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5期

显微镜下先天性耳前瘘管摘除术30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显微镜下先天性耳前瘘管摘除术30例临床观察(pdf)[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先天性耳前瘘管摘除术方法及手术优点。方法在显微镜下先天性耳前瘘管术式与传统术式不同,术中沿瘘管口至瘘管剖开瘘管管壁,将内壁上皮组织彻底清除,清除肉芽组织,尽量保留正常的皮肤组织,术后5-0丝线间断缝合创口。结果观察显微镜下先天性......

点击显示 收起

  显微镜下先天性耳前瘘管摘除术30例临床观察(pdf)

  [摘要]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先天性耳前瘘管摘除术方法及手术优点。方法  在显微镜下先天性耳前瘘管术式与传统术式不同,术中沿瘘管口至瘘管剖开瘘管管壁,将内壁上皮组织彻底清除,清除肉芽组织,尽量保留正常的皮肤组织,术后5-0丝线间断缝合创口。结果  观察显微镜下先天性耳前瘘管摘除术资料完整的患者30例,术后随访6个月~1年以上,无创口裂开,无局部瘢痕形成,无复发现象。结论  显微镜下先天性耳前瘘管摘除术属微创手术,手术精细、视野清晰,瘘管上皮及炎性肉芽组织清除彻底,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和提倡。

    [关键词]  显微镜;先天性耳前瘘管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耳科常见的先天性外耳畸形,为胎儿发育过程中胚胎时期形成耳廓的第1、2鳃弓的6个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一鳃沟封闭不全所致。其临床表现因瘘管口及分支的部位不同,其症状有所不同。平时无症状,挤压时有少量白色黏稠或干酪样分泌物自瘘管口溢出,继发感染后局部红肿、疼痛、溢脓,长期感染者,瘘管附近皮肤可发生溃烂、结痂,创面可长期不愈合,瘘管伸展较远者可在远离瘘口处发生脓肿,对于反复感染经久不愈者以往传统治疗的方法是:耳前瘘管口及瘘管切除术。因其手术在肉眼下进行切除范围相对较大,瘢痕也相对明显,又易遗留瘘管上皮组织引起复发。自2000年4月起我科采用眼科显微镜下先天性耳前瘘管摘除术。对资料完整的30例病例进行观察随访,6个月~1年后无复发、无瘢痕,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4月~2006年1月我院收治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38例,行显微镜下先天性耳前瘘管摘除术者30例,年龄3~15岁14例,16~25岁16例;男12例,女18例;瘘管口位于耳轮脚部位18例,耳屏间切迹2例,均为反复感染病例,脓肿形成于耳屏前17例,耳后乳突区1例,耳廓后上皮下肉芽肿1例,耳道内1例,脓肿切开次数均在1~3次。

    1.2  方法

    1.2.1  麻醉  小儿插管静吸复合麻醉,成人采用1%利多卡因加少许盐酸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10 ml加盐酸肾上腺素5滴)。

    1.2.2  手术方法  (1)显微镜下切开瘘口皮肤至耳屏前感染区;(2)沿瘘管剖开管壁,暴露管腔内壁复层鳞状上皮至盲端,显微镜下上皮组织清晰可见;(3)用眼科组织剪将管腔内壁上皮组织完全彻底剪除;(4)彻底清除皮下肉芽组织,并检查有无残留上皮;(5)5-0丝线间断缝合创口,如无皮肤炎症者可行以皮无创缝合包扎。

    2  结果

    随访6个月~1年以上,30例无复发,20例患者3个月后耳前创口愈合无瘢痕,6个月后无痕迹,1例术后1个月后有痛感,2个月后痛感消失。1例7岁儿童,耳廓后皮下大面积肉芽肿,术中耳廓软骨暴露破碎,与耳廓前软骨相连并贯通,术后1个月局部创口可见肉芽形成行二次清创后痊愈。

    3  讨论

    先天性耳前瘘管传统术式为耳前瘘管切除术,手术步骤:(1)经瘘口处注入少许美蓝;(2)在瘘口周围做菱形切口切开皮肤,提起瘘口沿美蓝着色的瘘管走行向深入分离,直达盲端,连同部分软骨切除之;(3)皮肤下形成肉芽者也一并切除。缺点:(1)肉眼下操作皮肤及皮下组织切除较多,局部强力大,造成愈合困难或愈合后瘢痕明显;(2)肉眼下瘘管上皮易残留,引起瘘管复发;(3)耳道内瘘管者操作视野不清须循窦道延长切口,易造成外耳道口损伤或术后狭窄。在显微镜下行先天性耳前瘘管摘除术可以避免以上缺点,因显微镜下切除先天性耳前瘘管属微创手术,优点:(1)局部切口小相对瘢痕小而不明显;(2)局部无张力组织愈合快,6个月后基本无痕迹;(3)切除瘘管上皮彻底不复发;(4)对深达外耳道的瘘管分支暴露视野清晰不易损伤正常组织;(5)操作简单易掌握,效果满意。笔者认为在有显微镜条件的医院,此种摘除先天性耳前瘘管术式值得推广和提倡。
 
 作者单位: 753200 宁夏石嘴山,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编辑:林剑雷)

作者: 张义芝,张静虹,吴雪峰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