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7期

凯时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凯时(前列地尔,即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选择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无效的突聋患者38例,静脉注射凯时,每次凯时20μg+0。结果耳聋治疗有效率为47。耳鸣治疗有效率为94。...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凯时(前列地尔,即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治疗难治性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选择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无效的突聋患者38例,静脉注射凯时,每次凯时20 μ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10~14天为1个疗程。结果 耳聋治疗有效率为47.3%;耳鸣治疗有效率为94.7%。结论 较大剂量的凯时对难治性突发性耳聋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在突聋的治疗上,凯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凯时;突发性耳聋;耳鸣


    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突聋)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和内耳微循环障碍有关[1]。迄今为止,还没有使患者的听力完全恢复的特效方法。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应用血管舒张剂、血浆增容剂、抗凝剂以及营养神经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治疗效果各家报道不一,但总体效果接近。2005年12月以来,我科对38例外院及本院经过常规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突聋,应用较大剂量的凯时静脉滴注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突发性聋诊断标准[2]诊断突发性聋38例(44耳)。男21例,女17例;年龄17~62岁,平均44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7个月。单耳聋34例,双耳聋4例。38例均伴有耳鸣。所有患者根据0.5、1、2 KHz纯音气导平均听阈将听力损失程度分级。中度聋(56~70 dB)10例,重度聋(71~90 dB)22例,极重度聋(>91 dB)6例。所有患者在本次治疗前均接受过常规治疗,且治疗后耳聋、耳鸣症状无改善。

    1.2  治疗方法  凯时(LipoPGE1)20 μ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4天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于治疗结束后第一天行纯音测听检查,结合耳鸣改善程度,参照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分会制订的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标准[2]分为痊愈:0.25~4 kHz各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无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不超过15 dB。耳鸣治疗效果判断根据患者感觉情况。治愈:耳鸣消失;显效:耳鸣程度明显减轻,不影响情绪和睡眠;有效:耳鸣程度明显减轻,对情绪和睡眠仍有影响;无效: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治疗后患者听力提高总有效率47.3%,耳鸣治疗总有效率94.7%。见表1、表2。表1  不同程度听力损失患者治疗效果表2  不同程度听力损失患者耳鸣治疗效果

    2.2  不良反应  本组2例患者在静脉滴注凯时过程中出现注射部位刺痛,注射结束后30 min疼痛停止。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突聋是指在72 h内发生的原因不明的耳聋[3,4]。突聋的病因机制主要涉及病毒性耳蜗炎,内耳血供障碍或缺血,自身免疫炎症和内耳膜破裂等。目前主要倾向于病毒感染和血供障碍说。

    由于病因不明确,目前治疗突聋的方法多种多样,多数采用综合治疗,如低分子血管扩张剂、溶栓剂、神经营养药、高压氧等。各种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相近。在欧洲一些国家,通常用改变血液流变学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己酮可可碱等药物治疗突聋。近年来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突聋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3,4],但由于长期口服激素有一定不良反应而经鼓室注射类固醇激素为创伤性治疗,在临床上尚未能作为常规治疗应用。

    突聋各种治疗方法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扩张血管,解除微血管痉挛,或者直接参与细胞代谢,抗细胞坏死。增强纤溶系统活性,溶解血栓,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导致的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黏滞度,增强血液流动性,从而改善内耳微循环。

    凯时是以脂微球为载体的前列腺素E1制剂,其最大特点是对病变部位的靶向性治疗。前列腺素E1是广泛存在于体内的生物活性物质。传统的前列腺素E1制剂在肺部极易灭活。在肺氧化酶的作用下,前列腺素E1每通过一次肺循环约有60%~90%被灭活,作用时间短,要提高治疗效果就必须加大剂量,因此也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凯时将前列腺素E1包封在0.2 μm的脂微球载体中,增加了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也增加了生物利用度,而且具有靶向作用将药物载到病变部位,实现定向给药,从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当血管发生病变时病变血管内壁变得粗糙,脂微球沿血管壁缓缓流动就会大量沉积在病变血管的粗糙面上。当血管发生炎性改变时,血管内皮间隙扩大,当脂微球通过扩大的血管内皮细胞间隙时,大量的脂微球就沉积在该处。血管痉挛时,一方面管壁皱褶,另一方面血流由层流变为湍流,流速异常。两方面因素导致凯时靶向沉积在痉挛血管的管壁,然后通过膜融合和内吞作用将脂微球中的药物释放到靶细胞内,再和细胞内相应的受体结合发挥药理作用。前列腺素E1与血管平滑肌膜前列腺素E1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含量、活性增加,从而抑制了环氧酶和血栓素A2合成酶的活性,使血管扩张,抑制血小板凝集并改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从而有效地改善微循环,减轻病变部位缺血性损伤,防止组织的再灌注损伤。

    凯时的另一个特性是作用持续性。在脂微球屏障保护作用下,前列腺素E1在肺部的灭活大大降低。凯时对病变血管的靶向性能够高浓度地聚集在病变血管处,缓慢而有序地进入靶细胞内。同时,由于凯时靶向性高浓度地聚集在病变部位,所以再次循环回到肺中被灭活大大减少。

    凯时治疗突聋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5]。但较大剂量凯时治疗难治性突聋则少见报道。本组病例为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无效的突聋患者,病程长,听力损失严重,全部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鸣,部分患者甚至只要求控制耳鸣,不要求提高听力,属于难治性突聋。经过较大剂量凯时冲击治疗,耳聋治疗有效率达47.3%,耳鸣治疗总有效率达94.7%,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且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可能与凯时具有独特的药物靶向性和持续性有关。同时与剂量加大也有关系。因此认为,凯时治疗突聋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突聋患者,应用较大剂量的凯时治疗仍有可能使其中一部分患者听力提高。即使部分患者听力得不到提高,但由于凯时对耳鸣的有效治疗,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Stokroos RJ,Albers FM,Schirm J.The etiology of idiopathic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experimental herpes simplex virus infection of the inner ear.Am J Otol,1998,19:447-452.

2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2):72.

3 Lefebvre PP,Staecker H.Steroid perfusion of the inner ear for 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after failure of conventional therapy:a pilot study.Acta Otolaryngol,2002,122:698-702.

4 Rauch SD.Intratympanic steroid for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2004,37:1061-1074.

5 江刚.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4(15):179.


作者单位:524037 广东湛江,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作者: 赵云峰,李大红,钟文伟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