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20期

清热祛痹散治疗40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清热祛痹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服用清热祛痹散前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晨僵、休息痛、双手平均握力、压痛关节数、压痛指数、肿胀关节数、肿胀指数、C反应蛋白(CRP)均取得了明显改善。结论清热祛痹散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制......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清热祛痹散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比较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服用清热祛痹散前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晨僵、休息痛、双手平均握力、压痛关节数、压痛指数、肿胀关节数、肿胀指数、C反应蛋白(CRP)均取得了明显改善。结论  清热祛痹散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制剂

  【关键词】  清热祛痹散;类风湿关节炎
   
  Qing Re Qu Bi San treat rheumatoid arthritis of the clinic effect and nursing care

  HUANG Yong-kai,Guo Chun,Lv Xin-liang,et al.

  General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Corpse,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Hohhot 01003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qing re qv bi san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Methods  To find the difference of patients symptom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 at the begin and at the end of treatment.Results  The number of painful joint,number of swelled joint,duration time of morning stiffness and grip strength,CRP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Conclusion  Qing re qv bi san can treat the rheumatoid arthritis effectively.

  【Key words】  qing re qv bi san;rheumatoid arthritis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可反复发作,导致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本病患者的发病率在我国为0.1%~2%[1],无明显区域及种族差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发病高峰为40~60岁,成人中多发于中年女性[2]。目前现代医学以慢作用药及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本病,疗效较好,但都有胃肠、骨髓或肝、肾的损害。为探索一种治疗本病的新的治疗方法,笔者近几年采用清热祛痹散治疗本病。现将临床观察总结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40例按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3]标准确诊为RA的住院及门诊患者,病情处于活动期:关节肿胀在3个以上,关节压痛在5个以上,晨僵超过1h,血沉(ESR)>28mm/h,休息痛具有中等以上者,关节功能Ⅱ~Ⅲ级,年龄18~65岁。参与的患者在用药时都表示愿意与医生合作。以下情况不纳入本试验组:(1)有明显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2)有药物过敏史;(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受试者3个月内未使用慢作用药。

  1.2  检查项目  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周时记录晨僵、双手平均握力、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休息痛。实验室检查:治疗前后ESR、C反应蛋白(CRP)、尿常规、血常规。

  1.3  服药方法  患者均服用清热祛痹散(主要成分:当归、茵陈蒿、苦参、人参、羌活、防风、升麻、知母、葛根、猪苓、泽泻、苍术、白术、黄芩、甘草、白芍、威灵仙)。由我院制剂室提供。

  1.4  疗效评价  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以下指标评价:晨僵、休息痛、双手平均握力、压痛关节数和指数、肿胀关节数和指数、ESR和CRP,先求各项指数的改善百分数[(治疗前值-治疗后值)/治疗后值×100%]和握力的改善百分数[(治疗前值-治疗后值)/治疗后值×100%],最大不超过100%。ESR与CRP的改善百分数为[(治疗前值-治疗后值)/治疗后值×100%],将每项百分数相加后求均值取得每位患者的总改善百分数。

  1.5  统计学方法  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

  2  结果

  患者的晨僵、休息痛、双手平均握力、压痛关节数、压痛指数、肿胀关节数、肿胀指数、CRP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取得了明显改善(P<0.05)。见表1表1  40例RA治疗前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  (略)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现代医学的诊断病名,中医学中没有这个病名,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与《灵枢》所描述的“周痹”和《金匮要略》中的“历节”病相似;因其病程长,难以治愈,后世医家称之为“顽痹”。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本病的病性是正虚邪实,正虚(肝、脾、肾虚)为本,邪实(痰、瘀)为标。基本病机是素体本虚、气血不足、肝肾亏损,风、寒、湿邪痹阻脉络,流注关节,痰瘀痹阻。若久痹不已,可内舍于脏腑,而致肝、脾、肾三脏受损,使脏腑气血阴阳随之而亏。病位在骨、关节、筋脉、肌肉。本病初起,外邪侵袭,多以邪实为主。病久邪留伤正,可出现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之候,并可因之造成气、血、津液运行无力。而风、寒、湿等邪气侵袭,又可直接造成气血津液运行无力,如此恶性循环,导致痰、瘀形成。痰瘀互结终致关节肿大、强直、畸形而残废。因此现代中医学认为正气亏虚、外感六淫、痰浊瘀血是痹病的三大致病因素。清热祛痹散中人参、白术、甘草、苍术、葛根、升麻健脾燥湿、补气升阳以扶正气亏虚;防风、羌活、苍术、茯苓、泽泻、黄芩以祛风利湿清热;当归、茵陈蒿、苦参以活血化瘀祛痰浊;方中的白芍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等作用,药理研究表明,白芍总苷有抗炎镇痛、抗应激和对异常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等作用,白芍总苷还有保肝、抗氧化等作用[4],临床研究表明,白芍总苷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可靠的优点。白芍中含有白芍总苷,所以本方治疗RA效果较为理想。本方在使用过程中无胃肠反应,肝、肾、骨髓的损害,安全性高,疗效可靠。对治疗RA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文敬,孙希志,曹导源,等.实用风湿病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35.

  2  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5-126.

  3  叶任高.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00.

  4  劳志英.白芍总甙和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新药与临床,1995,14:194-197.

  作者单位: 010031 内蒙古呼和浩特,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内蒙古总队医院中医科

  (编辑:李建伟)

作者: 黄永凯郭纯吕新亮杨素梅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