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2期

浅刺在痹证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根据浅刺法的特点及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本文通过三个方面来阐述浅刺法在痹证不同阶段的应用。1浅刺法的应用浅刺法有很多种,如《灵枢·官针篇》中记载的毛刺、杨刺、浮刺、半刺等均属这一范畴。现代广泛应用的梅花针、皮内针等也是由此慢慢演变而来。浅刺法在治疗痹证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在对痹证的发生、发......

点击显示 收起

  根据浅刺法的特点及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本文通过三个方面来阐述浅刺法在痹证不同阶段的应用。

    1  浅刺法的应用

    浅刺法有很多种,如《灵枢·官针篇》中记载的毛刺、杨刺、浮刺、半刺等均属这一范畴。现代广泛应用的梅花针、皮内针等也是由此慢慢演变而来。浅刺法在治疗痹证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在对痹证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全程把握中,用好浅刺法会取得常规针刺难以达到的疗效。这主要是因其能宣散浅表部邪气,使阳气得复,精气无泻而达到消肿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以下3个方面。

    1.1  痹证的初起阶段  指患者平素身体素质尚可,因某些诱因突发痹证,症状以疼痛为主,也可四肢关节均痛,也可以某局部疼痛为主或轻微肿胀等。在针刺治疗时,疼痛、肿胀部位一定要应用浅刺,可以用毛刺、杨刺类手法,留针20~30min,同时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合其他适当的穴位,治疗后症状多明显改善,这是因为痹证初起阶段正气未虚,邪气尚为表浅,浅刺法能宣散解表,使邪气出而阳气自然得以回复,从而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1.2  热痹  单纯热痹临床较为少见,多为寒热错杂,或在较长病程的某个阶段表现出急性剧烈疼痛的症状。如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四肢小关节红肿热痛,痛不能寐等本虚标实症状,此时可以配合针灸治疗以减轻痛苦,可运用半刺手法,即在肿胀疼痛的部位如指间关节、腕关节、踝关节用短针点刺,不留针,取其“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之意(《灵枢·官针篇》)。肿胀的部位可进针略深,主要治其标实,具有清热泻火止痛的疗效。多数患者针后即感轻松,疼痛有所缓解,可连针十余日,使病情趋于稳定。

    1.3  久痹、身体羸弱、气血亏虚症状较前二者轻者  《灵枢·终始篇》“脉实者,深刺之,以泄其气;脉虚者,浅刺之,使精气无泻出,以养其脉,独出其邪气”。此时不只疼痛的部位浅刺,其他所选的穴位,亦不宜深刺,亦不要急于求疗效,需按疗程治疗,以渐调气血,最后达到治疗目的。

    2  结论

    以上是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浅刺法治疗痹证的体会,供同行借鉴,正如《灵枢·卫气失常篇》说:“夫病变化,浮沉深浅不可胜穷,各在其处,病间(轻)者浅(刺)之,甚(重)者深之,间者少之,甚者众之,随变而调气,故曰上工。”在治疗痹证中,把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以及病情的轻重,适时应用浅刺针法,定会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单位: 157000 黑龙江牡丹江,牡丹江市中医院针灸科

   (编辑:唐  城)

作者: 所东,车 娟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