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8期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及时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及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与30例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进行测定,并做联合分析。糖尿病组的HbAlc为(9。糖尿病伴有并发症的HbAlc为(11。...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糖化血红蛋白 (HbAlc)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及时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方法 选择60例糖尿病及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与30例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进行测定,并做联合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的HbAlc为(5.65±0.43)%,FBG为(4.87±0.63)mmol/L;糖尿病组的HbAlc为(9.82±2.41)%,FBG为(9.31±4.86) mmol/L;糖尿病伴有并发症的HbAlc为(11.08±2.16)%,FBG为(10.31+5.86) mmol/L;糖尿病无并发症的HbAlc为(7.64±0.41)%,FBG为(7.78±1.67) mmol/L,糖尿病患者的HbAlc与FBG呈显著正相关(P<0.01)。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P<0.01),提示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与HbAlc有关,并且发现糖尿病患者病程的长短以及急、慢性并发症之间的HbAlc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对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极为重要。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目前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在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为2%~3%,并以千分之一的速度增长[1]。目前临床已广泛开展检测患者血糖工作。但血糖测定只代表即刻的血糖水平,提示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并不能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标。在糖尿病所致肾病、视网膜、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诸多因素中,血糖控制不良是最主要因素。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是血糖控制好坏的重要指标,它所反映的是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以百分率表示,指的是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例。非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为4%~6%,许多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至8%以下,糖尿病的并发症将大大降低,如果糖化血红蛋白>9%,说明患者持续性高血糖,会发生糖尿病肾病、视网膜、动脉硬化等病变,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2]。所以,有关专家建议,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已达标准,并且血糖控制较为平稳,每年至少应该接受2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于那些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或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及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每3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为了解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有效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对60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空腹血糖(FBG)进行了测定,以评估他们之间及其并发症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正常对照组:均为排除了糖尿病和糖耐量减退的正常人,共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21~84岁,平均49.1岁。糖尿病组:符合WHO糖尿病诊断的60例患者,男30例,女30例;Ⅰ型4例,Ⅱ型56例;年龄32~87岁,平均59.18岁;病程3个月~10年;合并肾脏、神经、视网膜病变、心脑血管病、酮症酸中毒等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者38例,占63%。

    1.2  标本采集  糖尿病组60例及对照组30例,均抽取晨间空腹血5 ml,2 ml加入EDTA-K2抗凝管,用于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3 ml加入试管,尽快离心分离血清,用于空腹血糖(FBG)测定。

    1.3  仪器与方法  HbAlc:金标法,仪器为挪威NycoCard Pharma 公司生产的NycoCard Redaer Ⅱ多功能全定量特种蛋白金标检测仪,检测方法为挪威NycoCard Pharma公司的配套试剂,按说明书操作,正常参考范围为说明书设定4.5%~6.3%。FBG测定:采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试剂为上海申索试剂公司生产的胶乳凝集法试剂盒,正常参考值4~6.4 mmol/L。

    1.4  统计学方法  试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比较  60例糖尿病患者的HbAlc、FBG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各组中的HbAlc和FBG均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表1  糖尿病患者HbAlc、FBG测定结果注: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  HbAlc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  糖尿病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者38例,他们的HbAlc、FBG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二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伴有慢性并发症(主要为肾病、视网膜、神经等病变)者25例,急性并发症(主要为酮症酸中毒及各种感染等)者13例,比较两组的HbAlc、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糖尿病并发症与HbAlc、FBG关系  注: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比较,P<0.01;慢性并发症组与急性并发症组比较,P>0.05

    3  讨论

    1993年美国1型糖尿病控制及并发症实验(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 Trial,DCCT)和英国大规模的2型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关系研究(UKPDS)的研究中把GHb作为糖尿病控制的一个观察指标。1996年4月起在日本GHb被纳入老年人保健法中糖尿病筛选的检查项目。2002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已将其作为监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对其应用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所有糖尿病患者均应常规测定HbAlc。其初诊时测定结果为基线时的代谢状况。此后的测定值则作为糖尿病长期治疗控制中的一部分。控制稳定者(HbAlc<7%),每年至少测定2次,而对治疗方案变动或血糖控制未达标者,则需季度监控检测[3]。这样在提高糖尿病诊断水平,血糖控制、慢性并发症的防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目前全面地认识GHb的相关知识仍有其必要性。

    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分子和血红蛋白A组分的某些特殊部位分子经缓慢而不可逆非酶促反应而形成的产物,随血糖浓度而增减[4]。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是不可逆的,其浓度与红细胞寿命(平均120天)和该时期内血糖的平均浓度有关,不受每天葡萄糖波动的影响,也不受运动或食物的影响。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浓度,这可为评估血糖的控制情况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本组观察60例糖尿病患者的HbAlc与FBG呈显著正相关(P<0.01),38例有并发症的HbAlc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P<0.01),另外急性并发症与慢性并发症者,其HbAlc,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HbAlc能反映体内糖代谢情况。血糖控制越好,HbAlc形成越少;而HbAlc形成越多,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HbAlc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机制是由于HbAlc增多,使体内2,3-DPG的反应性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结合能力增强而不易释放氧,造成局部组织细胞的长期缺氧,这是产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理生理基础。因为蛋白质的非酶糖化有全身倾向,故除血红蛋白外,体内其他组织蛋白也可发生非酶糖化,这可导致蛋白质的变性和功能改变,这些变化和糖尿病肾病、视网膜、微血管等部位的慢性并发症有极密切的关系[5]。所以说控制血糖浓度,使HbAlc始终保持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其控制并发症的有效率就会提高。

    总之,笔者认为血糖的多随访和监控检测再配合HbAlc的测定用于糖尿病的诊断、病情控制及预测并发症等方面是一个较理想的指标,这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对糖尿病患者的监控及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

【参考文献】
  1 钱立荣,血糖与糖化蛋白测定的临床应用.实用内科杂志,1991,6(12):661.

2 钟学礼.临床糖尿病血.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06.

3 宋伟伟.GHb,SOD和LPO在NIDDM及其并发症中变化的临床意义.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5,4:245.

4 潘志耆,池芝盛.糖化血红蛋白比色法测定及其临床应用.实用内科杂志,1983,3(6):305.

5 钱荣立.蛋白非酶糖化与糖尿病慢性血管合并症.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3,9(2):109.


作者单位:1 200241 上海,上海市闵行区吴泾医院检验科 2 201512 上海,上海市金山卫镇社会卫生服务中心

作者: 盛珺,潘春红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