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7期

高龄肝外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肝外胆管癌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从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和治疗结果等方面对近10年来17例行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癌(肝门部及中下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肿瘤转移为最常见不能切除的原因(5/8,62。手术切除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龄肝外胆管癌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  从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和治疗结果等方面对近10年来17例行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癌(肝门部及中下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肿瘤转移为最常见不能切除的原因(5/8,62.5%),局部浸润占37.5%(3/8)。手术切除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手术死亡病例。其中15例(88.2%)获得随访,存活2年以上的有4例(23.5%)。结论  年龄并不是影响能否手术切除的因素;局部切除是治疗高龄肝外胆管癌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胆管肿瘤;外科手术;高龄 

    肝外胆管(肝门部及中下段)癌病变复杂,手术治疗操作难度大,手术技巧要求高,高龄患者由于主要器官系统的功能减退甚至不全,其处理更为复杂,术后恢复期延长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虽然近年手术切除率有了很大提高,但远期治疗效果不佳。对于高龄肝外胆管癌患者需采取完整切除病变还是姑息治疗目前尚有争议。我院自1995年12月~2005年12月共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癌17例,并分组对照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5年12月~2005年12月,我院共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癌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46~87岁,70岁以上者11例,占64.7%。其中肝门部胆管癌10例(58.8%),中下段胆管癌13例(41.2%)。病人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梗阻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56~834mmol/L。病理诊断:胆管腺癌16例(94.1%),类癌1例(5.9%),其中诊断为高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9例,低分化腺癌2例,乳头状腺癌1例。

  1.2  手术方式  行切除手术9例,总切除率为52.9%。切除手术有胰头十二指肠切除(Whipple术),单纯局部切除术。两组根治性切除、姑息切除、胆道引流术分别为大于70岁组2、3、6例,小于70岁组2、2、3例;两者切除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不能切除的原因有:肿瘤肝内转移5例,局部多脏器浸润3例,无因高龄放弃切除术者。肿瘤转移为最常见不能切除的原因(5/8,62.5%),局部浸润仅占37.5%(3/8),姑息手术有胆肠Roux-en-Y或襻式吻合内引流术,U管或T管外引流或两者联用。

  2  结果

  术后2周黄疸均明显减轻,其中胆红素下降2/3以上或接近正常。伴有腹痛、发热者,术后腹痛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术后早期并发症有胆瘘1例,胆道感染3例,应激性溃疡出血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70岁以上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36.4%),70岁以下组发生并发症2例(3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15例获得随访,手术后生存期最短为3个月,最长为32个月随访中。

  3  讨论

  高龄患者因为患多种老年性疾病及主要脏器储备功能较差,手术治疗有很大风险性,加上胆管癌手术操作较为复杂,往往对高龄胆管癌患者的处理比较消极,仅行简单的引流减黄手术,治疗效果差。近年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提高以及手术技术、围手术期处理的进步,更多的患者选择了切除手术。有研究表明,即使是姑息切除手术,其治疗效果也比单纯内外引流术的治疗效果要好。基于以上认识,对于判定为能手术切除的病例,都应争取手术切除。

  年龄并不是影响能否手术切除的因素。比较70岁以上及70岁以下组的切除率,两者并无显著差异。本组病例中,没有1例因为高龄需行内外引流术。在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两组也无显著差异。肿瘤的转移是影响手术切除的主要因素。高龄患者肝实质有所萎缩,胆道高压使肝内胆管向肝门部突出更明显,使得肝门解剖更容易。这可能是高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易于局部切除而不用合并肝切除的原因。对于高龄胆管癌患者,严重的黄疸导致的肝功能不全以及主要脏器储备功能的减退甚至不全,局部切除往往成为首选。但即使是姑息切除,也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单位: 152500 黑龙江铁力,铁力市人民医院

  (编辑:萧  凝)

作者: 李国彬 耿绍东 孟晓媛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