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22期

布比卡因臂丛阻滞诱发过敏反应1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1病历摘要患者,男,32岁,体重58kg。给药后5min,患者诉咽部异物感、舌尖麻木、呼吸困难。调整患者体位为头低脚高位,同时面罩给予高流量纯氧吸入,加快输液速度扩容。患者诉咽部不适感消失,呼吸通畅。...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32岁,体重58 kg。右前臂桡骨及掌骨多发性开放性骨折,基层医院行清创缝合术来我院以求进一步治疗。术前检查:心电图,血、尿常规及凝血功能未见异常;既往体健,无传染病、心脏病史及药物过敏史。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200 mg。入室后,采用UT4000F型监护仪监测各项生命体征:血压(BP)125/75 mmHg,心率(HR)67次/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7%,连续心电监护(ECG)Ⅱ导联,提示正常心电图。开放静脉通道后,持续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准备充分后行麻醉操作,于右侧肌间沟行臂丛神经阻滞术。定位准确后进针,找到异感后回吸无血及脑脊液,固定针头注入0.25%布比卡因(批号20051103,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边注药边回抽未见血及脑脊液。给药后5 min,患者诉咽部异物感、舌尖麻木、呼吸困难;且伴有烦躁不安、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全身出现“风团样”皮疹,不伴头晕、耳鸣及意识障碍等情况。BP 85/60 mmHg,HR 128次/min,SpO2 86%且SpO2数值呈进行性下降趋势。调整患者体位为头低脚高位,同时面罩给予高流量纯氧吸入,加快输液速度扩容。静注麻黄素30 mg,地塞米松10 mg,但血压无明显回升;随即静注间羟胺3 mg,重复3次,升压效果仍不明显更换药物。静注肾上腺素0.2 mg,重复3次,地塞米松10 mg,同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3 mg,静脉缓慢注射氨茶碱250 mg,BP升至120/70 mmHg、HR下降至72次/min、SpO2升至95%以上,无下降趋势;患者诉咽部不适感消失,呼吸通畅。静脉输注5%碳酸氢钠液120 ml后行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抢救过程中患者意识清楚,双下肢及健侧上肢感觉及运动功能未见异常。患侧上肢阻滞效果确切,术者顺利完成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出室。拆线时,为寻找原因与患者协商后进手术室做局麻药皮试。完善抢救准备后给患者做布比卡因皮试。取同一批号布比卡因液用生理盐水稀释为0.1%浓度配成皮试液于患者健侧(即左侧)前臂内侧皮内注射0.1 mg,并皮内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5 min后注射部位出现直径2.5 cm红色斑丘疹,并有伪足出现,提示皮试阳性,提示布比卡因可能诱发过敏反应。患者于术后20天出院。

  2  讨论
       
  本文中患者行臂丛神经阻滞术,患侧肢体神经阻滞效果确切,提示穿刺部位准确;注药时间吸取无血及脑脊液出现,提示无局麻药入血情况;但注药后5 min左右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咽部异物感、呼吸困难、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血压下降、心率增加及全身出现“风团样”皮疹。应用麻黄素、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物后升压效果不明显,提示可能为药物过敏引起的过敏反应;但给予地塞米松10 mg效果不明显,可能为剂量不足,加用肾上腺素同时增加地塞米松10 mg后情况得到控制,生命体征趋于平稳;随后的布比卡因皮试阳性进一步说明以上反应为布比卡因引起的过敏反应。
       
  盐酸布比卡因为酰胺类局麻药,过敏反应报道较少。其发生过敏反应的机制可能是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与血浆蛋白或细菌多糖体形成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淋巴细胞致敏。若再次使用同种局麻药(酰胺类局麻药)即使是小剂量时也可能诱发严重的过敏反应。酯类局麻药结构中P-氨基苯甲酸(PABA)可作为半抗原结合蛋白质后具有抗原性而引起过敏反应。酰胺类局麻药结构中含有对羟基甲酸甲酯和羟基甲酸丙酯与PABA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提示也可能诱发过敏反应[1]。故临床应用布比卡因及其他酰胺类局麻药时应引起重视,术前准备应进一步完善,术中监护应更加谨慎,以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孟庆去,宋淑兰.普鲁卡因过敏反应1例报告.中华麻醉学杂志,1989,9(1):60.

  作者单位: 137400 内蒙古乌兰浩特,兴安盟人民医院麻醉科

  (编辑:杨  熠)

作者: 韩仁海,吕国莲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