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2期

靶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靶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和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8例CHF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及X线心脏三位片确诊,在临床病情稳定2周后,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利尿剂+地高辛)和美托洛尔组(常规治疗组+美托洛尔),随访半年,观察用药前后心率、血压、心功能情况......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靶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和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58例CHF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及X线心脏三位片确诊,在临床病情稳定2周后,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利尿剂+地高辛)和美托洛尔组(常规治疗组+美托洛尔),随访半年,观察用药前后心率、血压、心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患者的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心功能改善,左心室收缩末径、舒张末径下降。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使用美托洛尔可使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改善预后。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美托洛尔

    至今为此,国外已有近10000例心力衰竭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与安慰剂组对照,其死亡的相对危险性下降36%[1]。最近发表的我国“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已明确β-受体阻滞剂为标准治疗的药物,本研究探讨靶剂量美托洛尔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4年9月~2005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CHF患者58例,均经心脏X线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内分泌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0例,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地高辛;年龄38~72(55.6±14.8)岁,男16例,女4例;心功能NYHA Ⅱ~Ⅲ级12例,4级8例;CHF病程1~15年。冠心病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美托洛尔组(常规治疗组+美托洛尔)38例,年龄20~78(56.0±16.0)岁,男28例,女10例;心功能NYHA Ⅱ~Ⅲ级26例,4级12例;冠心病1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扩张型心肌病7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病例符合下列标准:(1)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明确,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2)入选美托洛尔组须为NYHA 2~3级,如为4级,应在充分治疗后达到2~3级,病情和血流动力学稳定2周后入选;(3)排除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痉挛性疾病、伴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正常上限2倍以上,肌酐≥30mg/L)。

    1.2  方法  符合上述条件的病例,入选美托洛尔组病情稳定2周后且在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25~75mg/d)、利尿剂、地高辛(0.125~0.25mg/d)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美托洛尔,开始剂量为6.25mg,2次/d口服,1周后渐增至12.5mg,2次/d口服,随后1~2周递增剂量1次,渐至50mg/d后,1个月递增1次,根据每个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情况,用至其自身的所能耐受的最大剂量(收缩压≥90mmHg,心率≥60次/min),靶剂量(体重<75kg者100mg/d,体重>75mg者150mg/d),观察用药后心率、血压、心电图、心功能及LVEF情况。

    1.3  随访  由专人进行随访,为保证所有患者均得到及时最好的治疗,将常规治疗组随访期定为半年,之后予美托洛尔治疗并长期随访。随访期每月门诊随访1次,必要时随时随诊。随访内容包括:(1)观察患者心率(律)、血压、体重、肺部啰音、心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2)调整药物剂量;(3)观察有无不良事件发生,包括因CHF而致的猝死、再住院率和死亡率。

    1.4  心功能测定  所有患者均于入选时及随访半年后,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收缩末径(LVESD)、左室舒张末径(LVEDD)和LVEF。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美托洛尔组  剂量用到100mg及以上18例,75mg为4例,50mg为12例,25mg为4例,平均维持量为12.5~175(72.5±36.1)mg/d。随访过程中最低心率平均为59.26次/min,其中25例(66.0%)达心率目标,13例(34.2%)达心衰目标。临床观察发现,使用美托洛尔治疗后,可引起心率、血压的下降,以早期明显,经过一段稳定期后,心率和血压有所回升。

    2.2  两组治疗前后LVESD、LVEDD、LVEF及NYHA分级变化比较  如表1所示,治疗前,两组之间LVESD、LVEDD及NYHA分级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LVESD、LVEDD及NYHA分级明显下降(P<0.01),LVEF明显升高(P<0.01)。而美托洛尔组患者治疗后,LVESD、LVEDD和NYHA分级下降,LVEF升高,均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明显(P<0.05)。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LVESD、LVEDD、LVEF及NYHA分级变化比较注:两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本组病例中,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Ⅳ级,给予美托洛尔6.25mg后,出现二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经积极治疗后转变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余无一例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停用。

    3  讨论

    从传统的观念来看,β-受体阻滞剂以其负性肌力作用而禁用于心力衰竭。但现代近10多年来,通过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2,3]发现,在已用抗心力衰竭药物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不仅可以减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还可明显提高运动耐量,降低病死率,其他相关试验也有类似结果[4]。

    β-受体阻滞剂从心衰的禁忌证转而成为稳定性心衰常规治疗的一部分,这一概念正被广大临床医师接受。这是由于治疗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的结果。在过去的10余年中,心力衰竭治疗概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正从短期的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为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目的是有利于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目前,可以肯定的结论是:β1肾上腺素受体信号传递是最主要的心脏毒性通路,长期交感神经代偿兴奋使血中儿茶酚胺集聚可诱发心肌细胞凋亡,尤其是β受体自身抗体的长期过度刺激可能是引起心肌损害的原因之一,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循环系统中儿茶酚胺过量释放,防止心肌细胞内钙超负荷对心肌的损害。上调心肌细胞的β受体数量并恢复其敏感性,抑制过度激活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周围血管扩张,减少水钠潴留,降低心脏负荷。现在的临床试验资料表明,无论是在逆转心室重塑或降低死亡的危险性方面β1受体阻滞剂均有可靠疗效。

    美托洛尔为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本组38例CHF患者使用美托洛尔后,心室率明显下降,血压下降,LVEF上升,心功能明显改善。通过本组观察,提示注意事项:(1)首次剂量要小,逐渐加量,在加量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回到加量前剂量,注意个体差异;(2)需较长时间用药,目的在于长期衰竭的心肌有足够时间增加β1受体数目;(3)选择合适病例,最好用于心室率较快、血压较高、舒张功能减退患者;(4)对心功能Ⅳ级患者用药要慎重,否则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5)必须与洋地黄、利尿剂、ACEI合用方能显示协同作用,严禁单独使用,合用可减少地高辛用量;(6)注意禁忌证,如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等,支气管痉挛性疾病;(7)停药时,应逐渐减量,以免反弹,否则会使心率增快,加重心力衰竭[5]。

    本文结论表明:美托洛尔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治疗中是安全的,且较大剂量(接近目标剂量)时患者亦能较好耐受。然而治疗心衰的最佳剂量尚无明确定论,最大耐受剂量是否为最佳剂量,尚待大规模随机试验验证。

    【参考文献】

    1  戴闺柱.心力衰竭生物学治疗的新认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10):470-472.

    2  CIBIS Ⅱ INVESTIGATIONS and Committees.The Cardiac Insufficiency Bisoprolol Study Ⅱ (CIBIS-Ⅱ):a randomized trial.Lancet,1999,353(9146):9-13.

    3  Packer M,Coats AJ,Fowler MB,et al.Effect of carvedilol on survival in severe chronic heart failure.N Engl J Med,2001, 344(22):1651-1658.

    4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3.

    5  戴闺柱.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选择性β1受体阻滞或全受体阻滞.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1):696-698.

    作者单位: 834000 新疆克拉玛依,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

  (编辑:陆  淼)

作者: 李海明,李铁军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