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6期

缬沙坦配合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缬沙坦胺碘酮充血性心衰室性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和最终结局。缬沙坦配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1一般资料所有的治疗对象均来自我院2005年12月~2007年1月所收治......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缬沙坦 胺碘酮 充血性心衰 室性心律失常

  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和最终结局。我们采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配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的治疗对象均来自我院2005年12月~2007年1月所收治的93例患者,其中男42例,女51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78岁。平均(55.2±10.7)岁,病程为2~10年,原发病分别为高血压性心脏病29例、冠心病38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及心脏瓣膜病8例,其他8例,按照NYHA标准分级,心功能Ⅱ级34例,心功能Ⅲ级47例,心功能Ⅳ级12例。93例患者中,心律失常按根据Lown分级[1]:2级:频发单源性室性早搏42例;3级:频发多源性室早36例;4A级:连发成对室性早搏9例;4B级:连发3个或3个以上室性早搏(短阵性室速)6例。以上病例均经心脏彩超、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明确诊断,排除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及其他高度传导障碍者(安置起搏器者除外);排除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血压者(收缩压<90 mm Hg);排除甲状腺功能障碍和碘过敏者;排除阻塞性支气管病者。

    1.2 治疗方法 患者给予休息、低盐饮食、镇静、强心、利尿、抗心律失常、吸氧等常规治疗,口服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公司生产,80 mg/片),首剂40 mg/d,3天后无不适逐渐加大剂量,最大剂量160 mg/d;胺碘酮片(可达龙,杭州塞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0 mg/片)0.2 g口服,每日3次,1周后改为0.2 g每日2次,2周后改为0. 2 g每日1次,并逐渐减至最小维持剂量,疗程为12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心胸比,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室射血分数(EF)。

    1.3.2 心律失常的评价标准[2] (1)有效:Lown 4级的室性心律失常消失,且室早数量减少>50%;或者Lown 2和3级的室性早搏≥80%被抑制;或者室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减少90%。(2)无效:每分钟早搏数量虽然减少,但治疗后早搏仍多于5次,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成对室早或短阵室速仍存在。上述指标每隔6周检查一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心胸比的结果 见表1。表1 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心胸比的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后,治疗前、治疗后6周及治疗后12周在心率、血压、心胸比两两比较后,P值均<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在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治疗前。

    2.2 对心律失常改善的评价 见表2。治疗6周后心律失常改善的评价,在93例患者中,治疗6周后的总有效67例,总有效率为72.04%,无效26例,无效率为27.96%。表2 对心律失常改善的评价(治疗6周后)

    2.3 治疗12周后心律失常改善的评价 在93例患者中,治疗12周后总有效80例,总有效率为86.02%,无效13例,无效率为13.98%,见表3。表3 对心律失常改善的评价(治疗12周后)

    2.4 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的改变 见表4。表4 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的改变 治疗6周及12周后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均明显缩小,而左室射血分数(EF)均增加,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症状不断发展的疾病,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在CHF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使心衰走向恶化,目前研究表明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3]。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等持续存在,隐匿性进展,势必造成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左室后负荷超载运转,逐渐出现左室后壁增厚与内腔增大,这种演变过程发生的组织形态、功能结构的变化谓之“左室重构”。重构意味着功能下降、代偿失调,重构后心脏逐渐出现相应舒张与收缩功能障碍,如不能得到强有力的干预则可演变为慢性心力衰竭,甚至难治性心衰。

    心力衰竭时并发心律失常可能是通过一种或多种机制诱发。原有的基础心脏病变(冠心病、心瓣膜病、心肌病等)是构成心律失常的形态学基础,心衰时水电解质紊乱、神经体液调控异常及治疗用药等均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CHF时交感神经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ALD)水平升高,其升高程度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CHF时心肌内肾素、血管紧张素(Ang)、Ang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 活性升高。通过c-AMP2蛋白激酶、C-酪氨酸磷酸化机制或是通过提高肾上腺素能活性而导致心律失常。调整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心衰治疗的关键,血管紧张素Ⅰ、Ⅱ型受体拮抗剂(AT1拮抗剂)的应用使心衰的治疗又进了一步。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直接作用于AT1受体亚型,能达到全面抑制AT1 受体所致血管增生与增厚的作用,并能激活AT2受体亚型(它与AT1受体作用完全相反),AT1受体抑制与AT2受体激活二者作用机制完全相反,通过协同作用发挥最大的效能,所以它与ACEI相比优越之处是无咳嗽反应,不抑制激肽酶,缓慢降压,无首次低血压反应。Val-HeFT试验(缬沙坦心力衰竭试验),入选5010例NYHA Ⅱ~Ⅳ级EF<40%的CHF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标准的心衰治疗,观察了缬沙坦与安慰剂对CHF患者死亡率和心衰所致病残率的影响,历时3.5年,结果表明缬沙坦能明显降低CHF患者各种原因死亡率及病残率,显著降低CHF患者再住院率,明显减慢患者CHF的进程,改善CHF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CHF患者射血分数和心功能[4]。

    胺碘酮是一种苯并呋喃衍生物,原为血管扩张药,治疗心绞痛。近年来,它被广泛应用于抗心律失常,普遍认为其高效、长效。由于许多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有负性肌力或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因而使情况变得较复杂。有荟萃分析显示,胺碘酮可使CHF猝死率降低29%,总死亡率下降13%[5]。可见,胺碘酮疗效较肯定。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使心房和心室的肌纤维动作电位时程(APD)延长,此由阻滞延迟性整流外向钾流(Ik)所致,Ik可表现为快延迟整流(Ikr)和慢延迟整流(Iks)的特性,对α和β受体有非竞争性阻滞作用,降低外周阻力,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氧耗,且不影响心肌收缩。对交感神经有抑制作用,降低心肌兴奋性,对异位节律点的自律性有较强抑制作用,对房颤、房扑有转复作用。而且有抗心肌缺血作用,而抗心肌缺血作用本身即有一种抗心律失常作用,同时也意味着更少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它不抑制心脏收缩,无明显负性肌力作用,也是唯一可以用于心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所以,胺碘酮有可能成为改善CHF患者预后并降低猝死率和总死亡率的主要有效药物之一。

    缬沙坦与抗心律失常药配伍能促进心律失常缓解,需要药物治疗的非良性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早、恶性室早、短阵室速、预激所致室上速、偶发性短阵房颤、慢性心衰、心肌缺血、心室增大等心律失常,用胺碘酮或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在治疗过程中如有用缬沙坦的指征可用小量缬沙坦配伍,不仅能减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用量,还能促进心律失常缓解,这可能与缬沙坦抗心室与血管重构有关,亦可能与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及RAS有关,亦可能与缬沙坦贮钾排钠调节代谢相关[6]。本研究表明,缬沙坦与胺碘酮联用,能有效地治疗充血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恶性程度较前降低,没有猝死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 郭继鸿.心电图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34,1276.

2 郭继鸿,张萍.动态心电图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9,339.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设.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7-23.

4 Cohn JN,Toghoni G,A randomiaed trial of the angiotersin-recepptor blocker valsartan Charonic heart failure.N Eng J Med,2001,345(23):1667-1675.

5 胡大一,许玉韵.循证心血管病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55-556.

6 陆祖祥,吴家骅,胡先进,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临床应用进展.中国全科医学,2004,7(16):1153-1154.

(编辑:陆 华)


作者单位:510080 广东广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山院区

作者: 邝健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