断 本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膀胱刺激症状及无痛性肉眼血尿,且无特异性。腹部B超检查可了解病变的部位及范围,但亦无特异性征象。肖亚军等 [2] 用双氧水膀胱声学造影B超检查对30例膀胱肿瘤及11例腺性膀胱炎进行观察,认为腺性膀胱炎病变无明显出血、坏死,表面较光滑。双氧水造影后无微小氧气泡附着,表面回声反射无明显增强现象,这些可与膀胱肿瘤鉴别。本病确诊必须依靠膀胱镜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病变好发部位常依次为膀胱的三角区、颈部及输尿管开口周围。李希华等 [3] 认为,观察肿瘤末端是否透亮及有无血管进入可初步与膀胱乳头状癌鉴别,本病末端一般透亮,无血管进入乳头。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诊断方法对于乳头状增生型有一定意义,而对片状增生型和慢性炎症型意义不大。本组18例均通过膀胱镜活体组织检查确诊。
   
  3.3 治疗 对于腺性膀胱炎主要是根据病因及类型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包括:(1)消除膀胱的慢性感染、梗阻及结石等慢性刺激因素。(2)处理膀胱内局部病变。笔者认为,片状增生型和乳头状增生型病变范围>2cm者一般以膀胱黏膜层剥离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为宜;乳头状增生型病变范围<2cm者酌情行经尿道电切或电灼术;慢性炎症型则宜行经尿道电灼术或以1%AgNO 3 行膀胱内灌注治疗。

  3.4 预后 有人认为腺性膀胱炎是癌前期病变,Slmon等(1962)研究38例膀胱癌全切标本,发现有非典型增生、囊性膀胱炎及Brunn巢占89%;Eisenberg等(1962)对128例膀胱肿瘤的171个肿瘤活检标本观察发现53例乳头状肿瘤及31例浸润性肿瘤中黏膜增生性改变者分别占22%及30%,并认为其与肿瘤的关系有3种可能:(1)黏膜增生性改变先于肿瘤存在;(2)两者同时发生;(3)肿瘤发生于黏膜增生性改变之前。KittredZe(1964)和Salm(1967)分别报道1例与膀胱黏液性腺癌和膀胱鳞癌同时并存者,认为对本病应严密随诊,定期行膀胱镜作多点活检。也有人认为腺性膀胱炎是良性病变。Wiener等 [1] 观察100例肉眼正常尸检膀胱标本,93%有上皮巢、囊结构和鳞状上皮化生改变,认为此改变不能以癌前病变理论解释。于惠元等 [4] 报道17例腺性膀胱炎,平均随访5.5年未见癌变。本组18例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平均随访5.3年无癌变。因此笔者认为,本病经治疗后虽可复发,但癌变可能性小,只要定期行膀胱镜活体组织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预后是良好的。
     
  参考文献
    
  1 Wiener DP,Koss LG,Sablay B,et al.The prevalance and significance of Brunn's nest cystitis cystica and squamous metaplasia in normal blad-der.J Urol,1979,122:317.
   
  2 肖亚军,鲁功成.双氧水膀胱声学造影的研究.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0,11:221.
   
  3 李希华,邵国兴,王中琨,等.腺性膀胱炎.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87,8c:2906.
   
  4 于惠元,吴国荃,高居志,等.腺性膀胱炎.中华外科杂志,1983,21:87. 

  (编辑尚 轩)

  作者单位:100038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泌尿外科

作者: 吴宗山 2005-9-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