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3期

血浆纤维蛋白原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86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然后分析其与颈动脉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结果(1)冠心病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2)冠心病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86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然后分析其与颈动脉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结果  (1)冠心病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冠心病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不同斑块检出率也不同(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病变关系密切。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动脉硬化;血管造影术
  
  本文对86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浆纤维蛋白原值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照,观察血浆纤维蛋白原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全部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86例及正常人30例。冠心病组男71例,女15例,年龄33~70岁,平均(54.4±8.8)岁;其中心绞痛2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61例。对照组健康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0~70岁,平均(52.3±7.4)岁。

  1.2  方法  研究对象于冠状动脉造影前1周内空腹12h后清晨采集静脉血,加入抗凝剂离心后取血浆。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

  1.3  冠状动脉造影  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后1周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或其大分支血管管腔直径狭窄≥50%为病变血管。

  1.4  颈动脉超声检查  用HDI-5000彩色多普勒血流仪,线阵实时成像探头,频率为5~12MHz,检查者对受检查者的临床资料单盲。测定部位在颈动脉球部近端1cm总动脉段处,颈动脉分叉部以及球部远端1cm颈内动脉后壁处,左右各3点,各测定3次,取平均值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IMT≥1.3mm视为有斑块形成。半定量估计斑块的范围及严重程度:0级为无斑块;Ⅰ级为单侧斑块≤2.0mm;Ⅱ级为单侧斑块>2.0mm或双侧均有斑块且其中至少有一侧≤2.0mm;Ⅲ级为双侧斑块均>2.0mm。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颈动脉斑块等级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等级间相关性分析用Kendall等级相关分析法。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浆纤维蛋白原及颈动脉IMT与冠心病关系  冠心病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值显著高于对照组[(441.3±132.6)mg/L vs(319.3±88.1)mg/L,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IM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1.11±0.18)mm vs(0.86±0.17)mm,P<0.05]。

  2.2  颈动脉斑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  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及其超声分级比较见表1。对照组30例中7例有斑块(23.3%),冠心病组86例中62例有斑块(7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冠状动脉病支数不同,斑块检出率也不同(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及其超声分级的比较  (略)

  3  讨论

  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作为无痛性的检查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已逐渐应用于心血管病的监测,已有大量证据表明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纤维蛋白原可导致血黏度升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冠状动脉血栓发生率增加,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1]。流行病学资料显示,IMT≥1.0mm预示着心血管疾病和(或)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加。本研究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  Behague I, Poirier O, Nicaud V, et al. β fibrinogen gene polymorphisms are associated with plasma fibrinogen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plasma fibrinogen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The ECTIM Study. Circulation,1996,93:440-449.

  (编辑:林剑雷)

  作者单位: 150030 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省医院心内科(内分泌科)

 

作者: 刘彤梅,杜馥曼,杨春凯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