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0期

疏肝调胃润肠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45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疏肝调胃润肠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诊断明确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疗程化治疗,治疗组45例根据疏肝调胃润肠治则运用自拟中药肠易激通便方治疗,对照组45例内服西药西沙必利片治疗,对两组的疗效和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治......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疏肝调胃润肠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诊断明确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疗程化治疗,治疗组45例根据疏肝调胃润肠治则运用自拟中药肠易激通便方治疗,对照组45例内服西药西沙必利片治疗,对两组的疗效和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复发率为12.5%;对照组有效率为43.6%,复发率为56.4%,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自拟肠易激通便方能有效地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近期疗效与西药疗效相当,但远期疗效更好。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便秘;治疗;中医疗法;疏肝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腹痛或不适以及大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慢性功能紊乱性疾病。有研究表明,在全球部分地区抽样调查统计中IBS患者约占总人口10%~15%,年发病率约为1%~2%[1]。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精神负担,干扰患者正常工作,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国内外将本病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三种。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疏肝调胃润肠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4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观察病例均为2003~2005年7月我科门诊患者,共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治疗组男16例,女29例;年龄(39.15±4.05)岁;病程(10.6±8.5)年。对照组男14例,女31例;年龄(40.37±5.25)岁;病程(11.2±7.9)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参照罗马Ⅱ诊断标准[2]。(1)过去12个月中,连续或反复12周以上出现腹部不适或腹痛,满足以下3项中2项以上者:①排便后缓解;②发病时伴有排便次数的变化;③发病时伴有大便性状(外观)的变化。(2)以下症状包含1项以上者:①排便次数<3次/周;②硬便或兔粪状便;③排便困难(排便时费力)。(3)外周血常规、血沉、大便潜血检查均为阴性。(4)肠镜及钡餐灌肠造影排除肠内器质性疾病。

    1.2.2  排除标准  (1)年龄在16岁以下及65岁以上患者;(2)发病时有下列症状之一项:①排便次数>3次/d;②软便(泥状便)或者水样便;③排便窘迫(急入卫生间排便);(3)有严重心、脑、肝、肾、肺疾病患者和妊娠期妇女;(4)不能坚持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疏肝调胃润肠为治则,自拟肠易激通便方:柴胡10g,白芍10g,木香10,乌药10g,沉香10g,大黄10g,槟榔10g,枳实10g,生地30g,首乌15g。若气郁日久,郁而化火,可加黄芩10g,栀子10g,龙胆草10g清肝泻火;若气逆呕吐者,可加半夏10g,旋覆花10g,代赭石15g。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ml,分2次服用。对照组:口服西沙必利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0mg,每日3次。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药物,4周为1个疗程,持续2个疗程。两组治疗期间均忌食辛辣物,减少豆类胀气食品,增加纤维素摄入;养成每天按时排便习惯,多做提肛、摩腹运动;劳逸适度,保持心情愉快。疗程结束后,显效和有效患者均随访6个月。

    1.4  疗效观察

    1.4.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显效:每1天或2天排便1次,成形软便,大便通畅,腹痛、腹胀、黏液样便症状消失;有效:每2天内排便1次,虽解成形软便,但有时仍有大便不通畅情况,腹痛、腹胀、黏液样便症状基本消失;无效:大便不通畅,不能每2天内排便1次,不解成形软便,腹痛、腹胀、黏液样便症状未消失;复发:疗程结束后6个月内,显效患者症状复现,有效患者症状加重,不能达到有效标准者。

    1.4.2  治疗结果  (1)近期疗效比较(表1)。2个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显效率为42%,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显效率为38%,总有效率为87%,两组比较在显效率与有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远期疗效比较(表2)。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复发率为12.5%;对照组有效率为43.6%,复发率为56.4%,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表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注:两组复发率比较,*P<0.01

    2  讨论

    IBS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精神因素、应激状态、感染、神经功能紊乱、胃肠道激素、饮食、消化道生理功能异常等有关,尤为注重精神因素及应激事件在本病发病中的作用。由于IBS致病因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确,因此西医治疗IBS的原则是按需治疗[4]。对于便秘型IBS通常使用膨胀性高分子树脂药、消化道运动功能调节药(如5-HT4受体激动剂)、泻药(如氧化镁)、抗焦虑及抗抑郁药等[5]。但一般认为IBS是个体特异性的多病因的异质性疾病,所以按需治疗除了药物本身的副作用外,也缺乏对患病个体的全面治疗。

    该病在中医属“便秘”范畴,与“气秘”关系密切,同“郁证”也有一定联系。根据现代医学认识,并结合临床所见,笔者以为情志不调,肝气郁滞是导致本病发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胃为水谷之海,脾主运化,腐熟水谷;小肠泌别转输清浊,大肠为糟粕外出的通道;脾胃的正常运化有赖于肝的正常疏泄调节功能。所以大便异常虽病位在肠腑,却有赖于肝之条达。若肝失疏泄,横逆犯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常,气机紊乱,导致胃不能下降,则肠道积滞,腹胀便干,日久遂发本病。故治宜疏肝解郁,调理胃气并兼顾润肠。自拟肠易激通便方中柴胡、白芍疏肝解郁;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生地、首乌滋养肠中阴血。经整体辨证论治,对该病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初步观察表明疏肝调胃润肠法与西医治疗比较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远期疗效优势明显,复发率低,疗效巩固,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Ringel Y,Sperber AD,Drossman DA.Irritable bowel syndrome.Annu Rev Med,2001,52:319-338.

    2  Drossman DA.Corazziari E,Talley NJ,et al.The functional and treatment:a multinational consensus,2nd ed.USA.Mclean,Va:Degnon Assoeiates,2000,351-43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1.

    4  Poynard T,Regimbeau C,Benhamou Y.Meta-analysis of smooth muscle relaxants in the treatment of bowel syndrome.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1,(3):355.

    5  徐晚枫,侯玲,陈红译.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日本医学介绍,2005,26(11):521-522.

   作者单位: 200011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医科


   (编辑:丁  薇)

作者: 姜昌明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