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9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不孕症38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女性不孕症患者38例,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辅以西医疗法进行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不孕症,疗效显著。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女性不孕症患者38例,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辅以西医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治愈33例,占87%,无效5例,占13%。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不孕症,疗效显著。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

    不孕症为妇科疑难病证之一,其病因是多方面的,临床上以排卵障碍和输卵管因素占大多数,笔者针对此两大原因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8例均为门诊病例,原发性不孕22例,继发性不孕16例。其中不孕2~3年20例,4~5年12例,5年以上6例。

    1.2  病因分类  排卵障碍18例,排卵障碍合并输卵管因素16例,输卵管因素4例。其中无排卵14例,排卵不正常20例,输卵管通而不畅17例,输卵管阻塞3例。中医辨证:肾虚型16例,肝郁型8例,血瘀型12例,痰湿型2例。

    1.3  检查方法  (1)首先化验丈夫精液以排除男性不育;(2)妇科内诊检查以发现生殖器异常,如子宫发育不良、先天性无阴道、宫颈糜烂等;(3)B超探查,可发现内生殖器有无器质性病变,同时B超还可监测卵泡的发育、排卵征象等;(4)输卵管通液或造影检查输卵管通畅与否,造影还可确定阻塞的具体部位;(5)根据月经周期的天数和上次月经日期,用排卵检测试纸连续监测排卵情况以了解有无排卵及具体排卵时间(试纸用国家医药生物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出品的胶体金排卵检测试纸)。

    1.4  诊断标准  以本科教材《妇产科学》不孕症的定义作为标准,即凡女子婚后夫妇同居2年以上,有正常性生活,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未妊娠者称不孕症。婚后未避孕且从未妊娠者称原发不孕;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持续2年不孕者称继发不孕。

    1.5  治疗方法

    1.5.1  调经以恢复正常排卵功能  调经之法,首选中药,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分型。(1)肾虚型。肾为生殖之本,且藏生殖之精,肾虚则生殖之精不健,未能定期排卵,自不能摄精成孕,故调经种子,当重补肾。此类患者多有月经不调,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稀,伴头晕乏力,腰酸,性欲淡漠,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以偏肾阳虚多见,检测排卵时往往不排卵或排卵不正常。治疗以温肾补气益血,调理冲任,方选毓麟汤:党参15g,白术9g,茯苓12g,当归15g,川芎9g,白芍9g,熟地15g,菟丝子15g,杜仲12g,紫河车15g,香附9g,甘草6g,肉桂6g。临床实践证明温补肾阳药有促进排卵、提高受孕作用。(2)肝郁型。妇女以血为本,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而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恶抑郁,如肝气条达则血脉流畅,经至如期。不孕症妇女多心情抑郁、悲观,望子心切,思想压力大,易致肝气郁结而血脉不畅,月经异常,而妨碍受孕。此类患者临床多表现为:月经先后不定期,经来腹痛,行而不畅,量少色黯,经前、经期乳胀,烦躁易怒,舌苔薄白,脉弦或脉弦细。故当注意精神上的调养,以疏肝理气、养血调经为法,方选逍遥散加减:当归15g,柴胡10g,白芍18g,茯苓9g,枳壳9g,川芎10g,香附10g,白术9g,熟地12g,甘草6g。(3)血瘀型。女子以肝为先天,阴性凝结,易于怫郁,郁则气滞血亦滞,气滞血瘀、胞脉阻滞,两精不能结合,以致不孕。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紫黑有血块,或经行腹痛,平常少腹作痛,舌质紫黯或边有紫点,脉细弦。当行气活血,化瘀调经,方选少腹逐瘀汤:当归15g,川芎9g,元胡9g,小茴香8g,干姜6g,蒲黄8g,五灵脂10g,没药6g,肉桂6g,桃仁9g,甘草6g。(4)痰湿型。形体肥胖为本型特征,多有月经不调,以稀发者为多,甚或闭经,形体多毛,带下增多,舌质胖,苔白腻,脉滑,测排卵多不排卵或排卵不正常。当燥湿化痰,活血调,用启宫丸加减:苍术15g,香附15g,茯苓15g,半夏9g,陈皮9g,当归15g,黄芪12g,桃仁9g。

    1.5.2  辅以促排卵  临床上中药调经治疗后仍排卵功能不健者可在继续口服中药的基础上,加服克罗米酚,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每次50mg,每日1次,连服5天,至排卵期监测排卵情况,如仍效果不佳,可加至100mg,直至排卵功能正常,同时配合恒频磁共振仪(不孕不育治疗仪),每日2次,每次30min。

    1.5.3  疏通输卵管  对输卵管不通或通而不畅的患者,可于每次月经干净后第3天开始,隔日1次,行输卵管通液术,药用生理盐水20ml内加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10mg,用通液器注入宫腔。如输卵管造影发现伞端闭锁的则行伞端造口术。此类患者也配合不孕不育治疗仪治疗。

    1.5.4  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给予相应的治疗  如子宫后位可徒手复位,或嘱夫妇同房时抬高臀部,宫颈糜烂则外用药物或微波治疗,卵巢囊肿可行剔除术以恢复排卵功能。

    2  结果

    治疗效果以1年内受孕者为治愈。治愈33例,占87%,无效5例,占13%。

    3  病案举例

    例1,患者,女,28岁,农民,结婚4年未孕。患者17岁月经初潮,周期40~50天,经期2~3天,经量少,色淡红,经行腰酸乏力,食欲一般,婚前未经治疗,婚后因性欲淡漠,加之多年不孕,夫妻关系紧张,曾在私人诊所或药店自购药物服用(不详),未经正规检查治疗。查: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妇查:外阴(-),阴道(-),宫颈光滑,子宫平位,略小,活动可,双侧附件未触及明显异常。丈夫精液化验正常。B超示子宫略小(6.2cm×3.4cm×2.3cm),双附件声像图未见异常。行输卵管通液术示通畅。监测排卵提示排卵不正常。中医辨证:肾虚不孕。给予毓麟汤加味:党参15g,黄芪18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20g,川芎9g,白芍9g,熟地15g,香附10g,菟丝子12g,肉桂6g,紫河车15g,甘草6g,经后每日1剂,至排卵期改服四二五合剂1周,方药:熟地15g,当归20g,川芎9g,白芍10g,仙茅9g,仙灵脾9g,菟丝子12g,枸杞子9g,五味子6g,覆盆子10g,香附9g,甘草6g。后继续服用毓麟汤直至经期停药,共调理半年,月经恢复正常,性欲增强,心情舒畅,经测排卵示:排卵功能恢复,嘱平时节欲,于排卵期同房,2个月后怀孕,后在本院分娩一足月女婴。

    例2,患者,女,34岁,教师。因结婚8年未孕于2004年12月就诊,患者月经155~6   35~40天,经量中等,经行伴有小血块,腹胀痛,带下少,婚后1年药物流产1胎,因流产不全而行清宫术,术后即出现月经延后,经行有大血块、腹痛等,2年后因未再孕而多方求治,曾口服中西药(艾附暖宫丸、二益丹等)无效,来我院治疗。查:外阴(-),阴道(-),宫颈光滑,子宫后位,略大于正常,活动欠佳,右侧附件区可触及一鸭蛋大小包块,活动欠佳,左侧附件增厚。行彩超探查:右侧附件有一约5.5cm×5.0cm大小囊肿,左附件有一约3.6cm×3.0cm大小囊肿,提示卵巢巧克力囊肿。监测排卵提示不排卵。行输卵管通液术:不通畅。因患者病程长,年龄大,且多方求治无效,建议手术。经家属及患者同意后于2005年1月行双侧卵巢囊肿剔除术,术中见右侧输卵管伞端粘连,给予分离,左侧输卵管伞端为盲端无开口,行造口术,术后每月月经干净后通液1次,同时中药少腹逐瘀汤调理月经:小茴香8g,当归15g,桃仁10g,川芎15g,红花8g,元胡9g,香附10g,蒲黄8g,五灵脂8g,赤芍12g,肉桂6g,甘草6g,隔日1剂,于2005年6月怀孕。

    4  体会

    4.1  重视调经  月经不调为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根据“求子之道,首先调经”的指导思想,女性不孕症着重调经,临床发现月经正常的妇女检测排卵时多有正常排卵。

    4.2  输卵管不通  为不孕症最常见原因之一。对于已婚妇女临床当预防输卵管阻塞,如未曾生育的妇女行宫外孕、卵巢囊肿剔除术后或流产后均应嘱患者在术后、流产后第一次行经后及时行输卵管通液术,即使暂不想生育也应及早预防因手术感染而导致输卵管粘连或阻塞,为以后怀孕准备好条件。因为输卵管一旦阻塞,其治疗是很困难的。我院曾行此类手术10余例,全部病例均正常怀孕。本组病例中无效病例均为输卵管阻塞所致,对于有问题的输卵管在服中药的基础上,积极行输卵管通液术使粘连组织松解,炎症吸收,从而有利于输卵管机能的恢复、通畅。

    4.3  节制房事  审察的候之时(排卵期)指导受孕。《内经》“男子媾交必以聚精养神,清心寡欲,交而孕,孕而育,育而为子”,指出了男女节欲保精,为促进受孕准备充足的条件。“妇人一月经行一度,必有一日氤蕴之候,……此的候也,……顺而施之,则成胎矣”,临床上可检测排卵以确定排卵时间而指导患者同房以提高受孕率。

    孕育是繁衍后代的一种生理功能,不孕往往引起患者本人、丈夫以致家庭的忧虑及不和,常见患者哭愁而来,痛苦异常,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发挥各自所长,取长补短,疗效较好。虽然现有先进辅助生育技术,但因方法复杂,需特殊条件,助孕率低,且费用昂贵,非一般家庭所能承受,故攻克不孕症这一妇科疑难杂症,有待中西医同道们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 748100 甘肃陇西,陇西县中医院

  (编辑:魏  冉)

作者: 包凡华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