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5期

副溶血性弧菌引发食物中毒的检验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南江县曾发生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V。parahemolyticus)引起的重大食物中毒事件。采用分离霍乱弧菌的方法,成功分离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现就此事件的采样检验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南江县曾发生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V.parahemolyticus)引起的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科室人员分三组到医院和就餐现场进行调查采样。采用分离霍乱弧菌的方法,成功分离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现就此事件的采样检验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排泄物27份;(2)呕吐物3份;(3)泡菜盐水1份;(4)污染物6份。

    1.2  检验方法  增菌培养:将采集的所有样本(其中厨房污染物用无菌棉签蘸碱性蛋白胨水涂擦污染物表面采样,然后将棉签置于碱性蛋白胨水中增菌)均置于碱性蛋白胨水(36±1)℃增菌6~8 h后,划种TCBS(36±1)℃培养18~24 h直接分离。排泄物和泡菜盐水样品在做增菌的同时也接种TCBS直接分离。

    2  结果与鉴定

    2.1  结果  (1)碱性蛋白胨水中均匀混浊生长,表面有菌膜。(2)在TCBS上有不发酵蔗糖的绿色菌落。

    2.2  嗜盐性(halophilic)试验  无盐不能生长。NaCl浓度高于 8%时也不生长。

    2.3  生化特性  氧化酶阳性,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不分解乳糖、蔗糖、阿拉伯胶糖;能还原硝酸盐,吲哚反应阳性。

    2.4  溶血试验  将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划种在Wagatsuma琼脂平板上可产生β溶血,即神奈川现象(Kanagawa phenomenon)。

    2.5  生化反应结果  见表1。表1  生化反应结果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像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在逐年增加。考虑到副溶血弧菌与霍乱弧菌有很近似的生物学特性,而采用了分离霍乱弧菌专用的碱性蛋白胨水、TCBS等培养基,成功分离检出副溶血弧菌。

    本次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由于在杀死和淘洗虾蟹时,未严格控制操作规程,虽是秋天但气温较高,餐具、容器等交叉污染,细菌易生长繁殖,导致本次事件发生。该菌对热敏感,56 ℃ 5 min即可被杀死[1~3]。因此,酒店餐厅、集体食堂等要注意食品卫生,加强餐具消毒,采取将生熟刀具及容器分开等措施,以利于控制此类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芯.食品卫生检验新技术标准规程手册.北京:光明出版社,2004,911-914.

2 刘运德,楼永良.微生物学检验,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6-217.

3 周正任,李凡.医学微生物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7-178.


作者单位:636600四川南江,南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

作者: 黄绍满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