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2期

消化性溃疡病与中医治疗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消化性溃疡病是临床常见病,其机理错综复杂,愈合难而易于复发。过去临床所采用的中和胃酸法已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医生通过了解它的发病机理及不能根除的原因,进一步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予以正确治疗。近几年,中医药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病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运用中医药或将中西药进行很好的结合,对治......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消化性溃疡病是临床常见病,其机理错综复杂,愈合难而易于复发。过去临床所采用的中和胃酸法已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医生通过了解它的发病机理及不能根除的原因,进一步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予以正确治疗。近几年,中医药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病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运用中医药或将中西药进行很好的结合,对治疗及根除消化性溃疡病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病;中医治疗;中西药结合治疗
 
    消化性溃疡病(PU)是临床常见病。多少年来,临床运用中和胃酸法来解除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和腐蚀,使胃蛋白酶失去活性来修复溃疡面,但其作用时间短而易于复发,所以有必要对其易于复发的机理做深入的研究。

  1  机理

  消化性溃疡病本身属于穿透黏膜肌层或其以下的坏死性病变;一般愈合过程十分复杂,包括坏死物的清除、基底部肉芽组织的生长、瘢痕组织及血管的生长。从实验中发现,所谓愈合溃疡,实际上包括再生黏膜厚度减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腺体扩张且排列紊乱,黏膜下血管网减少,微血管结构紊乱等明显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异常[1],正是这些异常才使溃疡复发。这是1991年Tarn Ansk等从病理学角度发现的。于是才又有了进一步的发现,就是PU的发生主要是黏膜的胃酸,胃蛋白酶及Hp感染和保护因子之间失衡所致[2]。大量研究资料显示除再生黏膜组织结构异常外,溃疡面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营养障碍,黏膜屏障及免疫功能下降均可影响其愈合质量[3]。那么愈合溃疡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1)抗溃疡促愈合的分子调节因子(EGF)对溃疡病愈合起重要作用,药物中的硫糖铝在一定的pH值内能诱导和激活分子调节因子。(2)选择具有保护胃黏膜及抗感染作用的药物,通过该药物及其类似物的治疗能改善溃疡面的状况,减少复发。如药物中的胃疡灵、氢氧化铝等。(3)运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及功能方面的药物,可防止胃黏膜发生严重损伤,经研究发现中药健脾益气、理气止痛、活血化瘀药物能明显提高该方面的表达。(4)提高免疫功能对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免疫功能参与了消化液分泌和黏膜自体平衡的调节[4]。(5)在美国召开的第十一届世界胃溃疡病学大会上明确指出,PU的药物治疗当前应着眼于消灭Hp和防止复发;大量试验显示Hp阳性溃疡病与Hp感染有极为密切关系[5]。

  2  治疗进展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展,近年来合成的H2受体拮抗药,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在抑制胃酸中占有主要地位,它们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方面有一定优势。另外,胃动力剂如胃复安、吗丁啉、恒邦等能通过增加胃窦部的收缩频度、深度及调整胃窦部和十二指肠部的运动性,从而加快胃排空来缩短溃疡壁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接触时间,减少胆汁反流及胃泌素的分泌。生胃酮类药物能使溃疡面加速愈合[6]。近20年来,前列腺素及其衍生物的发现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它具有强大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

  在治疗溃疡病中,对根除幽门螺杆菌(Hp)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随着大量调查资料表明,约20%胃溃疡患者胃内有Hp定植,所以一些学者提出了“无Hp,无溃疡”观点。在奥地利,104例患者分别采用雷尼替丁+氨苄西林或甲硝唑进行观察,其Hp根除率在89%,1年后复发率为8%。由此可提示根除Hp可治愈PU,并防止复发。基于这一观点,近年来研制出胃疡灵、舒可捷、瑞贝克、胃舒康冲剂[7]等药物用于临床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胃疡灵的主要成分是枸橼酸铋铵,其在胃酸作用下与溃疡面或炎症部位的蛋白质形成覆盖性食铋保护膜,较牢固地黏附于糜烂面上,抵制胃酸与胃蛋白酶的侵蚀,并刺激胃黏膜分泌胃黏液,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的释放,加速黏膜上皮修复,清除与之相关的Hp。

  瑞贝克是新型胃内滞留性缓释剂,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抗生素胃内滞留药物,为专杀Hp的新品种。一般与胃疡灵等药物合用,疗效最佳。

  舒可捷为新一代胃黏膜保护剂,其在胃酸环境中解离后生成的活性成分带负电荷,与溃疡面带正电荷的变性蛋白质电性吸引,形成保护屏障,其亲合力大于正常黏膜6~7倍。它可阻止H+弥散,灭活胃蛋白酶,抑制胃酸,促进溃疡的愈合[8]。

  3  中医药状况

  3.1  改善黏膜血流 

  活血化瘀类中药能增加黏膜组织的循环灌注,促进黏膜能量代谢,保证黏膜上皮及溃疡底部和边缘腺体迅速再生及保持黏膜微循环环境的酸碱平衡,从而提高黏膜愈合速度。中药选用较多的有蜇虫、三七、生大黄、刺猬皮等[9,10]。

  3.2  抗Hp感染 

  近年来许多学者在对200种不同性味作用的中药实验中,发现38种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Hp作用。其中以黄芩、大黄、黄柏、地丁、土茯苓、乌梅、三七、山楂等药物的作用最大[11]。

  3.3  增加黏膜屏障 

  健脾益气类方药可通过提高PU患者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减少H+的回渗而加强PU的修复和防止复发。疏肝理气和胃之品能抑制胃酸,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从而减少对黏膜的损害,行气活血药有改善溃疡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从而增加黏膜屏障的功能[12,13]。

  3.4  针灸疗法 

 不能忽视的是针灸疗法通过其对局部腧穴的刺激,达到调节气血阴阳的平衡,抑制胃酸分泌,提高pH值,使pH的生存环境破坏而达到抗溃疡的作用。

  3.5  其他 

  整体看来,抗溃疡中西医各有长处,若能有机地将它们的优势互补,即灵活的采用健脾益气、理气化瘀、清热解毒之品,同时又采用较好的抗pH西药,那么在治疗溃疡病方面应可显示很好的前景。对于较深的溃疡,许多欧美国家的医学专家提出运用维持疗法[14],就是攻击因子抑制剂与防御因子增加剂相结合,跟踪采用H受体拮抗剂和“麦滋林-S”并用病例发现,其治愈率可高达90%[15]。

  【参考文献】

  1  张澍田.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某些新进展.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7(1):35.

  2  盛洪畸.小儿消化性溃疡病38例临床分析.职业与健康,2003,19(3):133-134.

  3  朱琼祥.高血压病伴消化性溃疡病132例.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8,(2):137.

  4  元凤丽.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消化性溃疡3年随访分析.职业与健康,2002,18(9):132-133.

 5  郑华君.残胃胆汁返流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11):1353-1355.

  6  周殿光.螺旋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新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2):157-159.

 7  杨协清.胃舒康冲剂治疗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36例疗效观察.江苏中医,2001,22(11):23.

  8  姒健敏.中国人消化性溃疡病流行状况及其治疗依从性.中华内科杂志,2000,39(3):153-154.

  9  胡一莉.消化性溃疡病从瘀论治:螺旋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11):1353-1355.

  10  周福生.中医药抗溃疡复发的机理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8(4):25.

  11  何建成.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病复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辽宁中医,2000,10(27):485-486.

  12  樊稚莉.近10年脾虚证与免疫系统关系研究进展.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4):25.

  13  张振军.自拟“胃愈散”治疗消化性溃疡75例.中外名医杂志,2002,4(10):66-67.

  14  张忠.半夏泻心肠及其拆方对应激性溃疡大鼠胃泌素的影响.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10):1223-1225.

  15  邹广文.经方治疗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体会.职业与健康,2003,19(1):110.

  作者单位: 300201 天津,天津市河西区中医医院

  (编辑:唐城)

 

作者: 李宏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