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6期

小儿经腋路双针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40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小儿神经阻滞麻醉笔者于2003年6月~2007年5月采用腋路双针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行小儿手术40例,麻醉效果满意,现将具体方法报告如下。ASA分级:Ⅰ~Ⅲ级,其中急诊手术14例。择期手术26例,手术时间1~5h。术前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血常规及ECG,择期手术,术前禁食水8h。...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小儿 神经阻滞麻醉

  笔者于2003年6月~2007年5月采用腋路双针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行小儿手术40例,麻醉效果满意,现将具体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个月~12岁(平均5.6岁);ASA分级:Ⅰ~Ⅲ级,其中急诊手术14例;择期手术26例,手术时间1~5 h。术前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血常规及ECG,择期手术,术前禁食水8 h。

    1.2 方法 对恐惧、不合作的婴幼儿入手术室时先用氯胺酮(5~8 mg/kg肌注)或咪达唑仑(0.2~0.3 mg/kg肌注)等麻醉药物作基础麻醉。待患儿入睡后建立静脉通道,连续无创监测HR、BP、ECG和SPO2,然后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患儿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患肢外展、屈肘各90°,前臂外旋,手背贴床,呈“行军礼”状。腋窝常规皮肤消毒、铺巾。麻醉者以示指或中指按住腋窝顶部腋动脉搏动最强点,在其上缘用6~7号针头垂直进针,穿刺针与动脉呈20°夹角,缓慢推进,直到出现刺破纸样的落空感时松开针头,观察针尾摆动情况,调整深度及角度至摆动最明显时,再在该动脉的下缘同样用6~7号针穿刺(同上),选定针尾摆动最明显的位置时(针尖稍向头侧),回吸无血,即可缓慢注入局麻药,此时若另一针有局麻药回流(可同时对双针注药),说明双针均已刺入腋鞘。出现此征象时麻醉效果更确切,阻滞更完善。该方法不需要刻意寻求患儿患肢出现异感,以防发生神经损伤。

    全组病人均使用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实施麻醉,局麻药用量及浓度见表1。表1 局麻药用量及浓度局麻药用量:利多卡因:8~10 mg/kg,布比卡因为1~1.5 mg/kg。也可根据公式计算:小儿一侧臂丛阻滞麻醉时的注药容量[腋鞘容积(ml)=年龄×2+4]。预计需要较长时间的麻醉或单次注药量较大时,可配加1∶20万u肾上腺素。麻醉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防止发生局麻药毒性反应。

    2 结果

    麻醉优良率为100%。麻醉前后HR、BP和SpO2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注药后3~15 min麻醉完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患儿苏醒,紧张不安者追加适量基础麻醉药物。术毕患儿均呈“呼之即醒”状态离开手术室。无一例出现明显中毒反应及并发症。

    3 讨论

    3.1 传统的小儿上肢手术常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方法 氯胺酮虽有良好的镇静、遗忘、镇痛强等麻醉特点,但有中枢兴奋的作用,易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兴奋,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由于该药作用时间较短,对需时较长的手术需要多次追加药量才能满足手术的要求,易发生药物蓄积,甚至出现呼吸抑制、呼吸骤停、苏醒延迟等不良后果[1]。如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或静脉复合气管内插管全麻,则麻醉操作复杂,术中管理难度高,对呼吸循环影响大,并发症多。小儿对缺氧和血容量的变化代偿力差,选择麻醉方法时首先应考虑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对四肢创伤儿童,以首选神经阻滞更为安全[2]。基于上述,我们选择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并改良为双针法注药。与其他经路臂丛麻醉方法相比,该经路穿刺操作简便,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并发症少,适用于肘部以下的手术[3],且术中管理简便,既满足了手术需要,又可延缓术后伤口疼痛,尤其在使用布比卡因麻醉的患儿,可维持10余小时的术后无痛时间,减少了手术对小儿机体及心理的不良刺激,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3.2 小儿生理解剖特点 小儿的生理解剖特点:(1)小儿腋鞘容积相对较小,神经鞘膜及结缔组织隔膜均较薄,易于局麻药浸润和扩散;(2)小儿心输出量相对较高。药物浓度的峰值出现迅速,即血药浓度峰值出现较早;(3)小儿肝脏组织所占体重的比例较大,具有较大的清除解毒能力,药物清除较成人快。而小儿的药物分布容积相对较大,血药清除半衰期较成人长。根据以上特点,本组患儿均采用低浓度大容积的用药原则,让腋鞘有足够的充盈容积。

    3.3 经腋路双针法臂丛神经阻滞 由于双针双点注药可保证麻醉效果更加完善,克服了单针血管旁注药往往出现阻滞不全的缺点。同时,也不需要刻意寻求患儿患肢出现异感,可避免发生神经损伤。

    与全麻相比,该方法术后苏醒快,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少,对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扰乱轻。应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完全苏醒后即可进食。缩短了患儿禁食时间,保证了小儿正常机体代谢。我们认为,使用双针法经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好,对机体影响小,并发症少,是小儿上肢手术时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颖,应诗达,刘洪民,等.小儿氯氨酮麻醉中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的临床意义.临床麻醉学杂志,1996,12(3):154.

2 侯南丽.小儿四肢外伤急诊手术的麻醉.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2,5(1):28.

3 Brown DL.Brachial plexus anesthesia:an analysis of options.Yale J Biol Med,1993,66:415-431

(编辑:杨 熠)


作者单位:1 134001 吉林通化,通化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2 134000 吉林通化,通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康复门诊

作者: 林中洪赵岩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