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3期

糖脉通对DAO患者ET-1、TXB2、 6-keto-PGF1a影响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糖脉通对糖尿性动脉硬化性闭塞症(DAO)治疗作用的机制。结论糖脉通方可能通过降低ET的分泌,调节TXA与PGI2的平衡,以扩张血管,抑制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恢复血管的弹性度,增加血流灌注,从而改善下肢供血,达到治疗的作用。糖脉通糖脉通是笔者经过多年临床总结,在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性闭塞......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研究糖脉通对糖尿性动脉硬化性闭塞症(DAO)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结果  糖脉通升高6-keto-PGF1a,降低TXB2、ET-1,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糖脉通方可能通过降低ET的分泌,调节TXA与PGI2的平衡,以扩张血管,抑制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恢复血管的弹性度,增加血流灌注,从而改善下肢供血,达到治疗的作用。

  [关键词]  糖尿病性,动脉硬化,闭塞性;糖脉通
   
  糖脉通是笔者经过多年临床总结,在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的方药,为了探求在治疗中的有效机制,试从临床上对血栓素、前列环素、内皮素三方面进行对照研究,希望能够发现其作用的部分机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病例均来自2004年10月~2006年4月我院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科的门诊病人,共60例。

  1.2  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诊断标准: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专业委员会1990年制定的诊断标准[2]。

  1.3  病例选择

  1.3.1  病例纳入标准  凡先诊断为糖尿病,后患有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且中医辨证符合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年龄18岁以上者均可纳入研究病例。

  1.3.2  病例排除标准  (1)有糖尿病的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者,如脑出血、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以及精神病患者;(2)伴有其他系统严重疾患者;(3)凡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者。

  1.4  研究方法

  1.4.1  分组  (1)采用随机的原则进行分组。(2)将纳入观察的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糖脉通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60例病人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4年。治疗组平均年龄(60.4±6.06)岁,对照组男平均年龄(59.6±7.51)岁,性别比例用χ2检验,年龄t检验,经统计学方法处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分布两组间比较,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4.2  治疗  (1)糖脉通组:基础治疗+糖脉通(黄芪、党参、花粉、石斛、地龙、水蛭、土鳖虫、全蝎)(1付/d,水煎分2次服)。(2)西药对照组:基础治疗+烟酸肌醇(北京赛科药业,0.2g,tid)。(3)基础治疗: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降糖治疗(根据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采用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空腹血糖维持在4.4~6.1mmol/L,餐后2h血糖维持在4.4~7.8mmol/L)[3]。

  1.5  疗程  3个月为一疗程,观察1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两组病例间一般临床资料可比性分析。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内皮素B2、血栓素、6-酮-前列环素。

  1.7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比较  经t检验每组疗前与疗后比较P<0.01,两组疗后比较P>0.05。可以看出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下降明显,经t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虽有差异,因P>0.05,故差异无显著性。

  2.2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6-keto-PGF1a)变化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TXB2、6-keto-PGF1a变化比较  (略)

  注:经t检验,每组疗前与疗后比较,*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0.05

    从表1以看出,每组治疗后较治疗前TXB2降低,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6-keto-PGF1a升高,P<0.01,说明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两组间比较,TXB2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6-keto-PGF1a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说明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2.3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内皮素(ET-1)变化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ET-1变化比较(略)

  注:经t检验,每组疗前与疗后比较,*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P<0.05
   
  从表2可以看出,每组内皮素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0.01,说明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说明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糖脉通方疗效的中医理论分析  糖脉通方是以气阴两虚,脉络瘀阻的病机为依据进行组方,黄芪、党参补气,花粉、石斛养阴,地龙、水蛭、土鳖虫、全蝎活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行血无力,血行不畅则血脉淤滞而成血瘀;津血属阴,津血同源,津液不足,不能滋生血液,津血已亏,则血流滞缓易于成瘀;已成之瘀阻塞脉道,血脉更加不畅,而表现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之症候。本方立法虽未进行温阳等治则,却能改善肢寒怕冷的症状,因为肢体寒冷的症状非整体阳虚,而是脉络瘀阻,使阳气不能畅达四末,四末滋养温煦不能,故见末寒之症。气阴足,脉络畅,阳气通,虽未温阳而寒症自减,这是治病求本,针对病机,拟法用药,故见症状改善,疗效明显。

  3.2  糖脉通方的治疗机制

  3.2.1  对血栓素、前列环素的影响  TXA2主要来源于血小板,少量来源于内皮细胞,是强烈的缩血管物质,并且有促进血小板聚集的作用;PGI2是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前列腺素族物质,也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TXA2可刺激PGI2的合成,两者作用又相互拮抗,互相制约,处于动态平衡,使血管保持一定的张力,使凝血抗凝系统保持稳定状态。因为循环中TXA2、PGI2极不稳定,所以通常用测定其代谢产物TXB2、6-keto-PGF1a来反映它们血浆浓度水平。烟酸肌醇有促进前列环素合成的作用。糖脉通方和烟酸肌醇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TXB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6-keto-PGF1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后两组间比较,糖脉通方治疗组较烟酸肌醇治疗组明显降低TXB2,明显升高6-keto-PGF1a。故糖脉通方也可能促进前列腺素的合成和抑制血栓素的合成。

  3.2.2  对内皮素的影响  内皮素是内皮细胞合成,通过自分泌、旁分泌等途径分泌的,具有收缩血管,促进血管平滑肌增生与细胞粘连,使血管壁增厚,弹力下降的作用。血管内皮损伤是血管病变的基础,糖尿病时多种因素可直接或间接导致血管壁受损,促使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在还没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时就以出现内皮功能异常[4]。ET-1含量的增加是内皮功能受损的一个标志,糖尿病均伴有ECE活性改变及ET-1水平增高,这种改变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范围明显相关[5]。ET-1还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样活性,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血管紧张素Ⅱ合成增加,后者反过来刺激内皮细胞合成更多的ET-1。ET-1尚可增加儿茶酚胺的缩血管效应。ET-1与受体结合能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分泌醛固酮[6]。糖脉通方治疗组和烟酸肌醇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内皮素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烟酸肌醇无降低内皮素的作用,说明基础治疗也影响内皮素的变化;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糖脉通方治疗组较烟酸肌醇治疗组降低内皮素明显,故糖脉通方有明显降低内皮素的作用。也就是说糖脉通方可通过降低内皮素达到扩张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与细胞粘连。

  4  结论

  糖脉通方对糖尿病性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气阴两虚、脉络瘀阻证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升高6-keto-PGF1a方面糖脉通方优于烟酸肌醇;同时糖脉通方具有降低TXB2、ET-1的作用,而烟酸肌醇无此作用。本研究表明,糖脉通方的治疗机制可能是降低ET的分泌,调节TXA与PGI2的平衡,以扩张血管,抑制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抑制血脂沉积,恢复血管的弹性度,增加血流灌注,从而改善下肢供血,达到治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9-811.

  2  陈淑长,葛芃.周围血管病的研究进展与中医治疗经验.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259-260.

  3  钱荣立.糖尿病临床指南.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3.

  4  Mehta JL.Endothelium coronary vacodilation and organic nitrates.Am Heart J,1995,129:382.

  5  Erman A,Holmes DRJR,Bell MR,et al.Endothelium in coronary endothelial-dysfunction and early atherosclerosis in humans. Circulation,1995,92:2426.

  6  Rossi GP, Sacchetto A,Cesari M,et al.Interactions between endothelium and the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Cardiovascular Research,1999,43:300.

  (编辑:唐  城)

  作者单位: 100012 北京,航空工业中心医院

作者: 任志雄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