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2期

冯氏坐姿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冯氏坐姿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冯氏坐姿旋转复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骨盆牵引治疗。结论冯氏坐姿旋转复位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单纯骨盆牵引治疗,对恢复腰椎生理功能有积极的作用。【关键词】冯氏坐姿旋转复位法。...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冯氏坐姿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8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冯氏坐姿旋转复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骨盆牵引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82.9%(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冯氏坐姿旋转复位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单纯骨盆牵引治疗,对恢复腰椎生理功能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冯氏坐姿旋转复位法;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是引起下腰痛及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笔者采用冯氏坐姿旋转复位法治疗46例,并与同期采用单纯骨盆牵引治疗35例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1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冯氏坐姿旋转复位法治疗组(简称治疗组)46例,单纯骨盆牵引组(简称对照组)35例。治疗组中,男22例,女24例;平均(49±9)岁;平均病程(7±5)年;病情程度:重度12例,中度26例,轻度8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平均(48±9)岁;平均病程(7±6)年;病情程度:重度7例,中度23例,轻度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3  病例纳入标准 

  主要症状及体征为腰痛反复发作,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步态异常,行走时姿态拘谨,脊柱侧凹,病变椎间棘突旁压痛,腰活动受限,感觉减退,反射改变;患椎棘突压痛,直腿抬高试验<60°,健肢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X线、CT或MRI检查符合诊断等。

  1.4  病例排除标准 

  中央型突出者,突出物已明显钙化或腰椎管狭窄者,有骨折、脱位、结核肿瘤、精神病患者;未按规定牵引,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冯氏坐姿旋转复位法(以棘突向左偏歪为例)患者坐位,两下肢自然分开,脚面和小腿、小腿和大腿要自然相互成近90°角。一助手面对患者站立,两腿夹住患者右侧大腿,双手压住患者右侧大腿根部,维持患者正坐姿态。术者坐于患者正后面,先用双拇指或单拇指触诊法查清偏歪棘突,然后术者将左上肢自患者左腋下绕出,将手掌压于患者颈后,用手挟持患者右肩部,同时嘱患者双脚踏地,臀部正坐不准移位。在术者用右手拇指扣住偏向左侧的棘突,左手按拉患者颈部,使患者身体前屈的同时,继续向左侧旋转,并用右手大拇指顺势向相反方向顶偏歪的棘突,当听到“啪”的一声响,检查偏歪棘突得以纠正即为旋转成功。
对照组:采用单纯骨盆牵引,牵引重量为病人体重的1/4,每次0.5h,每天2次。两组病人均卧床休息1个月(除起床大小便外),并辅以腰背肌功能锻炼。

  1.6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拟定。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生活、工作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无复发;显效:腰部疼痛几乎消失,仅劳累或天气变化时有轻度疼痛,功能恢复,不影响日常工作,或病情由重度转为轻度;有效:症状体征有减轻或改善,但病情不稳定,停药后有复发,对重体力劳动有影响;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甚或加重。

  1.7  治疗结果 

  见表1。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表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例(略)

  2  讨论

  引起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3]:一是因为退变之椎间盘内压力升高,刺激周围椎神经,进而引起腰痛及肌肉紧张;二是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直接刺激压迫神经根,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三是由于腰椎小关节紊乱,使其周围软组织张力增高,腰神经受累,引起腰部及下肢牵涉痛。腰椎间盘突出后,一方面导致椎间不稳定及椎管狭窄,产生椎间及椎孔结构紊乱。另一方面,突出物的局限性刺激,产生无菌性炎症,炎症产物刺激周围韧带、关节囊、肌肉等,引起脊柱生理曲度的代偿性改变,形成恶性循环。手法治疗能起到通经活络、行气止痛、解除肌肉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的作用。同时,可以调整椎间结构及小关节位置,矫正腰椎曲度改变及侧弯,使双侧软组织平衡,从而消除或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进而促使炎症消除和水肿吸收。缓解腰肌痉挛,使椎体椎间隙增大,椎间盘产生负压,对突出的髓核组织起到还纳作用,并可使椎间孔增大,进而改善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研究发现,手法可以改变椎间孔的形态和大小,松解神经根周围的粘连,有人通过手法在腰椎侧弯旋转过程中可以使旋转至对侧的椎间孔扩大、变形[4]。手法还可以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相对位置,马达[5]等在尸体实验中测得脊柱侧弯旋转动作时,椎间盘的后外缘一侧压力减低,这就给髓核的还纳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再加上大幅度旋转活动时,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发生紧张扭转和牵位,可使一部分外层纤维环完整、髓核尚未退化的突出髓核还纳或部分还纳,而当脊柱恢复到手法前的体位时,还纳或部分还纳的髓核可再次被挤出,根据髓核本身的运动性和不可压缩性,这种正负压力多次反复的变化,可以使突出的髓核变位或变形,从而使受压的神经根减张。

  冯氏坐姿旋转复位法可使偏歪的棘突、旋转的椎体、侧弯的脊柱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上,后纵韧带和破裂的纤维环紧张而产生内推力,也可使椎间隙增宽,为突出的髓核还纳提供必要空间,可纠正椎间小关节紊乱及滑膜嵌顿。还可调节腰椎后半脱位、脊柱侧弯,松解关节囊及肌肉痉挛,改变突出物、周围组织和神经根的关系,减轻局部组织损伤、充血、水肿,缓解疼痛,有利于椎管结构[4,5]及腰椎活动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210-214.

  3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213.

  4  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64-68.

  5  马达,蒋位庄.脊柱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实验研究.中国骨伤,1994,7(5):9.

  作者单位: 510140 广东广州,广州市荔湾区骨伤科医院

  (编辑:丁薇)

 

作者: 老元飞,卓士雄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