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5期

α—糜蛋白酶体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腹膜炎25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结核病是人类疾病史中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最为常见。究其原因,结核菌耐药菌株的出现以及人们对结核病的重视不够,不能坚持抗结核治疗的十字方针都是重要因素。由于胸(腹)膜炎发病率的上升,使代偿性肺气肿、肺心病及肠梗阻、不孕症发病增多,......

点击显示 收起

  结核病是人类疾病史中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最为常见。人类与之斗争了数千年,但至今该病仍在全球流行,且发病率近年有明显上升趋势,并成为传染病中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究其原因,结核菌耐药菌株的出现以及人们对结核病的重视不够,不能坚持抗结核治疗的十字方针都是重要因素。由于胸(腹)膜炎发病率的上升,使代偿性肺气肿、肺心病及肠梗阻、不孕症发病增多,由此可见结核病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在短期内有效控制结核性胸(腹)膜炎的渗出减少粘连,降低胸(腹)膜炎的并发症,我科人员查找了大量资料,做了大量体内外实验,总结出α—糜蛋白酶体腔内注射同时联合雷米封及地塞米松是一种低廉、安全、显效、适于推广的老药新用的创新疗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人来源为门诊及住院患者,诊断标准按本科教材《内科学》第五版为准。此项目是于2001年12月开始临床实践。首先查找有关α—糜蛋白酶的药物手册,了解其作用,对已确诊胸(腹)膜炎诊断的病例,给予体外胸(腹)水内注入α—糜蛋白酶与不注入药物的试管对比,放置12~24h后观察两试管内蛋白网形成的多少,对比结果可见两试管形成较显著差别;注入α—糜蛋白酶的试管内无蛋白网形成或仅有少量形成,与之对照管内则形成较多蛋白膜。然后选择明确诊断的病例25例,并设对照组25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 (略)

  1.2  给药方法及时间  治疗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全身抗结核治疗,三联用药即雷米封、利福平、吡嗪酰胺。结核中毒症状重、胸腔积液、腹水多的病例加用强的松片口服。治疗组确定胸穿部位后放出胸腔积液、腹水,然后胸(腹腔)内注射雷米封300mg,地塞米松10mg,α—糜蛋白酶20mg。对照组胸腔内注入雷米封300mg,地塞米松10mg,两组患者均给药3日后复查胸透或胸片(胸穿及注药每周2次)。

  1.3  治疗结果

  1.3.1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结核中毒症状及体征消失,胸片或胸透胸腔积液消失;好转:症状体征缓解,胸片或胸透积水明显减少;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胸腔积液无改善。

  1.3.2  治疗组对照组效果分析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  (略)

  治疗组25例经7~10天治疗,20例只胸穿注药1次,3日后胸透胸腔积液消失;其余5例经第2次胸腔内注药,再次复查胸腔积液消失,经跟踪观察21例无胸膜肥厚及粘连。对照组25例胸穿最少为2次,疗效明显长于治疗组,且其中15例出现胸膜肥厚。

  2  讨论

  结核性胸(腹)膜炎是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结核菌直接或间接侵及胸(腹)膜后引起的变态反应,炎性反应使胸腹膜通透性增高,较多的蛋白质渗入胸膜腔,使胸液渗透压增高,导致胸腔积液,α—糜蛋白酶的作用是迅速分解变性蛋白质。可用于创伤或手术后创口愈合,抗感染及防止局部水肿作用。胸穿排液后注入α—糜蛋白酶可使胸腔内积液中的蛋白质分解,从而避免出现胸膜肥厚及粘连,使壁层胸膜保持正常通透性,从而使增高的渗透压保持正常。同时注入雷米封及地塞米松则与α—糜蛋白酶有协同作用。α—糜蛋白酶价格低廉,患者易于接受,且操作简便,无明显毒副作用,是结核性胸(腹)膜炎缩短疗程、减少穿刺次数、减轻病人痛苦的最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单位: 164000 黑龙江北安,北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李建伟)

作者: 张春梅 潘洪梅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