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0期

麻杏石甘汤合止嗽散治疗支气管哮喘94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麻杏石甘汤为清热宣肺、降逆平喘经典方,止嗽散为疏表散寒、宣肺止咳常用剂。近年来,笔者两方并用,治疗支气管哮喘94例,取得满意疗效。2治疗方法麻杏石甘汤药物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止嗽散药物组成:百部、白前、紫菀、荆芥、陈皮、桔梗、甘草。...

点击显示 收起

  麻杏石甘汤为清热宣肺、降逆平喘经典方,止嗽散为疏表散寒、宣肺止咳常用剂。近年来,笔者两方并用,治疗支气管哮喘9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4例中,男44例,女50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85岁,病程3天~35年。合并发热者12例,合并肺气肿、肺部感染者20例。全部患者均经X线片等相关检查确诊。

    1.2  治疗方法  麻杏石甘汤药物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止嗽散药物组成:百部、白前、紫菀、荆芥、陈皮、桔梗、甘草。外感初起,表证尚存,发热轻者,加薄荷、蝉衣;发热重,并口苦无汗,加柴胡、葛根。肢体酸软,肩背强痛,加浮萍、桑枝;高热烦渴,加知母、黄芩;汗多头昏重者去麻黄,加桑白皮;痰稠不利,加海浮石;口干多饮加麦冬、花粉;大便干燥,加大黄、芒硝、瓜蒌。每日1剂,煎水600ml,分3次服用。20例合并肺气肿、肺部感染者,配合抗生素治疗,其余患者均停用抗生素及激素。

    1.3  结果  治疗后症状基本控制,咳嗽、喘憋消失,肺部喘鸣音消失,胸部X线片正常,评价为显效,本组80例。症状部分改善,咳嗽喘憋减轻,发作次数减少,喘鸣音局限或偶闻,X线片示肺纹理稍多,评价为好转,本组9例。总有效率为94.7%。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反而加重视为无效,本组5例。

    35例患者做治疗前后最大通气量和时间肺活量测定,治疗后两者分别上升30%和40%。合并肺气肿者,阻塞性功能障碍明显改善。有效病例最少服药6剂,最多45剂。5例无效患者,均系60岁以上,病程长达10余年,并合并严重肺部感染者。

    1.4  典型病例  患者,男,53岁,反复咳嗽、喘憋、呼吸困难6年,每于秋冬季节或感冒后症状加剧,咳白色泡沫痰,或黄色黏稠痰,胸闷,腹胀,口干口苦,纳食差,小便黄赤,大便干燥。查体:面赤唇绀,张口呼吸,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散在喘鸣音,心率98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胁下未扪及,双下肢轻度水肿。中医辨证:邪热壅肺,肺失宣降,治当清热宣肺,止咳平喘,选方麻杏石甘汤合止嗽散加味。药物:炙麻黄10g,杏仁15g,石膏30g,甘草10g,百部15g,白前15g,紫菀15g,桔梗15g,前胡15g,瓜蒌壳15g,黄芩15g,炙苏子15g,丹参15g。服药3剂,咳嗽、喘憋、呼吸困难减轻,咳痰减少,大便不干,原方去苏子加桑白皮30g,再进3剂,咳嗽、喘憋消失、呼吸较平稳,查体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喘鸣,双下肢无水肿。

    2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抗原性刺激引起的一种气管、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西医治疗多以抗炎平喘、对症治疗为主。祖国医学认为哮喘一证,多系本虚称实,但在发作之时,皆为实证,而以寒热错杂者居多,故应以清热宣肺、止咳平喘同时治疗。方中麻黄、杏仁解表宣肺,石膏、知母清热泻肺,百部、白前、紫菀、陈皮化痰止咳,桔梗、甘草利咽和营,全方表里合用,寒热并举,宣降共存。

    近年来研究表明,气道变应性炎症是引起气道通气障碍的主要原因,清热宣肺之品不仅能减少呼吸道分泌物,而且还能抗内毒素,抗炎性介质,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提高巨噬细胞功能等作用。本组94例疗效观察表明,麻杏石甘汤合止嗽散能明显增加最大通气量和改善气道的通气功能,说明具有良好的拮抗气道变应性炎症的作用,取效迅速,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使用。

     作者单位: 610081 四川成都,成都铁路中心医院

    (编辑:宋  青)

作者: 周新蓉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