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3期

伤寒合并恙虫病1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恙虫病在我国现已少见,伤寒合并恙虫病更是极为罕见,笔者曾在南海边防遇过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21岁,战士,因寒战、高热、左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7天,曾在卫生队按急性淋巴结炎治疗无效,于1978年3月11日急诊入院。左侧颈部、耳后、颌下、腋下、腹股沟淋巴结均明显肿大、压痛。肥达反应:“O”抗原第2......

点击显示 收起

  恙虫病在我国现已少见,伤寒合并恙虫病更是极为罕见,笔者曾在南海边防遇过1例,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21岁,战士,因寒战、高热、左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7天,曾在卫生队按急性淋巴结炎治疗无效,于1978年3月11日急诊入院。既往无类似病史,近2年来未做预防接种。病前1个月以来一直在野外参加雷达训练。查体:体温39.7℃,脉搏84次/min,血压100/70mmHg。神志清楚,表情淡漠,重听。皮肤无皮疹出血点,无溃疡焦痂;左侧颈部、耳后、颌下、腋下、腹股沟淋巴结均明显肿大、压痛。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肋下未触及,脾肿大(左肋缘下触及),腓肠肌无压痛,未引出病理神经反射。实验室检查:115g/L,白细胞总数6.8×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68%,淋巴细胞31%,嗜酸性粒细胞1%,血小板130×109/L,疟原虫阴性。大小便、肝功能检查正常。住院中血象逐日下降至:白细胞总数1.95×109/L,中性粒细胞42%,淋巴细胞48%,异型淋巴细胞10%,嗜酸性细胞直接计数0。肥达反应:“O”抗原第2周末1∶160阳性,第3周1∶320阳性;“H”抗原两次1∶160阳性。外裴氏反应第2、第3周2次OXk 1∶160阳性。大便两次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
   
  入院后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治疗6天无效,持续高热,弛张热型,后投用氨苄青霉素,3天体温渐降至正常,用药6天外裴氏反应恢复正常,淋巴结肿痛消失,10天血象、肥达反应恢复正常。共用药2周,痊愈出院。

  2  讨论

  伤寒与恙虫病在我国南方常可见到散发病例,但两病并发尚未见到。本例具有持续寒战、高热、脾肿大、肥达反应阳性和大便培养出伤寒杆菌,毫无疑问可诊断为伤寒。同样患者持续高烧伴头痛,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压痛,脾肿大,外裴氏反应OXk 2次阳性,恙虫病的诊断也是符合的。王季年主编的《传染病学》209页中指出特异性焦痂见于大多数患者(占67.1%~98%),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相当常见,这说明任何一种临床症状不是每个病例都可见到的,因此本例诊断伤寒合并恙虫病可以成立。

  本例的治疗,(在上世纪70年代)入院即投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无效,而改用氨苄青霉素3天见效,用药2周得以痊愈。氨苄青霉素对伤寒杆菌是敏感药物之一,对立克次体是否有效未见报道,但本例投用氨苄青霉素6天,外裴反应OXk恢复正常,淋巴结肿痛迅速消失,这表明是有一定疗效的,其作用机制有待探讨。

  (编辑:杜文燕)

  作者单位: 418000 湖南怀化,解放军第535医院

作者: 肖春明,张慧芳,唐云志,刘际虎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