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2期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在治疗上的有效性、安全性,并观察对UA患者微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硝酸甘油5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3h内静脉滴注),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在治疗上的有效性、安全性,并观察对UA患者微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硝酸甘油5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3 h内静脉滴注),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检测两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ST改变、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过敏及其他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能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P<0.05),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缺血心电图(P<0.05),治疗组降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安全和有效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微循环指标改善是安全肯定的。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心绞痛,不稳定型;微循环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多认为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内皮下致血栓形成物质暴露,诱发急性血栓形成,伴有不同程度的表面血栓形成及远端血管栓塞导致心肌供血减少,造成心肌缺血缺氧而产生疼痛症状[1]。此病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综合征,其急性阶段的猝死率和心肌梗死发生率都很高,其治疗目的是缓解心绞痛,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院自2005年10月以来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经临床疗效观察取得较好的效果,现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0月以来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7例,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ISFC/WHO)的诊断标准[2]。治疗组35例,男27例(占77%),女8例(占23%),年龄42~78岁,平均62岁,病程3~7年,其中合并高血压24例,高血脂26例,糖尿病6例。对照组32例,男25例(占78%),女7例(占22%),年龄45~76岁,平均63岁,病程3~6年,其中合并高血压22例,高血脂24例,糖尿病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并发症等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1)合并心肌梗死;(2)影响心电图确诊心肌缺血的体征;(3)有明显心力衰竭症状;(4)有严重心脏外的其他器质性疾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32例按常规方法应用硝酸甘油5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3 h内静脉滴注,部分患者加用β-受体阻滞剂和(或)钙拮抗剂。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 ml(济南步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天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1.3.1 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上所修订的标准[3]。显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发作消失或基本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或硝酸甘油片用量减少≥80%;有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有较大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无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次数减少≤50%,或硝酸甘油片用量减少≤50%。

    1.3.2 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国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指南》[4]中的标准,显效:症状消失,心电图复查ST段及T波基本恢复正常,运动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有效:症状减轻,心电图复查ST段低平,T波倒置有所纠正;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心电图复查ST段低平或T波倒置无好转。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常规心电图ST的变化,测定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并观察药物过敏及其他副作用。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2.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2.3 两组血脂疗效比较 见表3。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注:两组用药后比较,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注:两组用药后比较,△P<0.05

    2.5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无过敏反应及明显不适反应。

    3 讨论

    冠心病指冠状动脉血管疾病导致的心脏病,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最常见,约占95%。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内膜损伤,可促使血小板激活,聚集性强,血液黏度增高,血流减慢,引起缺血缺氧,出现心绞痛发作。而不稳定型心绞痛则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内皮下致血栓形成物质暴露,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血小板因子,凝血系统活化,诱发腔内不完全阻塞性血栓而造成。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与心肌梗死不同,尽管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但其血栓不同于急性心肌梗死,以非闭塞性的白血栓为主,即血小板成分多,纤维成分少,且血栓形成是一连续的亚急性过程[5]。基于上述理论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和血管再通可改善心肌缺血。

    丹红注射液是以丹参、红花为主要成分提取的复方制剂,其中主要有效成分为丹参酮、丹参酚酸、红花黄色素等。其中中药红花和丹参在缺血性心脏病方面的作用和机制已被大量实验所证明。在常规应用硝酸酯类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时加用丹红注射液的机制有:(1)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新生血管形成;(2)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和心肌血液供应,因而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减轻心肌缺血的损伤和减少缺血的范围;(3)降低血液黏度,加快血液流速,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心肌供氧;(4)血清血脂含量的降低,可防止脂质在动脉管壁及细胞内的沉积,阻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的环节,防止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和发展;(5)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抑制血小板黏附,清除自由基,促进纤溶系统,溶解冠状动脉内微小血栓,控制心绞痛的发作及向心肌梗死的转化。

    临床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可明显改善症状,疗效肯定,作用缓和持久,对血液流变学及纤溶的改善作用显著(P<0.05),本组疗效观察在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善方面均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观察无出血、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使用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6-277.

2 叶任高.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10-312.

3 1980年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关于冠状动脉心脏病例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华内科杂志,1981,20(4):253-25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指南.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9-60.

5 徐晓东,徐岩.不稳定型心绞痛抗血栓治疗对血小板聚集和凝血、纤溶活性的影响.中国医师杂志,2003,5:688-689.


作者单位:563004 贵州遵义,遵义铁合金(集团)公司职工医院内科

作者: 骆书伟,易 锋,蒋德霞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