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3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体验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2000~2005年,临淄区中医院共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74例,采用保守或手术治疗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资料如下。顺粗隆间骨折49例,逆粗隆间骨折18例,转子下型骨折7例,粉碎性骨折20例,其中无移位者19例。保守治疗39例,手术治疗35例。2治疗方法1。...

点击显示 收起

     2000~2005年,临淄区中医院共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74例,采用保守或手术治疗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4例病例中,男38例,女36例;年龄46~81岁;左侧41例,右侧33例;伤后至就诊时间2 h~3天;顺粗隆间骨折49例,逆粗隆间骨折18例,转子下型骨折7例,粉碎性骨折20例,其中无移位者19例。合并有其他疾病者43例,高血压病25例,慢性支气管炎10例,冠心病26例,中风后遗症2例,糖尿病23例。保守治疗39例,手术治疗35例。

    1.2  治疗方法

    1.2.1  保守治疗  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不全或嵌插骨折,卧床期间不需外固定,穿丁字鞋制动,保持患肢外展30°~40°,足呈中立位。4~5周后,进行持双拐患肢不负重活动,待骨折骨性愈合,开始下肢负重。对于无移位性骨折,采用石膏或外展板外固定,1周后拍片观察对位对线情况,对于稳定型骨折或不稳定型骨折不愿手术内固定者,采用皮牵引或骨牵引治疗,皮牵引重量为3~4 kg,骨牵引采用股骨髁上牵引,牵引重量为4~5 kg,3天后拍片复查,如仍有移位,给予手法复位,维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稍屈膝屈髋,2周后减轻牵引重量20%~30%,5~6周后拆除牵引,持双拐下床不负重活动。

    1.2.2  内固定治疗  对不稳定型骨折及牵引治疗过程中产生卧床并发症患者,以及要求及早活动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前伤肢经皮牵引2天以上,完善各项检查,发现各种慢性疾病,给予对症处理。年龄大者合并有多种其他疾病者,多采用C型臂下牵引复位,折断式螺钉或斯氏针经皮穿针内固定,穿丁字鞋,早期坐起活动,做股四头肌舒缩活动。

    术前经检查无合并其他重要疾病患者,考虑可耐受手术治疗者,给予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术前常规备同型血400 ml,持续硬膜外麻醉,平卧,坐骨结节和骶骨下垫一沙袋,采用大腿外侧切口,从粗隆顶点向下作长约15 cm长裂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张肌,沿股外侧肌方向切开肌肉,显露大粗隆,显露骨折端,暴露股骨,给予整复骨折,粉碎性骨折的较大骨块用松质骨螺钉或螺钉单独固定,C型臂下透视骨折复位满意后,给予应用解剖钢板固定,再次C型臂下透视,防止打入股骨头松质骨螺钉穿出股骨颈或股骨头,被动活动髋关节无异常,冲洗刀口,依次逐层缝合,放置硅胶管引流,2天后拔除引流管,3天后可在床上行髋膝关节屈伸练习,6周后下床扶拐行不负重练习,12周后经拍片示粗隆间骨折骨性愈合后,逐渐负重行走[1,2]。

    采用上述治疗方法均配合中医骨伤科的辨证施治,给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补益肝肾、续筋接骨的中药内服。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以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制订的标准衡量,根据患者的X线片显示、髋关节疼痛程度、下蹲能力(屈髋屈膝功能)、从事日常活动能力等项为标准评定,分为优、良、可、差4个等级。优:X线显示颈干角130°左右,骨折线消失,患肢无疼痛,能完全下蹲,恢复伤前日常活动能力。良:X线显示颈干角110°以上,骨折线消失,患肢偶有轻度疼痛,可全蹲或半蹲,可从事家务,生活能自理。可:X线显示骨折线消失,患肢稍痛,屈髋屈膝不超过90°,能进行室内活动,生活部分自理。差:X线显示颈干角90°以下,患肢有疼痛,行走持拐,跛行明显,生活不能自理。

    2.2  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74例患者,保守治疗39例患者中,优:8例,良:12例,可:15例,差:4例。手术治疗35例患者中,优:22例,良:8例,可:3例,差:2例。卧床并发症主要有泌尿系感染、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保守治疗患者出现并发症14例,手术患者出现并发症2例。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损伤,由于股骨粗隆部血运丰富,为松质骨,骨折很少不愈合,若处理不当,易发生髋内翻,所以治疗的关键在于减少髋内翻,促进功能恢复。保守治疗对于无移位骨折采取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对于稳定型骨折或不愿行手术治疗者,采用牵引治疗。牵引治疗主要是对抗大腿肌肉收缩,减少髋内翻,解决下肢短缩和旋转畸形,可合并手法整复,这种办法损伤小,不损害粗隆部的血运,病人愈合快,但牵引治疗时间长,这需要患者能够耐受长期卧床。此类骨折多为老年人,易产生卧床并发症,无法严格牵引体位,骨折易移位,达不到良好效果。并且由于牵引时间较长,膝、髋关节易出现屈伸功能障碍,骨折愈合后,需要患者积极功能锻炼,否则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将受到影响。手术治疗采用闭合复位穿针固定,或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固定,可以良好复位,有效解决卧床并发症。折断式螺纹钉或斯氏针经皮穿针内固定术操作简单,并且对患者体质也要求低,但其固定欠牢固,对逆粗隆间骨折、转子下型骨折、粉碎型骨折不能进行有效固定,只能进行切开复位鹅颈钉、解剖钢板等内固定,但手术创伤大,这需要患者能够耐受手术治疗。合并其他多种疾病患者难以耐受手术治疗,只能行保守治疗,增加卧床并发症的发病率,增加髋内翻、下肢短缩及旋转畸形出现的概率。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术后出现针、钉、钢板松动,亦出现髋内翻、骨折畸形愈合等情况,也会使手术效果不理想。因此,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应根据骨折的类型、稳定性、患者的体质、患者的其他疾病、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意愿综合判断,制订出最好的治疗方案。对于股骨粗隆间稳定型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不稳定型骨折应尽早行手术治疗,以利肢体早期活动,减少髋内翻的发生几率,减少卧床并发症,防止关节僵硬[3]。

【参考文献】
  1 张安桢,武春发.中医骨伤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

2 董福慧,黄克勤,孟和.力臂式骨折固定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报告.骨伤科研究,1986,10(3):57.

3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5.


作者单位:255400 山东淄博,淄博市临淄区中医院

作者: 李振科 贾振林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