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6期

尸体肾移植36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我院自1997年4月以来,共做尸体肾移植36例36次,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36例次移植,均为尸体供肾,供者年龄在23~48岁之间。2受者原发病种类慢性肾小球肾炎31例,肾盂肾炎2例,糖尿病性肾病2例,神经性膀胱致肾衰1例。4移植前准备(1)血液透析:血透次数26~250次,平均92次,(2)输血:术前半年内平均输血1000ml,......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自1997年4月以来,共做尸体肾移植36例36次,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6例次移植,均为尸体供肾,供者年龄在23~48岁之间。受者男25例,女11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5岁,平均40岁。

  1.2  受者原发病种类  慢性肾小球肾炎31例,肾盂肾炎2例,糖尿病性肾病2例,神经性膀胱致肾衰1例。

  1.3  组织配型  (1)ABO血型:均为ABO同型相配,其中O型9例,A型11例,B型10例,AB型6例。(2)淋巴细胞毒性试验:均在8%以下。

  1.4  移植前准备  (1)血液透析:血透次数26~250次,平均92次,(2)输血:术前半年内平均输血1000ml,术中常规输血400ml。

  1.5  免疫抑制剂  采用硫唑嘌呤(Aza)或骁悉(MMF)、强地松(Pred)、环孢霉素A(CsA)“三联用药方案”,血药浓度监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CsA在三联免疫疗法中的理想治疗窗浓度范围:术后第1个月全血CsA浓度350~450ng/ml,第2个月250~350ng/ml,第3个月250~300ng/ml,第4个月后150~250ng/ml。

  1.6  尸体肾摘取术  采取快速整块取肾方法。取肾手术时间平均为6min10s(3min50s~9min),供者热缺血时间平均为8min5s(5min10s~10min11s),总缺血时间平均为6h5min(5~8.5h);供肾灌注与保存采用高渗枸橼酸盐腺嘌呤液(HC-A)。

  1.7  肾移植术  移植肾均植于右髂窝。根据供肾血管情况采用肾动脉与髂内动脉端端吻合32例,肾动脉与髂外动脉端侧吻合4例,肾静脉均与髂外静脉端侧吻合。右肾静脉短于2cm时,均利用腔静脉延长至3.5~4cm。

  1.8  尿路重建方式  采用切开膀胱顶前壁肌层2~3cm,但不切开黏膜。于切开膀胱肌层切口低位处,将膀胱黏膜剪开小口,将输尿管全层与膀胱黏膜直接吻合,然后再将输尿管包埋与膀胱肌层内2.0cm抗反流;输尿管内不放支架管。膀胱内留置导尿管3天拔除。

  2  结果

  2.1  开放血流见尿时间  35例在3min内(1~3min)内,另一例术后54天见尿。

  2.2  人(肾)存活情况  超排1例;加速排斥1例,应用ATG治疗,未见好转,自动出院;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术后54天见尿,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余33例移植肾功能恢复顺利,术后3天恢复或接近正常。本组36例中,人(肾)存活超过1年以上的患者34例。

  2.3  术后并发症  无一例有感染、尿瘘、肝衰竭、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本组患者36例,人(肾)存活超过1年以上的患者34例,33例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顺利,所需时间短,无电解质紊乱,感染、尿瘘等并发症发生。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1)术前血透充分,间断输血,使血红蛋白在60g/L以上;(2)供肾总缺血时间短,有利肾功能恢复;(3)自术日始菌必治2.0g iv,连用4天,之后改用氟嗪酸0.2g tid,连用7天,有效地防止细菌感染;自术后7天开始服用无环鸟苷连用7天,以防病毒感染;(4)按循环补液表在术后多尿期间补液,严格掌握出入量,保障电解质平衡;(5)输尿管与膀胱抗反流吻合且不放支架管有效防止尿路感染的发生;(6)采用术日即服CsA,对防止排斥反应起一定的作用;(7)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监测CsA窗浓度,指导CsA合理用量,防止了CsA的肝、肾毒性;(8)加强对肾移植患者随访工作,合理应用免疫抑制药物,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并发症,对肾移植患者的长期存活有积极意义。

  作者单位: 262200 山东诸城,诸城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编辑:陆  淼)

作者: 李焕军管心平王金清张磊刘永清王彬王刚刚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