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6期

胆管癌的诊治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近5年我院在接诊黄疸患者中,收治过13例胆管癌患者(后均在省级医院经ERCP确诊),现结合2例典型病例,将基层医院胆管癌诊治的经过叙述如下。首诊主诉:黄疸伴皮肤瘙痒、恶心、呕吐6例,反酸、上腹饱胀2例,右上腹疼痛、进行性消瘦2例,深茶色尿、陶土色大便3例。2典型病例例1,患者,女,64岁,2003年7月10日以“反酸、......

点击显示 收起

  近5年我院在接诊黄疸患者中,收治过13例胆管癌患者(后均在省级医院经ERCP确诊),现结合2例典型病例,将基层医院胆管癌诊治的经过叙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3例,其中男7例,年龄56~65岁,女6例,年龄54~68岁;首诊主诉:黄疸伴皮肤瘙痒、恶心、呕吐6例,反酸、上腹饱胀2例,右上腹疼痛、进行性消瘦2例,深茶色尿、陶土色大便3例;确诊时间(从首次就诊算起)最长18天,最短5天。

  2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64岁,2003年7月10日以“反酸、上腹饱胀2个月、剑突下隐痛5天”入院,患者2个月来间断性反酸,食后上腹胀满疼痛,进行性消瘦,住院后第3天,行胃镜检查:急性胃黏膜糜烂(胃体、胃窦),胆汁反流(中度),Hp(-);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26u/L、碱性磷酸酶(ALP)158u/L、总胆红素(STB)17.1μmol/L。给予丽珠得乐、吗丁啉及输液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住院后第8天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浓茶色尿,大便呈灰白色、OB(-)。复查肝功:STB 145μmol/L、直接胆红素(CB)102μmol/L、ALT 200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54u/L、ALP 850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812u/L。B超提示:肝内回声增粗增强、结构尚清、肝内胆管扩张、胆囊显著扩大(9.0cm×4.5cm)、胆总管下段直径0.4cm,诊断胆总管占位病变。会诊后考虑阻塞性黄疸,给予茵栀黄、维生素K、门冬氨酸钾镁等治疗5天,黄疸继续加深,消瘦明显,转省级医院,第二天行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胆管癌(胆总管上段),病到晚期未做活检及刷片,行内镜下鼻—胆引流术(ENBD),当时引出胆汁约10ml,15天后黄疸明显消退出院,6个月后因引流管不慎拔除,黄疸加重死亡。
   
  例2,患者,女,66岁,因“黄疸、皮肤瘙痒1个月,右上腹胀痛、呕吐5天”于2005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消瘦,皮肤、黏膜、巩膜中度黄染,肝脾肋下未触及,莫菲征(+),剑突下压痛;住院1周来,在保肝、退黄、利胆的同时行胃镜检查:胃底、胃体上段大弯及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肿物(性质待定),糜烂性胃炎,Hp(+++);取活检送省级医院,回报:慢性胃炎;HBsAg(-)、AST 354.3u/L、ALT 322u/L、γ-GT 912u/L、ALP 1220u/L、STB 224μmol/L、CB 156μmol/L、丙肝抗体(+);B超:肝最大斜径15.2cm,回声增粗增强,胆总管上段内径1.3cm,中上段管内透声好,下受肠气干扰显示欠清,内弥漫性回声,胆囊不规则形态4.7cm×2.8cm,内无胆汁,疑及胆总管占位(肿瘤)?行CT检查并请外科医生会诊,建议剖腹探查,因患者黄疸深、消瘦、衰竭,患者家属难以接受,要求转院,到省级医院后第2天ERCP提示肝总管癌,刷片示:查见少数中—重度核异质细胞。遂置聚乙烯塑料支架,3天后黄疸明显减轻,8天后出院时,STB 54.2μmol/L、ALT 80u/L、AST 160u/L、ALP 340u/L、γ-GT 142u/L。给予康莱特及能量合剂治疗,至今尚健在。

  3  讨论

  在诊治肝病时,常会遇到诸多黄疸患者,鉴别三种黄疸实属首要。如有重度黄疸伴皮肤瘙痒、浓茶色尿、大便灰白甚至呈陶土色,加上血中CB、ALP、γ-GT明显升高,可初步诊断阻塞性黄疸。如年龄在50岁以上,出现无痛性黄疸,进行性消瘦、消化道症状突出,胆道、胰腺、壶腹肿瘤可疑;当然,部分患者症状未必典型。收治的13例患者中以黄疸、消瘦、消化道症状为多,实验室检查往往支持诊断;B超、CT不一定能发现早期病灶,但对鉴别肝内或肝外胆汁淤积实属必要;手术剖腹探查患者难以接受,亦不能解决晚期肿瘤患者的根本问题;ERCP是除手术与病理检查以外诊断胆道肿瘤的“金标准”[1]。肝外胆管癌系指肝外胆管及其汇合部、肝总管及胆总管的癌肿,其发病率近年有增高趋势,占尸检所有肿瘤的2%,40~60岁发病率占70%,男性多于女性。并有以下特点:(1)梗阻性黄疸常为首发症状(97%),并进行性加深。(2)上腹钝痛或不适感亦为常见症状(50%),不容忽视。(3)皮肤瘙痒多发生于黄疸之后,但有15%的患者瘙痒见于黄疸之前。(4)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肝脏肿大见于50%以上患者。(5)胆囊肿大因癌灶部位不同而异,肝总管癌并胆囊颈结石可见胆囊萎缩,胆总管中、下段癌65%有胆囊肿大。(6)肝脏酶(ALP、γ-GT)、血清胆红素(CB升高为主)的增高往往支持诊断。胆管肿瘤良性罕见,一经发现,已到晚期,手术根治性切除难度极大,放疗、化疗等效果亦令人失望,随着介入技术和内镜的发展,内镜下安置支架引流术,能减黄、减压,防止肝衰竭的发生,改善临床症状,近期疗效良好,且有较高的成功率[2]。

  总之,中老年患者(多数曾经患有胆石症)一旦出现无痛性梗阻性黄疸,有时仅感上腹隐痛应立即给予B超、CT等无创性检查,再根据肝内外胆管有无扩张,胆囊有无肿大,判断梗阻部位;若同时显示胆管壁不规则增厚、肿物突出等应高度怀疑胆道肿瘤。ERCP是确诊本病的“金标准”之一,亦是治疗该病的内科学手段,由于基层医院目前尚难普及,应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是诊治该病的基本流程。

  【参考文献】

  1  徐采朴.肝外胆道肿瘤.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18(7):400-401.

  2  李兆申,汪鹏.胆胰肿瘤介入治疗现状及展望.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12):1063-1066.

  作者单位: 748100 甘肃陇西,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乔  晓)

 

作者: 李广明温华玲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