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7期

肝炎后肝硬化并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附106例报告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并低钠血症的原因及低钠血症与肝功能及其他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总结分析106例肝炎后肝硬化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并统计分析低血钠程度与肝功能及转归关系。结果106例肝炎后肝硬化并低钠血症患者中,轻度低血钠者(130~135mmol/L)49例,中度(120~129mmol/......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并低钠血症的原因及低钠血症与肝功能及其他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总结分析106例肝炎后肝硬化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并统计分析低血钠程度与肝功能及转归关系。结果 106例肝炎后肝硬化并低钠血症患者中,轻度低血钠者(130~135 mmol/L)49例,中度(120~129 mmol/L)37例,重度(<120 mmol/L)20例。肝功能按child-pugh分级法,A级45例,平均血钠水平为(131.2±3.4)mmol/L;B级40例,平均血钠水平为(123.8±5.8)mmol/L;C级21例,平均血钠水平为(112.2±5.4)mmol/L。各级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06例中血钠完全纠正50例(47.17%),好转36例(33.96%),无效11例(10.38%),死亡9例(8.49%)。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并低钠血症患者低血钠发生因素复杂,其肝功能越差,低钠血症发生率越高,且程度越严重,随着血钠浓度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或加重,预后差,病死率高。相关临床应予以重视,以早防早治。

【关键词】  肝硬化;低钠血症


    低钠血症是肝炎后肝硬化(下称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易被原发病的病情掩盖,而常被临床忽视。严重低钠血症,又常促使或加重肝硬化病情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并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对肝硬化并低钠血症的认识,及早诊治,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并低钠血症患者106例,做一回顾性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6例肝硬化患者均为肝炎后肝硬化并低钠血症者,全部病例均为我科1998年1月~2006年10月住院患者,其中男82例,女24例,年龄33~89岁,平均51.5岁。106例患者肝功能按child-pugh评分分级法[1],其中A级45例,B级40例,C级21例。

    1.2  诊断标准  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2]。低钠血症的诊断标准以血钠<135 mmol/L为低血钠标准,并以入院当天血钠的测定值为观察依据。按血钠检测的水平分为轻度130~135 mmol/L(49例占46.23%);中度120~129 mmol/L(37例占34.91%);重度<120 mmol/L(20例占18.87%)。

    1.3  治疗方法  (1)合理调节饮食,不盲目限制钠盐的摄入,已限钠者适当增加钠的摄入;(2)补钠治疗:血钠在125~135 mmol/L范围者,适当补充生理盐水,血钠低于125 mmol/L者,给予3%的高渗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治疗,以每小时提高0.5~1.0 mmol/L,将血钠提高至135 mmol/L为度,疗程依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伴有其他电解质紊乱者,同时给予相应的补充,尤其是低钾者,及时补给;(3)对利尿和(或)放腹水治疗者,适当增加补钠量;(4)积极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及其他各种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比表示,两组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钠水平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  A级(45例)平均血钠水平为(131.2±3.4)mmol/L;B级(40例)平均血钠水平为(123.8±5.8)mmol/L;C级(21例)平均血钠水平为(112.2±5.4)mmol/L。各级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2.2  低钠血症与肝硬化各种并发症的关系  见表1。 表1  低钠血症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及顽固性腹水的关系由表1可见,肝性脑病:轻、中、重度三级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轻度与中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与重度,中度与重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肾综合征及顽固性腹水中度与重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低钠血症与临床转归的关系  见表2。表2  低钠血症的临床转归 各组样本频数比较及样本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样本间两两比较,轻度与中度,轻度与重度,中度与重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尤其是肝功能失代偿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电解质紊乱,尤以低钠血症为多见。本资料回顾分析了我科1998年1月~2006年10月收治的19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其中并低钠血症者106例,发生率为53.54%。肝硬化并低钠血症的发生原因多而复杂,常见如下几方面因素:(1)肝硬化患者病程长,病情重,长期摄入、吸收、消化功能均障碍,加上胃肠功能紊乱,恶心、呕吐、腹泻症状常反复出现,从而会导致低钠血症的发生或加重,本组类似表现患者62例(58.49%)。(2)部分患者因腹水、水肿而长期不合理的限钠饮食,导致低钠,本组56例(52.83%)。(3)反复的利尿、放腹水及过多的静脉补液治疗等多种因素,也是发生低钠血症的常见原因,本组有22例(20.75%)。(4)钠泵衰竭,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发现,长期慢性肝功能衰竭,使体内能量合成减少,消耗增加,致细胞膜上的钠泵功能不可逆性受损,活性降低,使细胞内的钠离子泵出减少,而引起血钠降低。本组资料显示:肝功能越差,血钠水平越低,也证明了这一观点。同时二者间可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导致持续性顽固性低钠血症。

    在治疗肝硬化低钠血症的同时,应注意鉴别真性低钠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或混合性低钠血症。一般以24 h尿钠作为标准[3],24 h尿钠<50 mmol/L者为真性低钠,24 h尿钠>50 mmol/L者为稀释性低钠,一般慢性、重症患者因长期摄入不足及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大多数为混合性低钠血症。本资料患者均为混合性低钠血症。

    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也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资料中,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在轻、中度低钠患者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重度低钠血症患者中,上述严重并发症以及顽固性腹水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血钠越低,越难以纠正,病死率越高。

    临床中,在诊治肝硬化低钠血症的同时,也要注意低渗性脑病的发生,因低渗性脑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往往与肝性脑病的表现相混淆,或与肝性脑病同时存在而被忽略,所以临床中要提高警惕,及早防治。凡符合以下几点,应考虑低渗性脑病可能:(1)符合肝炎后肝硬化诊断标准;(2)无肝性脑病的典型症状体征;(3)精神淡漠,头昏嗜睡,肌张力下降,深反射减弱或消失或渐进入昏迷;(4)血清钠<125 mmol/L;(5)补钠后症状明显好转[3]。低渗性脑病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所以在肝硬化并低钠血症患者中,若发现上述表现者,应立即按低渗性脑病救治。

    综上所述,可见低钠血症对肝硬化病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均有重要的影响,治疗中除积极去除诱因外,还要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不要盲目限钠。补钠治疗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分清低钠血症的性质,分别给予处理。对稀释性低钠血症,应酌情限水,适当利尿。对真性低血钠者,要多方面补给,即除给予口服外,适当静脉补给。应用利尿剂及放腹水者,应及时适当补钠,并注意其他电解质的补充,也要给予护肝解毒、输白蛋白、血浆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总之,对肝硬化并低钠血症者,应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这对减少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改善预后,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48.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56-62.

3 杨清,龚作炯,张全荣,等.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并低钠血症的治疗与转归.中华传染病杂志,2004,22(3):211.


作者单位:525000 广东茂名,广东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感染内科

作者: 曾瑛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