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8期

氟哌啶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呕吐的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氟哌啶对静吸复合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静吸复合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100例,于患者苏醒拔管后静注氟哌啶5mg,观察是否出现术后恶心、呕吐。结果治疗组(氟哌啶组)无一例出现恶心、呕吐,而对照组(灭吐灵组)出现5例恶心、呕吐(P<0。结论氟哌啶能很好......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氟哌啶对静吸复合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择静吸复合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100例,于患者苏醒拔管后静注氟哌啶5mg,观察是否出现术后恶心、呕吐。同时选择14例患者肌注灭吐灵10mg,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氟哌啶组)无一例出现恶心、呕吐,而对照组(灭吐灵组)出现5例恶心、呕吐(P<0.01)。结论  氟哌啶能很好地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出现的恶心、呕吐。

  【关键词】  氟哌啶;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现代医学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康复快的特点,但术后频繁出现恶心、呕吐,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现将114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为2001年12月5日~2002年9月30日于我科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行腹腔镜囊切除术的患者,共114例,男43例,女71例,年龄19~80岁,平均(54±19)岁,手术时间最长为2h,最短为15min,平均为(45±17)min。

  1.2  麻醉方法与处理  114例患者均术前用阿托品0.5mg,均在咪唑安定2mg+芬太尼0.1mg+双异丙酚2mg/kg+维库溴胺1.5mg/kg,iv。快速诱导下行气管插管,机控呼吸,呼吸10次/min,潮气量10ml/kg,术中持续呼入安氟酸,芬太尼0.1mg,iv。有24例术中加用双异丙酚或维库溴胺,手术结束后,患者清醒,恢复自主呼吸、清理口腔、拔管,其中100例以静脉注入氟哌啶5mg作为治疗组。另选14例作为对照组,肌注灭吐灵10mg。

  1.3  统计学分析  观察数据用卡方检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患者的年龄、体重及手术时间与是否出现术后恶心、呕吐无统计学意义。(1)静脉注入氟哌啶组(治疗组)中,术后24h随访,无一例出现恶心、呕吐。(2)肌注灭吐灵组(对照组)中,术后24h随访,有5例出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而另9例未出现恶心、呕吐。
对照组与治疗组结果见表1,两组对照分析,经卡方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说明氟哌啶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灭吐灵。

  表1  两组对照结果  (略)

  3  讨论

  氟哌啶又名氟哌利多,是丁酰苯类药,有很强的安定和镇吐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滞边缘系统、下丘脑和黑质—纹状体系统等部位的多巴胺受体而发挥作用,氟哌啶的安定、镇吐效力强,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短,其安定作用为氟丙嗪的200倍,镇吐作用为氟丙嗪的700倍。静注后5~8min起效,半衰期为2~3h,最佳持续时间为3~6h,静注可使血压下降,主要副作用为锥体外系反应,对肝、肾功能无损害[1],是目前应用于临床麻醉的最广的强安定药。本治疗组共100例患者都是刚苏醒的患者,体内有残留的麻醉性药品,氟哌啶与这些残留药物的协同作用可延迟患者的苏醒,甚至影响呼吸,所以术后仔细观察患者是非常重要的,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手术室至患者完全苏醒。

  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机制:在中枢部位、胃动素对延髓化感受区的内源性刺激,外因手术操作(腹腔CO2气腹、冲洗、胆囊切除)、麻醉、各种应激等因素所致的胃体平滑肌不规则收缩、痉挛,胃内压升高而产生的。氟哌啶阻断了中枢多巴胺受体,从而阻断了中枢、呕吐中枢对以上刺激的反应,起到镇吐作用,有报道异丙酚有抗术后呕吐的作用[2],术中用微量可明显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静吸复合全麻下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用氟哌啶能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有条件的医院用异丙酚维持麻醉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39.

  2  杨庆国.异丙酚与恶心、呕吐.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2001,1:39-40.

  作者单位: 330800 江西高安,高安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编辑:宋  晓)

作者: 蔡小华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