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5期

山豆根、北豆根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山豆根、北豆根为常用中药,分别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和祛风止痛、清热解毒的不同功效。山豆根始载于《开宝本草》,《本草纲目》列入草部蔓草部蔓草类。据本草书籍记载,山豆根不止一种,《证类本草》附有宜洲与果洲之山豆根,图截然不同。《本草纲目拾遗》中所载蝙蝠葛与今之东北、内蒙古、山西、浙江、江苏所产防己科......

点击显示 收起

  山豆根、北豆根为常用中药,分别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和祛风止痛、清热解毒的不同功效。山豆根始载于《开宝本草》,《本草纲目》列入草部蔓草部蔓草类。据本草书籍记载,山豆根不止一种,《证类本草》附有宜洲与果洲之山豆根,图截然不同。《本草纲目拾遗》中所载蝙蝠葛与今之东北、内蒙古、山西、浙江、江苏所产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DC)相符,因北方各省区习用此植物根茎,故称北豆根。

  1  概述

  鉴于二者功效、用量不尽相同,《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分别将两者做了收载,又因山豆根、北豆根的品种、来源很复杂,各地用药习惯不同。湖北、河南、江苏等地除使用山豆根外,还使用豆科木蓝属植物华东木蓝(Indigofera fertunei Craib)、苏木蓝(Indigofera carlesii Craib)等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根及根茎做山豆根入药;湖南、湖北、新疆等地以豆科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inn)的根作为山豆根入药,药材称苦甘草或西豆根。

  2  鉴别

  以上4种在药材性状上较相似,为了防止山豆根、北豆根的用药混淆,现将4种药材鉴别如下。

  2.1  山豆根(广豆根)  来源: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产地:广西、广东、江西、贵州。形状: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根呈圆柱形,有分枝。大小:长短不一,直径0.7~1.5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突起的横向皮孔。质地:质硬,难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气味:有豆腥气,味极苦。显微特征:近木栓层1~2列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断续形成含晶细胞环。使用情况:南方各省区及全国大部分地区。

  2.2  木蓝根(山豆根)  来源:豆科木蓝属植物华东木蓝及同属植物的干燥根茎及根。产地: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形状:根茎呈不规则块状,根呈圆柱形,有分枝。大小:长约30cm,直径0.3~1.5cm。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有不规则纵纹及横长皮孔,栓皮易剥落。质地:质坚实,难折断。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略显纤维性。气味:气微,味苦。显微特征:木栓层全部或部分由石细胞组成。使用情况:湖北、河南、江苏、陕西等地区。

  2.3  苦甘草(西豆根)  来源:豆科植物苦豆子的干燥根及根茎。产地:新疆、甘肃、内蒙古。形状:根茎呈圆柱形,根多分枝。大小: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红棕色或黄棕色,具深纵纹,栓皮易脱落。质地:质脆,易折断。断面:皮肤较薄,木部黄色显纤维性。气味:有腥气,味极苦。显微特征:栓内层及韧皮部有方晶及纤维束。使用情况:湖南、湖北、新疆、甘肃等地区。

  2.4  北豆根(苦豆根)  来源: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产地:东北、内蒙古、陕西、山西。形状:根茎呈细长圆柱形,根细而弯曲。大小:长80cm,直径0.3~0.8cm。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有突起的根痕及纵纹,外皮易成片状。质地:质韧,不易折断。断面: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白色的髓。气味:气微,味苦。显微特征:皮层细胞含草酸钙针晶及单个石细胞,石细胞呈分枝或多角形。使用情况:北方各省区及全国部分地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9,80.

  2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药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50-54.

  3  毛文山.中药真伪鉴别.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73,77.

  作者单位: 1 418000 湖南怀化,怀化市中医院药剂科

        2 湖南怀化,怀化市龙源药业品质部

  (编辑:巨岩琳)

作者: 李芬 李维红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