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23期

发泄治疗对精神疾病的康复效果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发泄治疗在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中的疗效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我院2003年2月~2005年5月精神科病房的87例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发泄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疗效比较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抑郁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12。结论结果说明躁狂症、抑郁症的疗效优于精神分裂症。...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发泄治疗在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中的疗效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我院2003年2月~2005年5月精神科病房的87例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发泄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疗效比较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抑郁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12.54,20.41,P<0.05);躁狂症与抑郁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1.16,P>0.05)。结论  结果说明躁狂症、抑郁症的疗效优于精神分裂症。另外在常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基础上辅以发泄治疗对改善精神症状、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社会功能方面是有效的。进行发泄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安全、躯体承受能力等多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发泄治疗;精神疾病;康复效果;分析
  
    康复治疗是许多疾病急性期后的一种必需的后续治疗手段。而精神疾病治疗又与其他躯体疾病不尽相同,它是通过工作疗法、娱乐疗法、行为矫正、心理治疗等一系列措施促使精神疾病尽可能的康复。发泄治疗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从2003年2月在我院正式应用于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后,对精神疾病的康复起到了促进作用。现就我院发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本组患者为2003年2月~2005年5月在我院精神科病房的住院患者,共87例。入组符合以下条件:(1)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和抑郁症的诊断标准。(2)无脑炎、癫痫等器质性精神病既往史和现病史,无严重躯体疾患。(3)病情相对稳定,愿意接受发泄治疗。

  1.2  一般资料  在符合条件的患者中按诊断随机抽取三组病例,精神分裂症32例,男21例,女11例,平均年龄(32.4±5.6)岁;躁狂症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31.3±4.8)岁;抑郁症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3.6±4.1)岁。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临床表现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1.3  临床表现  除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的基本症状外,87例患者中存在的焦虑不安、烦躁46例(52.9%),失眠、多梦16例(18.4%),倦怠14例(16.1%),易激动11例(12.6%),委屈、不满、易怒11例(12.6%),有癔症样表现4例(4.6%)。

  1.4  方法  各组患者在常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基础上辅以发泄治疗,整个过程由医护人员安排制定并帮助实施。

  1.4.1  治疗前  当发泄治疗师接到由住院医师填写的工娱治疗(选项为发泄治疗)申请单后,即与发泄治疗护士亲临病房阅读患者的病历,并与患者做一次深入细致的治疗前谈话,掌握病情,同时把发泄治疗的意义、方法、预期达到的目的、注意事项等告诉患者,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

  1.4.2  治疗中  接受发泄治疗的患者根据计划每天在发泄治疗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适应的方式进行发泄,如拳击、摔物品、吼叫等,持续时间为10~30min。同时建立发泄治疗记录,由发泄治疗护士认真填写,内容包括患者在治疗中表现,如发泄治疗时的态度、主动性、质量、每次治疗时间、与治疗护士的合作程度及原有精神症状的变化情况等,并做好治疗中患者的安全防护工作。

  1.4.3  治疗后  当疗程(17次)完成时,发泄治疗师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发泄治疗总结及疗效判定。

  1.5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17次后,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结合治疗后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判定。(1)痊愈:临床精神症状完全消失,自知力恢复;积极参加其他工娱治疗活动;能正常、主动地配合治疗并与人交往;心理适应程度好。(2)显效:临床精神症状消失,自知力大部分恢复;能很好地参加其他工娱治疗活动,能配合治疗并与人交往,主动性不强;心理适应程度良好。(3)有效:临床精神症状部分消失,自知力部分恢复;在督促下参加其他工娱治疗活动、配合治疗并与人交往;心理适应程度一般。(4)无效:临床精神症状未消失,自知力不正常;很少参加其他工娱治疗活动并与人交往,有假服药现象;心理适应程度差。

  1.6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疾病治疗后疗效比较,见表1。本文总显效率指痊愈率和显效率之和。三组疾病痊愈率、总显效率及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疗效比较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抑郁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12.54,20.41,P<0.05);躁狂症和抑郁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1.16,P>0.05)。

  表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略)

  3  讨论

  精神疾病的康复是指通过学习训练、环境支持等措施,尽可能使患者的社会性和职能性角色功能恢复到最大限度,或使其最大限度地使用其保留的能力[1]。对于精神疾病的康复国内学者进行了不少探讨,如音乐舞蹈[2]、综合康复治疗[3]等。本资料对87例3个不同病种的精神疾病经过一疗程的发泄治疗,进行疗效评定后结果显示发泄治疗在精神分裂症与躁狂症、抑郁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12.54,20.41,P<0.05);躁狂症和抑郁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1.16,P>0.05)。说明躁狂症、抑郁症的疗效优于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处于病理性体验之中对外界环境常常缺乏兴趣,发泄治疗对患者有一定的激发作用,但疗效不满意。躁狂症患者多为精力充沛,语言具有夸大色彩,情绪易波动,好像有用不完的力气,发泄治疗的目的是通过适当的出路,使患者把过盛的精力发挥出来;抑郁症患者常常以情绪低落、悲观厌世、自责自罪等行为为其特点,发泄治疗的目的是让患者的孤独、苦闷、抑郁情绪得到改善,增强其主动性。所以发泄治疗对躁狂症、抑郁症的疗效较明显。总之,在常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基础上辅以发泄治疗对改善精神症状、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社会功能方面是有效的。

  发泄治疗应用于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是精神疾病康复治疗中的一种新方法,是为患者营造一个模拟的环境,相对封闭但很安全,患者在其中可以尽情宣泄的治疗方法。对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极为重要,特别是情感性精神病,一方面可以弥补药物治疗和其他工娱治疗的不足,转移患者对病态的注意力,减轻病态体验,纠正病态行为,促进疾病康复;另一方面发泄治疗作为一种良性刺激,激活患者的主动性,改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适应程度和对外界环境的应对能力,促进患者的人际交流,增强患者对未来工作、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为重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发泄治疗的开展对精神疾病的康复无疑具有促进作用,但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如下问题:(1)保证患者的安全,治疗前后认真检查模拟器具,确保其完好。(2)严密注意病情变化,治疗前后均要与患者进行交谈,经常与主管医生保持联系,对患者的进步要及时肯定。(3)治疗后为患者提供糖水或饮料,预防患者虚脱。
发泄治疗用于精神科临床尚处于探索阶段,其应用尚待进一步论证。

  【参考文献】

  1  孙学礼.精神病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

  2  吴正英,赵福敏.音乐舞蹈对分裂症的影响.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3):206-207.

  3  张贵华.综合康复疗法对提高慢性患者社会功能的效果探讨.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0.

  作者单位: 617061 四川攀枝花,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

  (编辑:魏  冉)

作者: 刘霞全夏菲高玉娥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