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期

葛根素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葛根素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葛根素400mg加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10天。B组(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葛根素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葛根素400mg加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10天;B组(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及血液黏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中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葛根素是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有效药物之一。

  【关键词】  葛根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临床观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慢性肺心病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冬春季节和气候骤然变化时,易出现急性发作。慢性肺心病多因反复急性发作而导致肺功能损害加剧,病情逐渐加重,多数预后不良,病死率高。本文旨在探讨葛根素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3年10月~2004年12月住院病人,均符合1997年修订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病情分级和疗效判断亦参照199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所订标准。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即治疗组,B组即对照组。A组男22例,女8例,年龄62~78岁(平均69.5岁),病程15~33年,轻型18例,重型12例。B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63~76岁(平均68.8岁),病程16~34岁,轻型20例,重型1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分级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液250ml,加用葛根素400mg,静滴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2)B组采用常规治疗即吸氧,控制感染,解痉平喘、祛痰、止咳、纠正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强心利尿等治疗。

  1.3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后心肺功能改善,转化为Ⅰ级;好转:心肺功能改善1级以上而未达到Ⅰ级;无效:心肺功能无改善或病情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  (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B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1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均有明显的低氧、高二氧化碳血症。治疗后两组氧分压(PaO2)均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下降,均P<0.05,且A组较B组变化明显(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黏度变化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黏度变化  (略)
  
  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1;△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由表2可见:治疗后两组全血液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均较前显著降低(A组P<0.01,B组P<0.05)。

  2.3  两组疗效  治疗组30例中显效24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中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为常见,约占80%~90%[1]。导致肺心病急性发作的诱因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肺心病由于长期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痉挛,导致肺动脉高压。慢性缺氧产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阻力随之增高,使肺动脉压进一步升高。慢性缺氧还可以使平滑肌细胞对钙离子通透性增加,使肌肉兴奋-收缩耦联反应加强,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形成肺动脉高压。缺氧、感染使血小板活化,导致血栓形成,肺微循环障碍,更加强肺心病的病理变化[2]。尤其是急性加重期,血小板体积增大,寿命缩短,黏附聚集增加,释放的颗粒内容物如TXA2、ADP、β-血小板球蛋白等增多,反过来又促进血小板聚集,导致微血栓的广泛形成,肺动脉高压与肺内小血栓形成互为因果,加剧肺心病的发生和发展[3]。因此,纠正缺氧,降低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控制感染,降低肺动脉压对治疗至关重要。

  葛根素为豆科属植物根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异黄酮化合物(8-B-D-葡萄吡喃糖-4,7-二羟基异黄酮)。它具有抑制KCl引起的血管收缩作用[4],促进侧支循环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液黏度作用[5],同时它具有扩张兔肺心病模型肺动脉,升高混合静脉血氧分压,降低混合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作用[6]。罗氏和王氏使用葛根素治疗肺心病亦取得了良好的疗效[7,8]。

  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液黏度增高、低氧和高二氧化碳血症。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黏度明显降低,氧分压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P<0.05)。提示用葛根素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时降低血液黏度疗效较好,明显优于常规治疗,且该药价廉,药源广泛,是治疗慢性肺心病的有效药物之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当然,在使用葛根素过程中,也应注意其不良反应。据文献报道,本品所致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以药物热、皮疹、过敏性哮喘、全身性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等表现为主;还可引起肝肾功能损害、溶血性贫血,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严密观察。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91.

  2  唐学义,郑素歌,孙培宗.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其与缺氧关系的研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7):400.

  3  郭磊.川芎嗪治疗慢阻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50例.现代诊断与治疗,2001,12(增刊):47.

  4  刘强,詹丽芬,李智,等.葛根素对大鼠豚鼠大动脉肺动脉血管平滑肌的作用.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2,31(6):401-403.

  5  刘启功,王林,陆再英,等.葛根素抗心肌缺血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8,14(5):292-295.

  6  叶江枫,林志强,赵中苏,等.葛根素对兔肺心病模型肺动脉高压的影响.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5):292-295.

  7  罗文静,蒲蓉.葛根素配伍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并发心衰60例临床观察.陕西医学杂志,2002,31(12):1112-1113.

  8  王树楚,吴元,朱克文,等.葛根素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2):149.

  (编辑:唐  城)

  作者单位: 330003 江西南昌,南昌市第二医院呼吸内科

 

作者: 干丽萍,李公舜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