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7期

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临床因素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是该手术的主要并发症,根据国内文献报道,一般复发率为1%~2。5%,尤为术后6个月复发率最高,且多数均在5年内复发。本组168例病例为笔者在工作10年间获得(其中部分为笔者进修医院的病例),复发4例,复发率为2。手术方式以疝囊高位结扎为主,6个月内复发3例,5年内复发1例。...

点击显示 收起

    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是该手术的主要并发症,根据国内文献报道,一般复发率为1%~2.5%,尤为术后6个月复发率最高,且多数均在5年内复发。本组168例病例为笔者在工作10年间获得(其中部分为笔者进修医院的病例),复发4例,复发率为2.37%。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8例,男149例,女19例。年龄1.5~14岁。手术方式以疝囊高位结扎为主,6个月内复发3例,5年内复发1例。

    2  讨论

    2.1  疝囊处理不当  这是小儿斜疝复发的主要原因,且多在术后早期。小儿因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厚,层次不清,以及某些较小的不完全疝,术中将其他组织误认为疝囊加以结扎,而疝囊未做处理,术后很快又会出现。所以术中应仔细寻找疝囊,可以嘱患儿用力咳嗽或挤压患儿下腹部见疝内容物滑入疝囊,在精索内前方可以看到白色薄膜状囊袋。如由于疝囊过小或解剖不清,组织已被翻乱而实在找不到疝囊者,可改用经腹腔疝囊离断修补术。疝囊颈部的处理要求做到完全高位结扎,如结扎过低,则遗留小疝囊,术后腹压增高仍可形成疝,这是术后晚期复发原因之一。所以为了达到高位结扎的目的,在游离疝囊近端时,必须准确达到疝囊颈,解剖上疝囊颈部的标志是疝囊进入腹腔处疝囊稍增厚,且囊颈部有黄色腹膜外脂肪附着,当游离至此处时即可结扎疝囊。疝囊颈部的剥离必须彻底,要求完全去除腹横筋膜,使结扎处能回缩到腹膜前间隙,如将腹横筋膜与疝囊颈一起结扎,将在疝囊颈口处残留陷窝,以致术后复发。对于疝囊部宽大,可用荷包缝合疝囊颈部,如因针距大宽(或漏针),术后疝内容物易经缺口处突出。所以,建议小儿疝囊颈部结扎以缝扎为主。采用荷包缝合结扎时,要求疝囊内侧针距小,外侧针距大,结扎后不致遗留空隙。分离后壁撕裂未发现或未处理也是术后复发的原因之一。小儿年龄越小,疝囊越薄,如按成人疝钝性剥离易造成疝囊撕裂,特别是撕裂疝囊的后壁,裂口可以波及疝囊的颈部,笔者建议在疝囊完全断裂后,采用止血钳横向钳夹菲薄的疝囊,用钝性和锐性结合游离到疝囊颈部将夹持疝囊端的止血钳做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使游离的疝囊端拧成一条索,在颈部贯穿结扎后,再做一单纯结扎,这样即可防止疝内容物突入囊颈,也可防止疝囊撕裂。本组1例因疝囊颈处理不当而术后5年复发。

    2.2  腹股沟区神经损伤  在腹股沟区主要有髂腹下、髂腹股沟及生殖股神经。由于这些神经与腹股沟管关系密切,在手术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及外环时,未将神经从腹膜下推开而被剪断,切开提睾肌时未看清终末支走向而切断,在精索周围止血时将神经结扎而致损伤,均可造成相应部位腹壁肌肉萎缩、软弱,是术后复发因素之一。本组有1例因此原因而复发。因此术中应预防神经损伤,可在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时,先沿腹外斜肌腱膜纤维走向做一小切口,并经此小切口用弯止血钳或手指紧贴腱膜下进行潜行分离至腹股沟管外环处,推开腱膜下神经可再切开其余腹外斜肌腱膜,必要时可将神经干游离推向腹膜外侧缘以防损伤。

    2.3  切口感染  疝手术是一无菌手术,一般不发生切口感染,但由于儿童好动,切口敷料易移位、脱落或被尿液、粪便污染,致切口感染,导致皮下或腱膜下广泛蜂窝组织炎,愈合后局部组织瘢痕化,腹壁强度减低,导致疝复发。因此应预防切口感染。执行无菌操作的同时,尽量减少损伤,避免大块钳夹、结扎,结扎线不宜过长,出血点应仔细止血,减少异物反应及术后血肿的形成。阑尾一般不应一并切除,以免污染切口。术后应加强护理,注意污染敷料的及时更换,减少切口污染。本组有1例系因切口化脓感染后,腔壁瘢痕形成减低了腹壁的强度致术后复发。

    此外,术前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过分肥胖、便秘、低蛋白血症、术后小儿过分哭闹及过早活动等,都是小儿疝术后复发的诱因,应做好对应处理。

    作者单位: 1 163457 黑龙江大庆,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东海医院

    2 163001 黑龙江大庆,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大庆油田总医院

   (编辑:江  枫)

作者: 张春发,顾秀丽,商淑萍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