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6期

胆囊部分切除术临床应用体会(附47例报告)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我院自1996年1月~2006年2月共施行部分胆囊切除术共47例,现报告如下。慢性胆囊炎17例,胆囊十二指肠瘘1例,Mirizz综合征6例,合并肝硬化8例。2手术方法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下施行手术。进腹后,自胆囊底部切开,取净结石,将胆囊底部、体部及颈部之前壁切除,仅留下紧贴肝脏之后壁。...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自1996年1月~2006年2月共施行部分胆囊切除术共47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7例,男15例,女32例;年龄26~78岁,平均52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20余年,平均5~8年。慢性胆囊炎17例,胆囊十二指肠瘘1例,Mirizz综合征6例,合并肝硬化8例。术前12例有不同程度的黄疸,25例腹痛时伴有畏寒、发热及全身不适。

  1.2  手术方法  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下施行手术。进腹后,自胆囊底部切开,取净结石,将胆囊底部、体部及颈部之前壁切除,仅留下紧贴肝脏之后壁;胆囊切除范围以胆囊对拢缝合为原则,用电刀搔刮后再用石炭酸、酒精毁损剩余黏膜;残存胆囊管处理视Calot三角组织粘连程度分别采用一针缝扎及胆囊管置管引流等方式处理。

  1.3  结果  本组病例均痊愈,4例切口脂肪液化并感染,经换药后治愈;术后并发胆瘘2例,其中1例为残存胆囊管、空肠Roux-en-Y术后,腹腔内感染2例,手术时间为(60±10)min,住院时间9~30天,平均15天。

  2  讨论

  2.1  胆囊部分切除术的适应证

  2.1.1  Calot三角区解剖不清,胆囊严重萎缩,胆囊床与肝脏紧密粘连者  由于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致使胆囊炎发作,Calot三角区域组织水肿,脆性增高;长期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囊颈部组织纤维化改变,瘢痕形成,正常的解剖结构发生变化,组织层次不清,同时与周围组织(肝、肝总管等)紧密粘连;胆囊严重萎缩,失去原有生理功能(贮存、浓缩、释放胆汁),呈结节状、瓷瓶样并伴有肝门瘢痕。由于上述几种情况,使我们在手术中不能用传统的顺逆切除法切除胆囊,强行分离易造成周围组织损伤或出血[1]。本组有25例因上述原因而手术中途改行部分切除术,无一例失败。

  2.1.2  Mirzzi综合征需手术治疗者  MD系指胆囊管或胆囊颈结石嵌顿引起胆总管狭窄,临床上出现胆管炎、梗阻性黄疸和肝功能损害为特征。因其多数有萎缩并与Calot三角纤维粘连,局部解剖关系不清,故应避免损伤胆道,而采用部分切除胆囊。MDⅠ型常用保留胆囊颈的胆囊切除术;MDⅡ型保留足够的胆囊瓣的胆囊切除术,瘘口用胆囊瓣关闭,并常规放置“T”管,MDⅢ型与Ⅳ型者宜用Roux-en-Y胆道空肠吻合术[2]。本组有6例属此种类型,其中1例加做Roux-en-Y胆肠吻合术,效果满意。

  2.1.3  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者[3]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因肝功能受损,凝血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致使组织水肿;早期肝脏肿大,位置深在;后期肝脏萎缩,胆囊随肝脏上移,以上诸多因素均给手术带来困难,术中出血、渗出多,时间延长,可加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本组8例患者均采用胆囊部分切除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从而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治愈率。

  2.1.4  病情危重或全身情况较差不能长时间耐受手术的患者  可行单纯切开取石性胆囊造瘘。本组有1例患者,胆囊炎合并脑血栓、心脏病、慢性肾炎等多种疾病则行胆囊部分切除术,手术仅用时1h左右,手术顺利,预后良好。

  2.2  操作中的几点体会

  2.2.1  正确处理胆囊管  Calot三角由于长期反复的炎性反应,组织纤维粘连,解剖层次不清,所以胆囊管的处理极为棘手,若按常规方法强行分离,极易造成损伤及出血,且费时较多,从而影响患者预后。本组首例行胆囊部分切除的患者,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病程长达20余年,胆囊严重萎缩、呈瓷瓶样,Calot三角层次不清,致密粘连,先按传统顺逆结合法强行分离造成肝脏部分撕裂损伤,出血约200ml,费时达4h,最后权衡利弊,果断决策,施行胆囊部分切除,仅用时30min,术后此患者愈合良好,且随访1年无不良反应。通过临床实践,胆囊管的处理,我们体会有以下4种方法,(1)双层关闭法:部分切除胆囊至颈部,横行切断胆囊颈部。用电刀搔刮破坏囊内黏膜,7号丝线间断全层缝合,4号丝线浆肌层间断加强,使剩余之胆囊前后壁粘连融合,达到满意关闭胆囊管。本组有29例均采用此法,术后无1例胆瘘及其他并发症;(2)一针缝扎法:切除胆囊前壁后,切开Hartmann袋,取出结石,胆道探子明确胆囊管走行以及与胆总管的解剖关系。Calot三角粘连不十分严重时,解剖层次尚清楚者,用7号丝线行内荷包或紧贴绕过胆囊颈后壁缝合,再用4号丝线间断全层加强;(3)置管引流法:由于Calot三角致密粘连且纤维融合,无法用上述两种方法处理胆囊管者,则直接置入引流管,本组4例采用此法,术后2~3周经引流管胆道造影通畅后拔管,无不良反应。(4)胆囊空肠Roux-en-Y吻合,对于合并有胆总管下段因炎症等引发的狭窄,则行胆囊空肠Roux-en-Y吻合,本组有1例,采用胆道空肠吻合术,术后无并发症,痊愈出院。

  2.2.2  妥善处理残留的胆囊后壁  在胆囊部分切除中,处理好胆囊后壁尤其重要,有学者认为[4]:(1)由于无法处理胆囊动脉易致胆囊床广泛渗血,若后壁黏膜不能完全破坏会导致术后持续分泌黏液;(2)胆囊床组织中存在毛细胆管,术后会形成胆漏;(3)该区腹膜化减轻腹腔粘连。根据上述几点理论依据,结合本组病例的临床实践,我们认为在处理胆囊后壁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残存胆囊后壁必须用电刀搔刮或石炭酸、酒精等彻底破坏,充分止血。(2)在切除前壁时采用边钳夹、边缝扎止血的方式,以减少术中出血;(3)胆囊壁切除范围以拉拢缝合为原则。

  2.3  常规行腹腔冲洗,安置引流是此法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  其目的是充分引流胆囊后壁残存黏膜的分泌物及坏死液化脱落组织,以防术后胆漏的发生,本组病例均置腹腔引流。

  实践证明,胆囊部分切除术是一个创伤小,耗时少,且简单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在胆道外科手术中推广应用,尤其是病程较长体弱多病,合并症较多的患者。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胆道外科临床与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96-497,478-488.

  2  陈臻,施邵华.Mirizz综合征21例.中国现代普通外进展,2002,5(2):125-126.

  3  牛力春,刘亚光.胆石病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体会.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0,13(1):55.

  4  姚凯,房淑彬.胆囊不全切除56例应用体会.腹部外科杂志,1998,11(6):261.

  作者单位: 563000 贵州遵义,遵义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编辑:田  雨)

作者: 吴宁勇梅光应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