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9期

结合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谈院前急救社会化的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救医学体系是由院前急救、医院急诊中心和ICU等构成了整个生命支持治疗的全过程。院前急救作为急救医学体系的初始环节,是指患者从发病现场到医院之前的现场急救及转运至医院的过程。绝大部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是在院外突然发病,其中45%~55%的死亡病例死于发病后1h内,而从发病到转送到医......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救医学体系是由院前急救、医院急诊中心和ICU等构成了整个生命支持治疗的全过程。院前急救作为急救医学体系的初始环节,是指患者从发病现场到医院之前的现场急救及转运至医院的过程。绝大部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是在院外突然发病,其中45%~55%的死亡病例死于发病后1 h内,而从发病到转送到医院无论经过怎样的程序,最快的时间也在1 h以上,很难实施专业抢救。因此,向社会公众推广普及相关的急救知识,提高大众的自救意识和技术,是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极为重要的因素,并为医院的专业救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  临床资料

    自2006年以来,我们先后对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急救,现仅对院前急救进行分析。

    1.1  一般情况及临床表现  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55~75岁,平均65岁;职业:干部4例,农民3例,教师1例,一般工人4例。临床表现:感觉心前区压榨性疼痛症状3例,心前区不适、胸闷、憋气3例,上消化道症状4例(上腹痛3例,胸骨后烧灼感1例),心悸、气短、左腋下痛2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符合下列条件中的两项或以上:(1)典型心前区痛或胸痛、胸闷、气短持续30 min以上;(2)有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动态演变;(3)心肌酶演变。

    1.2  院前急救及结果  医务人员均在患者发病1~2 h内赶到现场,立即将患者取平卧位,保持平静,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记录量3~6 L/min),心电监护,镇静、解痉、止痛,建立静脉通道,扩冠给予极化液、能量合剂等。现场急救着重于稳定病情,缓解症状,防治并发症。12例患者死亡3例,其中2例农民,1例一般工人,其余9例平安转运至医院进一步专业救治。

    2  讨论

    急救医学体系是目前研究最多、发展最快的医学领域之一。院前急救作为其初始环节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而发病最初的1 h是提高生存率的最佳时间窗,这一时间段的时效性远大于其后的专业抢救。而目前,这一时间段的时效性不是专业人员所具有,而是由家属、目击者、社区居民拥有,所以,院前急救社会化、现场化是其发展的趋势。

    2.1  全社会普及急救知识技能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各企事业单位等应定期利用宣传板报、专题讲座、急重症卫生知识宣传单或册等多种形式进行急症医学常识的宣传教育,并由相关医疗部门举行急救技能的培训。每一个社会人都应该学习掌握急救的知识技能和求救途径,以抢救自己和亲人或其他人。上述9例患者都是因其家属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技能并能正确求救而平安脱险。

    2.2  早期诊断、积极治疗  早期明确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前提,而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是控制疾病发展的根本。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部位面积、速度不同,患者发病症状各不相同,尤其老年人发病症状常不典型,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判断尤为重要。老年人出现下列情况必须高度注意:(1)原有冠心病患者突发无原因心动过速或过缓;(2)原有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降低;(3)原有冠心病患者突发咳喘、休克;(4)持续出现不明的胸部或上腹部不适,伴极度乏力等症状;(5)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者。出现上述情况之一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到医院检查诊断并系统治疗。

    2.3  定期检查  接受治疗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应定期到医院复查;中年以上的人,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根据复查或检查的结果,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系统治疗或接受相应的知识技能培训。

     (编辑:杨  熠)


作者单位:136000 吉林四平,四平市佑生医院急诊科

作者: 栾卫国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