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0期

实施以人为本 提供产时服务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实施以人为本,突破传统的模式,促进健康分娩,改善母婴预后,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3年3月茂名市两家医院1220例病例资料,对照产妇进行研究。研究组实施全产程(从临产到第三产程结束)陪产服务,按WHO推荐的常规技术,对产妇进行生理、心理、体力的全面支持,对照组则按常规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实施以人为本,突破传统的模式,促进健康分娩,改善母婴预后,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3年3月茂名市两家医院1220例病例资料,对照产妇进行研究。研究组实施全产程(从临产到第三产程结束)陪产服务,按WHO推荐的常规技术,对产妇进行生理、心理、体力的全面支持,对照组则按常规处理。分娩后由专人列表对照分析:自然分娩率及产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中自然分娩率95%,对照组自然分娩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研究组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精神紧张、担心、害怕的程度研究组也比对照组有了明显的减轻。结论  实施产时服务模式,可以降低剖宫产率、增加自然分娩率及改善母婴预后。

    【关键词】  以人为本;产时服务

      以人为本,遵循医学为指导的人性化产时服务模式,促进健康分娩的可行性,是做好围产期保健,特别是产时保健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安全;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计划生育国策的落实;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在旧的服务模式中,以病为本,医疗干预替代了对产妇的全面支持,并成为一种常规,其结果使剖宫产率不断攀升,医患纠纷日渐增加[1,2]。

    知识经济的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健康服务的需求,强调人性化的服务,是对目前的医疗服务模式提出新的挑战。为此,在妇产科领域中推行以人为本,以医疗为指导,为孕产妇提供生理、心理、体力等的全面支持的新的产时服务的模式[3,5]。现就我市的一些经验进行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2年6月~2003年6月12个月间,同期茂名市计生服务中心妇产科和茂名市新坡医院妇产科共1220例产妇行对照研究,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0例。两组年龄为24~32岁,平均(28±1)岁,均为初产妇,两组均无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有条件进行阴道分娩。

    1.2  方法  产时服务方法:研究组由医院提供专职陪伴者(护工)或医护人员(助产士),自临产至第三产程结束采取全程陪伴。专职陪伴者是接受过专门培训的卫生学校毕业生或退休的护士、助产士等。职责是陪伴产妇,进行产时服务,从医疗技术操作如产程检查、胎儿监测、接生等,由医护人员负责。从生理、心理、精神、体力等方面予以支持并给予全方位的照顾,对照组则按既往的常规进行产程护理

    根据WHO产术时技术评价指标,制定统一的调查表,指定由参加培训的专职技术人员,在分娩后对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相关的病历资料,观察自然分娩率、并发症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情况  见表1。表1  两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1.1  分娩方式  研究组中阴道分娩579例(占95%),剖宫产31例(占5%)。对照组中阴道分娩482人,占79%,剖宫产128人(占21%),两组比较卡方值χ2=66.6,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1.2  选择剖宫产分娩的产妇情况  在1220例中,自愿要求剖宫产者66例(社会因素)。(1)年龄≤25岁12例;26~30岁28例;31~32岁26例。(2)文化程度: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者10例;高中或中专者18例;大专或本科者25例;研究生13例。(3)夫妻月收入:夫妻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产妇3例;501~1000元的产妇9例;1001~2000元的产妇13例;2001~3000元的产妇15例;3001~5000元的产妇23例;5000元以上的产妇为3例。

    2.2  两组产妇分娩并发症情况

    2.2.1  两组母婴并发症  研究组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发病率,研究组也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2.2.2  产妇心理状态  待产时研究组产妇害怕、紧张、担心的发生率分别为48%、22%、18%,对照组分别为68%、30%、21%,而产妇感觉比较放松者,研究组为23%,对照组为11%。分娩时研究组努力配合及期盼陪伴分娩率分别为63%、36%,对照组分别为49%、31%。

    2.3  产妇需求比较

    2.3.1  对分娩方式的需求  所有产妇中愿意自然分娩的产妇占95%,愿意采用多种体位分娩的占62%,不愿意会阴侧切的产妇占88%。

    2.3.2  对分娩服务的需求  希望减轻分娩时疼痛的产妇占95%,愿意正常饮食的产妇占88%,愿意陪伴分娩的产妇占86%,希望医院提供单人产房的产妇占70%。

    2.3.3  对医务人员及住院环境的评价  产妇对临产室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研究组为98%,对照组为82%,产妇对产房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研究组为94%,对照组为87%。对医院环境的满意度,研究组为91%,对照组为84%。

    3  讨论

    3.1  实施以人为本,提供产时服务的意义  进入20世纪,医学传统服务已从以病为本,以经验为指导的模式向以人为本,以医学科学为指导的模式转变,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以及全民素质提高的必然结果。美国的Klaus医生,早在1978~1982年,就在危地马拉进行了陪伴分娩对照实验结果显示,陪伴分娩可使剖宫产率和手术产率明显降低,同时也明显缩短了产程,使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发病率等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在我国,传统的产时服务模式是以医生、护士为主体的医技型服务,以产妇为对象的医疗干预过程,造成医源性损伤增加,如手术产率和新生儿产伤率增加等,使分娩成为一个痛苦、紧张、害怕的过程,许多产妇望而生畏导致剖宫产率不断攀升。目前,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正在开始探索实施产时服务模式,孕妇中要求陪伴分娩服务以减轻心理压力、分担分娩痛苦的心情越来越迫切,人员越来越多。这就更加要求我们要加快与国际化新技术接轨,实施以人为本,享受人性化的产时高质量服务。

    3.2  实施产时服务的临床效果  通过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对照结果显示,研究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母婴产时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前,产时的心理状况也比对照组稳定(心理上有人帮助分娩)。上述结果表明,实施陪伴分娩服务,可明显改善母婴预后,并降低产时剖宫产率,使产妇能以较好的心理状态适应分娩过程。此外,研究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发病率研究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改变产时服务模式,对提高产科质量有着明显的效果。同时也表明,实施以人为本,优质服务,对降低剖宫产率是可行的。在临产室和产房,研究组产妇对医务人员及饮食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待产与分娩过程中,孕妇心理如害怕、紧张、担心等研究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3.3  产时服务理念模式的转变  在我国,目前剖宫产率仍在急剧上升,阴道助产技术在临床上逐渐被冷落,医疗纠纷不断上升,极大地影响了围产医学的发展,客观上拉大了医疗服务与孕产妇需求之间的距离,这种情况还需控制。如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近远期的安全与健康。促进围产医学的发展,实施以人为本,遵循医学科学为指导的人性化服务理念,是适应社会的进步,是医学科学飞速发展的所需,是人们对健康服务的要求,是围产医学工作的关键所在,值得引起重视。

    目前,多数产妇及家属不了解医院的变化及产程中可提供的新的服务项目。因此,需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加大健康理念的教育,提高群众的知情及选择能力,且大部分医务人员也尚未感觉到改变服务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因此,必须对广大医务人员培训辅导,教育遵循医学科学,更新理念,从而对实施以人为本,提供产时服务模式的认识。此外,还需要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大家自觉为保护和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产科质量,促进围产医学的发展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黄醒华.新世纪围生期保健面临的挑战.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257-258.

    2  黄醒华.贯彻《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促进以人为本的生殖健康服务.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1,16:467-468.

    3  McGrath SK,Kennell JH.Induction of labor and doula support.Pediatric Res,1998,43:14.

    4  黄醒华.分娩期的现代管理.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2,17:316-318.

    5  华嘉增.一种新的产时服务模式:导乐分娩.中国妇幼保健杂志,1998,13:356-358.

    6  Langer A,Campero,Garcia C,et al.Effects of Psychosocial support during labour and childbirth on breast feeding,medical interventions,and mothers well-being in a Mexican public hospital;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l.Br J Obstet Gynaecol,1998,105:1056-1063.

    7  Landry SH,McGrath SK,Kennell JH,et al.The effects of doula support during labor on mother-infant imteraction at 2months.Pediatric Res,1998,43:13.

    8  黄醒华.自然分娩的产时服务模式探讨.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7):385-387.

    作者单位: 525000 广东茂名,茂名广播电视大学医务科

   (编辑:魏  冉)

作者: 杨小梅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