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23期

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手术治疗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手术治疗体会(pdf)[摘要]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996年7月~2005年7月共收治脊髓型颈椎病54例,均采用环锯法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5年,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A)对脊髓功能评定标准,手术有效率96%。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

点击显示 收起

    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手术治疗体会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6年7月~2005年7月共收治脊髓型颈椎病54例,均采用环锯法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5年,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A)对脊髓功能评定标准,手术有效率96%。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具有减压彻底,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及稳定性,疗效持久等特点。

    [关键词] 颈椎病,脊髓型;手术,经前路

     脊髓型颈椎病在各类颈椎病中危害最严重,是由于椎间盘突出,相邻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后纵韧带钙化)导致脊髓压迫和该节段的脊髓血液供应障碍所引起。1996年7月~2005年7月,我院采用经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4例,男32例,女22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6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6年,平均2.5年。均经MRI检查确诊。发病部位C3~4段4例,C4~5节段12例,C4~6节段10例,C5~6节段12例,C5~7节段8例,C6~7节段8例。

    1.2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为颈项不适,疼痛,肢体麻木,无力。晚期下肢行走不稳,行走脚下如踩棉花样感觉,胸腰有束带感,下肢痉挛。Hoffman征阳性,Babinski征阳性,腱反射亢进,踝阵挛连续阳性,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

    1.3 影像学表现 X线显示:颈椎生理弯曲减小,消失甚至反曲,大部分有颈椎退行性病变表现,MRI示颈椎间盘突出,局部有骨赘形成,相邻节段脊髓受压水肿,呈间段波浪样改变。

    1.4 手术方法 手术采用全麻,颈前右侧斜切口,C型臂X线机定位后环锯法减压,彻底刮除致压物后植骨。然后用CSLP或Orion钢板内固定,术后颈托固定。

    1.5 结果 本组病例均经门诊复查或来院随访,6个月~4年,平均2.5年。均摄颈椎正侧位片,有条件行MRI检查,了解植骨融合程度。内植物位置及是否假关节形成并检查临床症状、体征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按JOA评定标准[1],优(改善率>57.5%)34例,良(改善率50%~74%)18例,好转(改善率25%~49%)2例,无效(改善率<25%)无。本组有效率90%。所有病例植骨均获骨性愈合,无假关节形成,无钢板螺钉松动、折断及滑脱等。

    2 讨论

    2.1 手术减压范围 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远期疗效比较稳定,其手术范围包括切除对脊髓压迫的骨赘(增生的椎体后缘)和纤维性致压物(椎间盘突出物,纤维环及破裂的髓核,钙化的后纵韧带)以彻底减压,解除脊髓受压,使其血液供应有可能得到提高和改善或获得代偿,从而解除造成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原因。

    2.2 手术减压的节段 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确立病变范围在2个节段以下者作为前路手术适应证。单节段发病者,仅在1个节段减压后植骨融合内固定。如2个节段发病者,分别将2个节段减压或2个节段成长窗一同减压后植骨内固定[2]。

    2.3 骨融合内固定 植骨块大于要植骨间隙2 mm,并保证植骨块有2个以上面为皮质骨,以避免植入时或骨性愈合时前柱高度丢失,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弧度,使相邻节段应力分布更合理,减少相邻椎体的退变,植骨块过浅易致骨块脱出支撑不够,过深有可能伤及脊髓,内固定螺钉必须固定在椎体上,以防螺钉滑脱。

    2.4 手术时机 本组病例术后评定获得优32例均为病程短,评定获得好转及良好病例均为病程较长,因此笔者认为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即应尽早尽快手术。一方面彻底解除脊髓压迫,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另一方面有助于制止其恶性发展进程,尤其是长时间非手术治疗其症状和体征均明确的患者,防止出现不可逆的脊髓病变。前路减压内植骨内固定优点:(1)术中形成一骨窗,大大增加了手术视野,可较彻底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及增生的骨赘和肥厚的后纵韧带,达到充分减压的目的,直视下手术避免盲目操作带来的脊髓损伤。(2)撑开状态下植骨,松开后相邻椎体会对植骨块加压应力,可维持颈椎伸展位,提高颈椎的稳定性,促进植骨块融合,钢板上下各用2枚螺钉固定,有较好的固定作用,可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3)撑开后可使黄韧带拉直,缓解脊髓后方的嵌压,扩大神经根管减少神经根受压的机会,改善手术效果[3]。

    2.5 经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注意事项 (1)切口入路时勿损伤甲状腺、颈部大血管及气管。(2)减压至椎体后缘时只用小刮匙小心向前刮除,小心处理后纵韧带,防止出现硬膜损伤。(3)骨窗前宽后窄,植骨块不可过深,防止骨块后移,压迫硬膜损伤脊髓。(4)选择钢板长度适当,防止螺钉穿入椎管或椎间隙,确保固定效果[4]。

    [参考文献]

    1 魏梅洋,贾连顺,李家顺.颈椎病脊髓功能的神经学评价.颈腰痛杂志,2003,24(3):180.

    2 林斌,徐克剑,郭林新,等.“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16例治疗.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2):104.

    3 陈鸿儒,陈新,查振刚,等.钩椎关节骨赘切除前路颈椎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重症颈椎病.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1):6.

    4 刘先银,黄新发,何仲佳,等.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结合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6):367.

    作者单位: 110034 辽宁沈阳,沈阳二四二医院骨科

 (编辑:林剑雷)

作者: 李福春,孙国民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