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23期

借鉴量表法研制中医症状辨证量表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中医辨证不是以个别精确资料作为判断的根据,而是强调对病情资料的全面收集和综合分析,从各个方面体现“证”是机体的整体反应状态。借鉴量表的研究思路与技巧,根据中医辨证的特色和思维规律,研制出符合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实际的中医症状辨证量表,使辨证客观、量化,以辅助中医诊断,提高临床辨证的客观性和......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中医辨证不是以个别精确资料作为判断的根据,而是强调对病情资料的全面收集和综合分析,从各个方面体现“证”是机体的整体反应状态。借鉴量表的研究思路与技巧,根据中医辨证的特色和思维规律,研制出符合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实际的中医症状辨证量表,使辨证客观、量化,以辅助中医诊断,提高临床辨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并为中医证候规范、诊疗评价等研究提供科学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症状;证候;辨证;量表
   
    中医所说的“证”是一个开放复杂的大系统,中医的“辨证”属于认知科学、思维科学。对于辨证的研究,可以通过专家决策、有史知识、信息运算的整合,从定性到定量,从而综合集成为人工智能诊断系统。随着基于病人报告的临床结论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作为其主要测量工具的问卷和量表,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中医临床诊疗评价研究中,可借鉴问卷和量表的思路和方法,研制出体现中医特色的症状辨证量表,以提高辨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1  中医辨证原理与证素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与精华,也是中医学的优势。“证”是中医学对疾病中机体整体动态反应状态的病理本质概括。“辨证”是根据中医学理论,通过对证候(症状、体征等病理信息)进行分析,而确定其病位和病性等病理本质即证素,并作出证明诊断的思维认识过程[1]。

  “证素”,即辨证的基本要素。证素是通过对证候(症状)的辨识,而确定的病位和病性,是构成证名的基本要素。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组成证名,在这三个认识环节中,证素是辨证的核心和关键。通过四诊所获取的任何症状,都是为了辨别证素,任何复杂的证,都是由病位、病性等证素组合而成,因此准确判断证素,便抓住了疾病当前的病理本质,并可执简驭繁地把握灵活复杂、动态的证[2]。

  在遵循中医理论体系和辨证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古今文献、名老中医的辨证经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等资料,运用数据挖掘和信息处理等现代科学技术,可以综合研制出从证候辨别证素的辨证量表[3]。

  2  评定量表的方法与意义

  评定量表是用来量化观察中所得印象的一种测量工具。对观察结果以数量化方式进行评价和解释,称为评定,评定按标准化程序进行,其程序便是量表。20世纪以来,为了对心理卫生状况进行评估,研制了许多心理卫生评定量表。为顺应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提出了生存质量的理论。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因其对患者主观感受的重视,而被WHO认可并推崇为对临床资料的量化、客观化和标准化的方式,使得国际上对生存质量的研究方兴未艾[4]。

  由于评定量表是以自然观察为基础,是在自然情景、真实条件下获得,与实际情况较为接近,评定的内容比较全面而系统,有一定客观标准,较好地解决了评价的主观性过强问题。量表法对评定内容作出质与量的估计,将大量定性资料进行量化,用数字语言代替文字描述,使客观结果数量化,有助统计处理,因而具有可分析性。量表法要经过有代表性的标准样本的研究,其实施规则、记分方法和方式、分级标准、结果换算等有明确规定,因而具有程序标准化的特点。此外,量表法比较容易操作,无需特殊器材和条件,具有经济方便的优点。

  3  中医辨证可采用量表法

  中医辨证要解决其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引入量表法、引入生存质量概念,具有理论、技术和实践上的可行性。

  3.1  理论上的可行性  中医辨证与精神病学领域缺乏能肯定疾病诊断的实验室手段,而经常采用高年资医生的临床经验判断作为“金标准”的情况相似。辨证思维的基本原则是以症为据,从症辨证,症状是中医诊治中始终考察的对象和判断依据。然而,中医辨证所凭据的信息,主要是病人的痛苦与不适等主观感受和医生的体察、理解、认知,多数属于不够精确的模糊信息,不是依靠个别精确的实验资料作为判断的根据,很难用生化、免疫、血液等指标进行评价。所以中医辨证强调对病情资料的全面收集和综合分析,从各个方面体现机体整体的动态反应状态,用多个不够精细的模糊信息整合成总的病理状况。

  中医辨证与生存质量测定、心理卫生测评等有较大的相似性,并且适合于从整体上统一制定各种病理信息的诊断标准。生存质量有关内容的变化,是中医辨证考察的重要指标。如康奈尔医学指数(CMI),与中医辨证的思维原理、方法就比较接近,它反映的症状丰富,包括躯体症状、家族史和既往史、一般健康和习惯、精神症状等,有195个问题,涉及多个系统,突出了症状和功能在健康评价中的作用。

  使用量表测评的方法来研究、规范中医的辨证,为中医药临床研究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有利于东西方医学的相互交流与借鉴。

  3.2  技术上的可行性  量表法的评定方法比较容易运用于中医辨证,现有许多生存质量测评量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精神疾病的诊断量表,如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LI-74),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焦虑自评量表(SAS),神经精神病学临床评定表(SCAN),人格诊断问卷(PDQ),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等可供参考。

  了解这些量表编制的研究思路、方法、原则,对于中医症状辨证量表的制定很有帮助。量表的编制,对行为表现样本的标准化,建立条目池,取样,建立常模,进行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等,有一系列的标准化过程,积累了经验,这些可作为中医症状辨证量表制定时的借鉴。如心理症状自评量表(DCLK-90)[5],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这相当于中医辨证中的“证素”。得到因子分析后,便可用轮廓图分析方法,了解各因子的分布趋势和评定结果的特征,这相当于中医的证型是由证素组合而成,因而可建立证素组合规律的网络图。

  采用量表法研究中医辨证,已有实践的可行性。何翔玲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提高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6];刘凤斌等已做脾胃病辨证量表的研究[7];朱文锋等拟定了常见症状的计量辨证[8];赖世隆等提出了证候宏观诊断标准的基本框架[9];王哲等做了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的编制[10]等。

  4  中医辨证的特殊性要求

  从方法学角度看,以往的量表一般是单纯分析而非综合的,多用于心理健康状态、生存质量的测评,用于诊断性的量表范围有限。生存质量测评,只是在生存质量的高低、好坏、改善或降低这个维度上进行差别评价,这如同只是对健康—亚健康—疾病做粗略评判。中医辨证则是要准确地辨别属于何种具体证,辨证中公认的证素约有50余项,就是说要在50多个维度上进行辨别,因而症状辨证量表的制定更为困难,要求更为全面。

  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的思维原理和方式有很大差别,病和证的概念及认识角度均有不同。中医辨证是从整体上对病体的邪正状况、病变本质作出判别,因而比较适宜采用量表的方法进行研究,而西医制定疾病诊断标准的方法不太符合中医辨证的原理。西医对精神疾患的诊断量表,仍然是从“病”的角度进行设计,特别重视对某个或某几个症状的精细刻画,对症状的搜集很不全面,这与中医学的整体辨证思维有很大的区别。

  辨证不仅是诊断,更是鉴别诊断,诊断可通过几条标准而明确,鉴别则较难罗列标准。中医制定的症状辨证量表,要能适用于全病域的辨证,而不是孤立的××证诊断标准,也不是各证诊断标准的简单汇总。这就必须全面收集症状,将每一症状对有关证素、常见证型的诊断意义进行计量刻画。中医症状辨证量表是完整的辨证体系,因此,不是经过预试后再确定划界分,而是事前就要设置统一的判别阈值,以便围绕阈值的要求而分配各症状对有关证素、常见证型的诊断贡献度,使其成为统一的“千症(证)一表”,用以“通诊百病”。这样研究出来的量表,才能被中医界接受,才能指导临床,方具实用价值。

  以往编制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等,为求统一的评分标准,为了一致性,对各种条目的意义是等量齐观,每种表现只归结为几个数码等级,测评结果是各项分数的相加值。其实,不同症状的性质、诊断意义并不完全相等,中医学认为各种症状的复杂表现对各证素或常见证型的关系,有特征症、主症、一般症、或见症、否定症等之分,辨证时1个症状往往对多项证素都有临床意义。不仅每个症状对证素、证型的诊断意义不相同,并且各症状组合后的总体临床价值也不相等。所以,最为关键的,不是任何症状都是根据其轻重而计0、1、2、3分,更不是简单相加所得的总分就是某证,那样并不是“辨证”[1]。

  5  中医症状辨证量表研制框架

  根据证候而辨别证素,所制定的诊断量表,称为中医症状辨证量表。即对症状与证素、常见证型之间的关系,以数量化方式进行评价和解释,辨证按标准化的方法和定量参数进行,此参数即中医症状辨证量表。

  制定中医症状辨证量表,要符合中医学理论和辨证思维规律、原理,以临床准确辨证为目标;在设计上要具有特色,不照搬西医诊“病”的研究思路,要研究契合辨证的智能化信息处理方法及技巧;必须是从症辨证,证候要全面、规范和准确;要体现整体辨证、综合评判、多维辨证,实现辨证的量化;要具有广适应、多用途的特点,能用于全病域病变的辨证,并可作为治疗干预后疗效评判的依据。

  中医症状辨证量表制定的主要工作包括:症状项目(约800个)的编制,主要采用推理法(据量表适用范围和理论依据而推论出能测评此范围病变的症状)和实证法(据量表中各证素、常见证型的可见症状而编写项目);症状的规范(症名的确定与诠释,给出可操作性的定义);症状轻重程度的分级量化(有、无,轻、中、重);证素项目的确定(约50项)及规范(明确规定每一证素的内涵与外延,明确各证素的特征证候);辨证量化特色性设计技巧的研究,症状对证素、常见证型(约1500个)的定量刻画;证素的判别方法(基础阈值、诊断阈值、阈值升降等)与证素的组合原则;量表的操作规则与使用方法;对量表的信度、效度等进行严格的测量分析和定量参数等的修改。

  【参考文献】

  1  朱文锋,晏峻峰. 证素辨证新体系的内容及科学意义. 医学与哲学,2005,26(1):69.

  2  朱文锋.论中医证素辨证新体系. 科学研究月刊,2004,3:24.

  3  朱文锋.制定全病域中医辨证量表的设计思路.辽宁中医杂志,2005,32(6):1.

  4  方积乾,万崇华.生存质量研究概况与测定量表.现代康复,2000,8(4):1123.

  5  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上海精神医学,1984,2(2):68.

  6  何翔玲.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提高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新中医,1995,27(1):29.

  7  刘凤斌,郝元涛.用于电脑专家诊断系统的脾胃病辨证量表的评价.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2,23(5):1.

  8  朱文锋,何清湖.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23-346.

  9  赖世隆,杨小波,温泽堆,等.证候宏观诊断标准基本框架的探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6):17.

  10  王哲,胡随瑜,蔡太生,等.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的编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1):10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编号:2003CB517101)

  作者单位: 410007 湖南长沙,湖南中医学院 

  (编辑:乔  晓)

作者: 朱文锋黄碧群朱镇华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