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9期

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婴幼儿虚寒型泄泻65例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婴幼儿泄泻,是婴幼儿期(出生后至3周岁)发生的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疾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最多见于夏秋季节。现将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婴幼儿虚寒型泄泻65例的体会报告如下。3治疗方法敷脐散组成:丁香10g,吴茱萸15g,胡椒30粒研末与凡士林50g混合调匀。用法:先用纱布1~2层铺在脐部,起到隔......

点击显示 收起

    婴幼儿泄泻,是婴幼儿期(出生后至3周岁)发生的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疾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最多见于夏秋季节。现将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婴幼儿虚寒型泄泻65例的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5例患儿中年龄最大2周岁,最小4个月,6个月~1岁42例,1~2岁23例;病程3~5天。

    1.2  症状  大便稀薄,其色淡白,乳食不化,下利清谷,反复发作,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形寒肢冷,食后腹胀,睡中露睛,舌质淡或胖嫩、苔白,脉沉细弱无力。

    1.3  治疗方法  敷脐散组成:丁香10g,吴茱萸15g,胡椒30粒研末与凡士林50g混合调匀。用法:先用纱布1~2层铺在脐部,起到隔离作用,取上述调制剂,贴敷于纱布上的神阙穴部位,再用绷带绕脐1周系上,松紧适度,24h更换1次。功能:温中散寒,暖肝止痛,健脾助阳。主治:虚寒和脾肾阳虚所致的大便稀薄,色淡白,乳食不化,下利清谷,反复发作,面色萎黄或白,神疲乏力,食后胀满等症状。方解:敷脐散中丁香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以壮肾火;吴茱萸温中暖肝以壮脾土;胡椒温中散寒以散中焦之寒。三药研末调糊共达温中散寒、温肝止痛、健脾助阳之效。

    2  病案举例

    例1,患者,女,18个月。断乳已半年,近3日感寒后腹泻,每日10次之多,水样便,在村卫生室肌注庆大霉素,并服用土霉素片及婴儿散无效,来我院就诊。体检:体温36.5℃,脉搏100次/min,呼吸26次/min,囟稍凹陷,发稀而黄,肌肉松软无边,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口唇干燥,腹稍胀,肠鸣,舌淡胖嫩,边有齿印,苔白脉沉细。诊断:泄泻,脾肾阳虚型。治以敷脐散。敷脐1次后大便次数减至6次,仍是清稀水样便,第2次敷脐后大便减少至3次,第3次敷脐后大便恢复正常告愈。

    例2,患者,男,1岁。因其因身体欠佳,半母乳辅助其他喂养,发病3天。开始排蛋花样便,1日数10次。经口服药及肌注庆大霉素后,患儿腹泻不减并伴有呕吐,入院治疗。体检:体温37.5℃,脉搏100次/min,呼吸26次/min,患儿大便稀薄,色淡白,面色萎黄,食少纳呆,舌质淡,苔白脉弱无力。诊断:泄泻,脾虚型。用敷脐散2次后大便恢复正常而愈。

    3  讨论

    婴幼儿“脾常不足”是泄泻发病的内在因素。婴幼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所需要的水谷精微相对比成人多,脾胃负担较重,加之饮食不知自节,寒暖不知自调,既易为饮食所伤又易为六淫所侵,故易发生泄泻。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肾主元气,为先天之本;胃司受纳,大肠主传导,小肠主泌别。小儿若感寒致寒伤中焦,喂养不当脾胃虚弱,久病及肾致脏腑功能失调,则可发生泄泻,应用温中健脾补肾之药外敷脐部。因脐为神阙穴,具有培元固本,开窍复苏的作用。因此本法主治腹痛肠鸣,泄利脱肛,乃取其药物和穴位之双重作用。对中焦虚寒泻、脾虚、脾肾阳虚泻之大便稀薄、清冷如水样,并伴有脾肾虚弱的症状,可收到较好的疗效。但对湿热泻无效,不属本法适应证。在治疗过程应严密观察病情,问清大便次数、性状、颜色、气味、每次量的多少,测量体温,注意全身情况,防止重症及变证发生,以便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作者单位: 678300 云南龙陵,龙陵县中医院

  (编辑:魏  冉)

作者: 尹国佑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